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宋金手指在线阅读 - 一四二、忽如一夜春风来

一四二、忽如一夜春风来

    这几年来,流求在大宋可谓是声名雀起。

    大宋百姓,特别是临安百姓的衣、食、住、行,几乎都与流求相关。穿的是淡水棉布或者流求锦,吃的是宜兰香米,住房里点的是流求马灯,乘的是流求样式马车。流求的物产,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改变了大宋百姓的生活,虽然还只是春风化雨一般让人难以察觉,但是,“流求”这个名字,却已经让百姓耳熟能详了。

    也有有心人以为,与流求的贸易,除去为市舶司带来了可观的税收外,几乎一无是处。流求丝棉织品使得两浙路大量的作坊陷入苦苦挣扎之中,流求的马灯、马车也使得大宋相应产业陷入困境之中。

    当然,对大宋冲击最大的,还是流求的铁器。

    流求如今使用的炼铁法,已经与后世十八世纪末期英国产业革命之初采用的冶金术相差无几,甚至还略有过之。掀起这个产业变革的,是流求铸炮的需要,大宋自身的冶铁显然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于是在欧八马、萧伯朗的指导下,欧老根、敖萨洋改进了冶铁法,诸如矿石精选、煤的炼焦、耐火坩锅、反射炉、去炭法、滚桶碾压、水力锻锤等等关键性的生产环节都得到了革新,再花了三年左右时间,将这一切完美结合于一起。这使得流求铁场供应出的熟铁条数量激增,从初期的每月一万斤提高到每月二十万斤----若非受矿石限制。这个数量还可以大大提高。

    而在琼崖新发现地铁矿,以即随之源源运往流求的矿石,将打破这个瓶颈。以流求如今制造的铁肋大船运力。一艘满载便可运送八百公石地矿石----为了便于计量,流求一公石不是等于三十钧,而是等于一千大斤,这种船速度稍慢,但每月一趟还是不成问题。流求准备造十二艘这种巨船,用其中六艘专门运送铁矿,轮流航行于流求与琼崖之间,只要铁矿有充足的人手开挖。每月约可以送一千六百公石矿石至基隆。加上其余地方来的铁料、铁矿,流求铁场将成为此时世上最大的铁产处。

    即使是现在,流求铁场供应的铁与钢也自用有余。相应的,在铁场之下,便有了五金场这一个下属单位,专门制造铁器。小到铁钉、铁针,大到犁铧、铠甲,凡是能制造的,他们都制造,这些铁器不仅质量远胜于一般铁匠锻打出来的铁。而且价格还相对便宜,大量对大宋出口之下,已经使得大宋自身地铁匠们怨声载道了。

    可这同时,为了换取流求的物产,大宋海商拼命扩大原料产地规模,增加种桑养蚕种植棉花的人手,增加矿山人手,这又消耗了一部分劳力,一进一出之间,事情还未显出其严重性来。

    总之。就在不知不觉中,这个新发现似乎还不过数年的小岛,便与大宋密不可分了。离了大宋的资源,流求那转动不停的机器一半以上便得停下。而离了流求的物产,大宋百姓便会觉得生活不大方便。

    故此即使是在临安如此局面下,流求派来国使之事,还是抢走了诸人的注意力。至少表面上,众人都在好奇,流求国使者来,是为了朝贡,还是为了其余事情。

    甚至史弥远。当闻知此事时。也不禁愕然半晌,不知该如何应付好。

    若放在未曾南渡之前。这般来朝的外国使臣,大宋是极欢迎的,每每皆有厚赐。南渡之后,一则是海贸增长了大宋君臣地眼界,二则是国库的拮据令厚赐成了奢侈,三则这等赏赐除虚名之外反不利市舶司税收,故此多罢之。只是这流求离大宋近,又是初次来朝,无论如何,都得给予合适的接待。

    负责此项事务的,应是鸿胪寺、礼部主客司、客省、四方馆等,先是由鸿胪寺辨识来使国家重要性、使节品秩,再依礼相待。建炎三年之后,鸿胪寺并入礼部,故此主揽此事的,乃是礼部。此时礼部尚书,正是曾在立赵与莒之事上出过大力的程,当初为了让他书写矫诏,史弥远以丞相之位诱他,事成之后,也未曾食言,先将他安放在礼部之位上。他虽不是史弥远心腹亲信,却也算得上史党一员了。

