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贞观游龙在线阅读 - 197 赏月

197 赏月

    这一顿酒宴可是吃得大家眉开眼笑,欢欣不已,就连即将的分离都暂时的忘却了。

    这不能不说张阳的这一顿晚宴是举办得非常成功,达到了他所有的预期。

    不过张阳还是有遗憾的,这就是由于今天始终是七月十六,不说那个秋后的八月十五,螃蟹肥的季节,想着螃蟹张阳现在就大口大口的吞着唾液。

    张阳已经是快两年没有吃到秋后的螃蟹了,以想到大闸蟹的美味就不能自已。

    按说他是不应该这么馋这个螃蟹的,他不过才穿越到唐朝才一年多点的时间而已,可是随叫他运气差了,本来在他穿越前,就即将进入螃蟹的上市期了。

    可惜运气不好,就这这个节骨眼他穿越了,而去年又是他才穿越到大唐,还没有完全的适应,自然不能提出吃螃蟹的这个主意了,毕竟这玩意现在还没有人工养殖。

    必须得派人去产地去打捞,自然就是费时费力又费钱财,加上去年的那种一触即发的环境,张岳也不会为了自己儿子的口腹之,劳师动众的去为他准备螃蟹。

    眼看到了今年整个大唐稳定下来了,而且张阳的地位也是大大的提高了,这螃蟹今年应该是没有问题了吧,哪知道他自作孽不可活,提出了这个坑东突厥的计划。

    这下又把自己带进去了,本来眼看还有一月就能吃到他想念已久的大闸蟹了,可惜他又要随军出征灵州了,那看来又是吃不成了,这个愿望只能再度落空了。

    随军出征,跟军队一起,就算是给他看来小灶,可不可能派人千里迢迢的专门给他新鲜的螃蟹来给他吃。那可是败坏军队的风气,严重违纪的事,张阳还不敢干的。

    不过今天能够吃到他已经神交已久的黄河野生鲤鱼,他还是很高兴的,不过。这蚁蚕晚宴吃完都已经是戍时三刻,月亮悬挂在半空了。

    这个时候张阳突然是有感而发。在那摇头晃脑的开口念做起诗来了: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事,何处不相思。”

    随着张阳这首突然做出来的诗,再次把大家从刚才晚宴欢快的气氛中拉回了现实。

    不过这个时候大家都没有在想刚才的欢快,而是沉寂在张阳这首诗的意境之中。

    不过张阳这首是也不是那么的完美,第一就是时间不对,第二就是地点不对。

    那么对于诗词相当有研究的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在默默的品鉴了一会张阳的这首诗词之后,就发现了这些用到现在有些矛盾的诗词,于是杜如晦向张阳开口问道:

    “贤侄,你这首做得真不错,难得难得。果然不愧你大才子之名,随时都有佳句啊!

    不过贤侄你这首诗词虽然词意境界俱佳,可是不应境啊。这让人有点让人费解!”

    “是啊!贤侄,你这首诗确实不错,可惜就是和现在不应境,可惜可惜。”

    对于杜如晦等人会向他提出疑问张阳是早就有所准备了,毕竟他自己也是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做出的这首诗是严重的不应景,而且时间也不对的。

    不过随叫他前不久没事就那种手机才那查看八月十五中秋夜的诗句了,哎!

    都怪这个时期的诗人是那么的好在八月十五中秋夜这天举行什么诗会之类的活动,特别又加上他现在是才名远播,要是有那个人举办一个诗会,能够请到张阳那肯定是会让那个诗会名声大起的,所以张阳怕啊,他可知道他自己的真实水平。

    赏月是依据“旧历”进行的仪式,而“旧历”根据月亮的满亏赢缺来决定历,与现代的历大不相同,赏月的子也随年份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中秋节,中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隋唐以后,人们对月亮天体有了较理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威。月亮对一般平民来说,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中秋赏月、玩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

    人们将清秋明月视为可赏可玩的自然奇观,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而在赏月风俗的流行中,中秋节便正式形成了。赏月之举,当然不能说始于唐朝。

    在远古时期,人们对月亮固然更多的是崇拜,但是在崇拜之余,也会感受到月色之美。中也留下了抒写柔美月色的诗篇,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诗句。

    唐朝,社会安定,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思想空前地开放自由,唐人也继承了魏晋风度的潇洒。这种盛唐气象导致赏月活动更加风行,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唐诗中赏月的诗歌很多,记载农历八月十五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骤然出现很多。检索全唐诗,唐朝的八月十五赏月诗共111首,出自65个诗人之手。

    从一些诗句的描述,可以断定八月十五赏月从初唐开始已是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的习俗。王建中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一句,点出八月十五赏月是社会上人人所做之事,已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和全社会的风俗

    由此可见在唐朝的中秋诗会在文人士大夫阶层有多么的盛行了,作为大才子的又是驸马爷的张阳自然是逃不掉的了。

    何况在整个唐朝的中秋节这一天可是有不少的名人雅士来做上那么一首可以流芳百世的名句了,就连张九龄这个唐朝开元时期的尚书丞相都不能免俗。何况是其他的诗人了,自然张阳也是不能免俗的,其中流传下来最多的当然就要数大诗人白居易了。

    白居易咏中秋诗尤多,诗题中标出“八月十五”或“中秋”字样的就有7首,如:“人道秋中明月好。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写的是中秋月夜与友人聚会赏月之事。

