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易 县
祁荣话里有话,淮北是晋王的属地,却能将手伸到淮南去,要知道整个大周也就九大郡,淮北紧邻京畿,人口众多,物产也颇丰,在九大郡里能排得上前三了。而淮南靠着江南,是大周的鱼粮之乡,丝绸之乡。坐着淮北却插手淮南,难怪除了祁荣没人敢去查淮南的事了,宁王倒是想,可皇帝不放心让他去。只是也不知道查出个什么结果了没有,会不会就此将晋王得罪个彻底呢? 在场坐的都没个傻的,自然也听明白了祁荣话里的意思,甄明杰更是直接问道:“那王爷有什么建议?” 祁荣轻张薄唇吐出两个字,“易县。” 甄明杰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手稿,很快找到了易县。 在甄明杰看的同时,祁荣便先给大家解惑,“易县,在萍乡县之东南,良田数十万顷,水患比萍乡县少且轻一些,所以只要三年不出大患,能获丰收,便可跳升两级,而且离江南近,便是出现水患也是可以想到办法去挽救的,有退路可走。” 四太太脸上的笑意便浓了一些,点头道:“这易县好,易县好,没有大的风险,平平安安的升官,为样很好,老爷,你说是吧。” 四老爷也点头道好,“这易县挨着江南,便是出现大的水患也能从江南买到粮,这样很好。” 甄明杰看到众人都满意,内心对不能去萍乡一展抱负有些遗憾,便正如祁荣所说,这淮南的事不是一个区区七品县令能做得了主的,既然做不了事,那就不要让边的亲人为他担心了。“那便就是易县了,这事便要麻烦王爷了。” 祁荣笑着点头,“无妨,这是本王该做的。” 甄婉怡听了这么久,突然问道:“这易县只要丰收就能出政绩吗?” 祁荣对于甄婉怡提出的问题绝大多数是知无不言的,“易县相当于淮南的一个小型粮仓,一般况下不引人注意,但是一旦丰收便是大大的政绩了。” 甄婉怡脸上露出明快的笑意,“王爷,父亲母亲,六哥六嫂,你们知道我清河的田庄今年的收成是多少吗?”看着不大明白的众人,笑道:“前几天报来的,清河城一千一百七十八亩地,五百亩良田,其余则是中等田,第二季产稻近五千石粮。” 这一个数字报出来,听的人都蒙圈了,还是甄明杰最先反应过来,“九妹,你开玩笑的吧,是第二季稻还是今年的产稻量?” 甄婉怡甜甜笑道:“第一季稻除了留下的种子七月前就卖掉了, 汇通票行存进去了二千两呢。” 四下一片安静,就连祁荣的呼吸声都有些重,甄婉怡自然听到了,转过头四下一顾,嘟着嘴道:“你们不信?” 祁荣率先笑出声来,“呵呵,婉儿既然如此说了必是真有其事,那不如帮大家解解惑,这是为何?” 甄婉怡抿着嘴笑得极甜,“具体是怎么做到的我也不知道,不过六哥若是想要知道,我倒是可以给六哥介绍一个人。” 甄明杰急切道:“谁?” “夏华,红裙的丈夫,红袖的姐夫,李大叔一家去了大兴,清河那边的田庄便交给了女婿夏华管,我与夏华约定好了,等清河城的良田在三年内能番一翻时我便将大兴那边的田庄也交给他管。不过现如今似乎六哥比我更需要夏华,meimei可以割哦。” 看着甄婉怡调皮的样子,大家都发出会心的笑意,只有祁荣握拳放在唇连轻轻咳了咳,甄婉怡转过头,盯着祁荣眨了眨眼睛,轻声道:“王爷怎么了吗?” 祁荣放下手,看着甄婉怡笑了笑,对着唇形,“没什么。” 甄明杰起对着甄婉怡一鞠,“为兄谢九妹!” 甄婉怡起侧让,“夏华在我这里也无非管着数千亩地而已,一年增产也不过万石,六哥若真成一县之主,数万顷的良田在那里,夏华若是知道只怕要追着赶着跟六哥走了。” 甄明杰笑着松了一口气,君子六艺他虽都有涉及,可农事一块也只是纸上谈兵,如今有此等能人真是得天这幸呀,让他怎么能不高兴呢。便是一个劲的谢过甄婉怡。 甄婉怡笑了笑,“我一回去就手书一封,让夏华来京。” 甄明杰正要点头又顿住,“不妥不妥,还是等吏部文书下来再说吧,省得耽误九妹的事。” 甄婉怡歪着头想了想,“反正也不差两,那就等文书下来再说吧。” 祁荣起道:“谨言既想好了,那明本王就走一趟吏部,淮南这次会有大动,这样小小的一个易县不会引起太多人注意,吏部文书应该很快,只是这样一来,谨言今年就没有办法在京城过年了。” 四太太和喻瑾珍都面露伤感,只有四老爷大大咧咧道:“好男儿志在四方,一个过年而已,不算什么。”
甄明灯起送人,“那这事就麻烦王爷。” 见甄明杰望过来,甄婉怡调皮的笑道:“六哥放心,等事儿妥当之后,我就让夏华过来,六哥还是快想想怎么犒劳我吧。” 甄明杰笑了笑,“行,到时候我俸禄交给九妹一半,算是补偿你的损失好了。” 甄婉怡嘟了嘟嘴,“六哥你这样说是想挑拨我和六嫂的感吗?太没诚意了。” 甄明杰无奈道:“那这样,我到了任上,就给你送土产过来。” 甄婉怡这才放过,“这还差不多。” 甄府众人一直将甄婉怡夫妇送到门口,看到他们上了马车才回转,四太太与喻瑾珍并肩走着,“明哥儿这事多亏了你九妹了,王爷可是一回来就来了家里,可见明哥儿的事你九妹放心上呢。” 喻瑾珍点点头,“母亲要不要媳妇找样东西给九妹送去,前儿母亲送来的这送子观音让护国寺的高僧开过光的,.要不要?” 四太太瞪了一眼喻瑾珍,“胡说,那是你母亲特意为你求来了,怎么能转送她人,我这样说也没别的意思,就是希望你们姑嫂之间能没有嫌隙。你九妹嫁入高门,咱家别的帮不了,所以只能做些力所能力的事,我与你父亲将大半的资产做了你九妹的嫁妆,你也不要有什么想法。” 喻瑾珍正色道:“母亲快别这样说,这样的事哪里需要您来解释。在九妹嫁妆这事上,便是让媳妇将自个的嫁妆都拿出来也是应该的。今儿您也见到了,相公和公爹这些时都耗在吏部,送出去的银子只怕也有好几百两了,可别人不还是没个搭理的。多少人都等着安排呢,王爷却拿了一张单子让相公去挑选,若不是将咱们当成自己人,谁会这样上心的?而王爷之所以这样用心,除了与相公关系好之外,自然是九妹起到了大作用,否则怎么会有问起来帮人的事?儿媳虽目光短却不至于好歹不分,九妹这份儿媳记着呢。” 四太太安慰地笑着拍了拍喻瑾珍的手,“你能这样想最好不过了,咱们俩虽是婆媳却也是姑侄,我对你可不当外人,这样的心里话除了你九妹也只能与你讲了。甄喻两家都没有底蕴,你九妹过得好便是我们两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