    因为不知虚实的缘故,他先是派了下属一小吏前去与流求使者会面,结果不过半日,那小吏狼狈而来面有惭色。他细细一问,不由得吃了一惊。

    原来流求使者来的是两艘大船,便是大宋水军,也不曾有如此巨舰,唯有当初出使高丽诸国用的神舟,方堪与之相较。船上有水员五百余人,载有使者三人,正使复姓耶律,名楚材,字晋卿,两个副使一名韩平,字终和,一名陈昭华,字耀夏,都是言语犀利如刀的人物。那小吏初见之时,尚以天朝上国自居,责问诸使未经允许便行船至临安,却被韩平一顿夹枪夹棒地言语刺了回来。

    “那流求使者言语甚是无礼,不过有一事下官不敢隐瞒。”那小吏苦笑道:“他自称曾征伐高丽,击败高丽四十万大军。”

    程微微一怔,他接手礼部时日尚短,故此对此并不知晓,见那小吏神情,似乎话中有话,便问道:“此事确凿么?”

    “年前先帝尚在时,高丽有使来责,说是我大宋兵临耽罗,夺了他的岛,因为当时朝中不安的缘故,只是以察无此事打发走了高丽之使。”那小吏道:“如今看来,却是这流求人做的了。高丽使臣,当时也是下官接待,他虽是遮遮掩掩,下官听说确实是吃了大败仗。片甲未还。”

    “能败高丽,定是海东大国,不可小觑之。以免失我上国体面。”程也是皱起了眉头,如今大宋与金国交战,双方互有胜负,李全地忠义军又屡屡悖逆,大宋实在惹不起新的麻烦了。

    “那使者还说,他流求虽立国不久,却颇有奇珍,此次来使大宋。不求大宋官家恩赏,只请允他们在码头租上一块地,将他们带来的奇珍罗列出来,以供大宋官民赏玩,也显得他们对大宋天子之敬崇。”

    程先是一怔,接着恍然大悟,忍不住笑骂道:“这些番使,果然是生意本色,这岂不是想着法子让咱们大宋官民买他东西么?此事无妨,只需多派人手。休让流求人上岸生事便可。”

    顿了顿,他又问道:“你可见着流求国书?”

    “见着,见着,只是……”那小吏面带尴尬:“番使说小人官卑位小,接不得这国书,说是要请尚书大人亲自去接。”

    “要本官亲自去接?”程不怒反笑,摇了摇头:“他知晓本官品秩么?”

    “他却说了,流求乃一大国,也有麻逸、北山、南山、中山等诸多藩国,他正使在流求为副管。相当于咱们大宋参知政事,只请大宋派尚书去接国书,已经是敬大宋天子之德了。”

    “本官读书之时,见着夜郎自大。总以为事有不实,如今看来,果真有此国哉!”程摇了摇头:“大国尚书,岂与小国参政相同,你回去与他们说,若是诚心入贡,本官可使礼部郎中往见国书,若非诚心。便即驱离港口!”

    礼部与流求国使者地扯皮僵持了两日。流求国使者终于同意由礼部郎中代替尚书接国书。这番小小的风波,不知被谁传了出去。程一时声名鹊起,而流求国使臣之狂妄自大,也颇为临安百姓所厌恶。

    但接下来,临安百姓见着更狂妄之事,流求使者得了大宋朝廷允诺,在码头处租下一大块空地,几乎是一夜间,便搭起了一座大木殿,木殿中陈列诸多物件,在大宋价格昂贵的玻璃,流求人却当不用钱一般花用,将那木殿、柜台,都装点得水晶宫一般。不仅如此,每夜里楠油马灯二十余盏点着,照得木殿有如白昼,看得人眼茫茫心花花,只恨不得去抓上一把就走。

    这木殿对临安官民开放,巨大的刻钟放在门口,每隔半个钟点,便放两百名官民入内参观。人数一有限制,想入内的人便更多,前来排队要号地也就多了起来。朝官或许因为近来争执而无心来看,那些富人、仕子、百姓、小吏,还有闲散地宗室贵戚,却管不得这许多,可谓纷至沓来。

    木殿中陈列的尽是流求物产,有大宋已经熟悉地那些,也有许多大宋还不曾见过的,比如说那种织机、纺车,流求人将其堂皇摆出,竟然不怕大宋巧匠们学去一般----不过看着那包着织机、纺车的铁皮,只从这外形想知道织机纺车的制法,确实有些困难。

    大宋向来是丝绸之国,可见了流求的丝绸、棉布,还有印染之后绝不褪色的技艺,那些进入木殿中的织坊行首们,无不面如土色。

    最让临安孩童感兴趣的,是现场分发的糖果,被称为“奶糖”的小方块儿,用漂亮地彩纸包着,每放进一人,便赠送两颗,凡吃到这奶糖的,无不口水哗哗的。

    来有阵列在玻璃柜中的各种粮食,已经有人在群英会吃过土豆、玉米、番茄、番薯和辣椒,但很少人曾亲眼见过这些东西的模样,可在玻璃柜中,众人才知道,玉米竟然是棒子一类的东西。

    程自己也便服去看过,回来之后,不禁皱眉苦思,这流求之地,仿佛是突然间自海中冒出来一般,有了这许多特产。若是长此以往,必会为大宋之患。他原想去寻史弥远商议此事,但两次求见都被告知史相公有事,无暇见客,只能悻悻作罢。

    他知道史弥远有什么事情,无非是那些勾心斗角罢了。

    在确认来使真实身份之后,接下来便是定下天子召见的时间,四月十五为望日,正是大朝会期间,当程在奏对时提出这一日见流求使臣,天子问道:“此事可与史相公商议过?”

    史弥远沉着脸,端坐于一旁,天子仁厚,虽是常朝的垂拱殿,也赐了朝中六十以上老臣座位。听得天子之语,史弥远站起身来,拱手道:“官家,此事原为礼部之事,臣附之。”

    听得史弥远没有反对,赵与莒颇为欢喜:“朕闻说流求颇有物产,量其中必有一二有裨益于我大宋者,如今朕于聚景园中亲耕,诸卿有暇,不妨去看一看。若真如流求农人所言,其物亩产可过千斤,则我大宋再无饥馁之苦矣。”

    “陛下仁德!”

    所谓常朝,便是每日都会有的朝会,只有侍从官以上方能来此,故此人数并不算多,但只得赵与莒之语后,仍是一片谀辞。散朝之时,赵与莒却让人将史弥远留了下来,史弥远心中愕然,看了殿帅夏震一眼,夏震点点头,他便安坐于座。

    “史卿,朕有一事,不知当不当得。”赵与莒换了便服,将史弥远唤至选德殿,夏震也陪侍在旁。赵与莒望着史弥远的目光,多少有些羞惭。

    “官家请讲。”史弥远有些烦躁,他正准备去纠集死党,商量着如何收拾杨家,这几日便准备下手了。

    “朕有心想去瞧瞧流求使者地那座木殿。”赵与莒微笑道,象个年轻人一样,眼中闪烁着好奇:“朕在宫中,也听闻流求人木殿之中颇多奇巧之物,朕年幼时,也喜好机巧,实想便服一观,又怕有失国体,故此召史卿一问。”

    “此事不可……”史弥远摇头,竟然是这等事情:“天子万乘之君,当勤政爱民,岂可耽于奇技yin巧之术。况且陛下乃九五之尊,岂能为此白龙鱼服之事?”

    “朕也是如此想,故此要问史卿一声呢。”赵与莒微微苦笑:“那便罢了,朕还是去聚景园,看朕种的那些东西吧。”

    听得赵与莒语气失望,史弥远微微一笑:“官家忘了,那流求使者必然要来朝拜天子,待朝会完毕,官家令他将那些物什献上,在大内之中好好把玩便是。”

    “还是史卿思虑周道!”赵与莒满脸欢喜之色,顿了顿,他又吩咐夏震道:“夏卿,听闻那流求使者口出诳语,百姓忠君爱国,颇有不愤者。若是因之而有冲突,只怕伤两国和气,夏卿这些日子,可遣人助临安府看着流求使者,无论是他们的船,还是他们住处,特别是那些器物,休要有损坏……嗯,夏卿若是见着什么新奇之物,也回来说与朕听听。”

    听得这少年天子如此吩咐,夏震与史弥远都是微微一笑,虽说他沉稳凝重,做事从不逾矩,不过也难免有少年天性。夏震向史弥远望了一眼,史弥远点点头,夏震便大声应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