    以他现在的古文水平。让他做两首酱油诗那还是绰绰有余的。可是要让他在诗会上没有准备的况下做出一两首,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诗词来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而他现在已经是才名满天下了,到了诗会上向他邀诗的肯定是很多的,他自己肯定是做不出来的,那问题就大了,对于他千辛万苦积攒的名声就是毁于一旦了。

    可是要他在那个现场现做一首,那就是为难他了,以他现在的水平做出了的诗,更他不做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而到时候又去厕所上百度,这个坏习惯他也打算改了。

    哪能一遇见有什么困难就上厕所啊,这对他的名声可是没有好处的,以前他是才名不显,那到没有什么。现在他可是名满天下了,那可就万万不能了。

    再说肾虚这个称号伴随左右可不是什么好名气,在加上他要是总这样搞。早晚有被人知道他手机这个秘密的,那样一来可就是完完了。

    好的话也就是资源共享之类,坏的话那就是丢掉小命的事了,毕竟要是让人知道了他手机的功能呢,只要这个风声一走漏,那么他的麻烦就是会源源不断的。

    那个时候他这个驸马爷的称号也是不管用了,不管是皇帝李世民还是其他的野心家都会抱着不能归我用,那么也要让他消失与世界这个观念向他动手,得不到他,那就只能把他除去了,自然他这驸马爷和先天之境高手的份是没用的了。

    谁叫手机在这时代实在是太过于逆天的存在了,而且还是能够连接后代的存在,那更加是能改变历史,拥有比原子弹还强的杀伤力。

    何况现在的历史已经是由于本以及张阳的到来改变了不少了,要是让其他的人掌握了这个手机,那么对于历史的改变那就更加不好说了。

    面对这种能够改变大唐以后历史的神器,就算是为一代天骄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肯定是不能够免俗的,那个时候他才不会管你张阳时不时他的女婿,他的女儿会不会守寡了,肯定第一个对张阳动手的就是他李世民了。

    以李世民的格和能力是哦绝对不会让张阳落入其他的野心家的手里的,必要之时干掉张阳李世民也是能够接受的,他可是连他亲大哥都干掉了,何况张阳只是女婿。

    所以张阳对于他拥有的这个手机的秘密他是非常小心的守护着的,到了现在也是一点都没有泄露丝毫,但是要是一遇到时期就上厕所这种事,多发生个几次。

    那么其暴露的可能就大大增加了,就算他是先天之境的高手,也不能呢个保证他在用手机上百度查东西的时候,没有其他人发现他的手机。

    于是张阳这小半年来,除了是练武习文之外,就是在一个人的时候,偷偷的把手机摸出来,上百度把所有的唐诗三百首都找了出来,没事就背背,好用来应付需要用到这些诗的地方,这唐诗三百首可是包括了大多数的需要用到作诗的场景。

    好在他现在在成为先天高手之后,记忆力是大大的增强了,虽然没有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程度,但也是差不多了,最少是多看几遍后就能牢牢的记住了。

    这不才花了不到二月的时间就把唐诗三百首全部记住了,在加上跟随张崇学习到的知识。做出的诗还是想那么一回事了,在怎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

    不过张阳在把唐诗三百首背熟之后,就开始专攻宋词了,虽然唐朝不是很流行词的。但并不代表,唐朝就没有词。到时候张阳要是突然冒两首词出来还是能起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效果的。在怎么也能把他的文坛地位往上提一提啊!

    而现在这个子眼看就要到中秋了,到时候的中秋诗会绝对是少不了张阳的,张阳也总不可能装病吧,所以他也放下了研究宋词改开始研究中秋诗句了。

    这不前一段时间张阳是天天都在被中秋诗句,以防到时候参见中秋诗会的时候出丑,他就是最近因为和李世民决定了那个坑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带领的二十万东突厥南下寇边大军的计划后,才把这个研究中秋诗句的事放了下来。

    谁叫他也要随军前往,参加这次坑人的战争了。而八月十五中秋夜,他是注定了没有机会以及时间参加中秋诗会了,那自然就不用研究了。

    而前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却是实打实的保留了下来,这才一不小心的,把他研究中的一首中秋诗句在这个时候个作了出来。自然时间久不对了。

    而这首诗上半写中秋美景,下半写自己久处边塞,在月圆之夜不能与亲人团圆的愁绪离。字里行间透露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自然就成了不应景之作了。

    不过在现在张阳已经不是他的吴下阿蒙了,对于这种事他是早就能够应付自如。

    “先生是的,这首诗是既不应景又不应时间,因为这首诗是我刚才触景生,想到了一月之后的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个时候我已经随军出发去灵州了。

    要是动作快的话应该是已经到了灵州了,肯定是不能回家陪着我父母过中秋节,合家团圆了,所以有些伤感,在加上我小时候也是去过边关的,知道边关的辛苦,不自然的就想到了边关的环境已以及守卫边关的将士们,他们也肯定是不能回家和父母团圆了。

    所以让你们有所误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最近我就在想着中秋节去了,总是会不自然的想到中秋节,以及过中秋节,当然中秋诗会那是少不了的。

    加上我在这个感慨中,灵光一闪想到了这首诗,不自觉的就做了出来。

    这才让大家对于我这首诗的应景以及时间有所误会,真是不好意意思。”

    随着张阳的解释,大家也是打消了,对张阳在这个时间段,这个环境作出这样一首诗来的疑问,毕竟就向张阳说的那样描写人在边关,遇见中秋节盼团圆的诗句,也并不是一定要在那种环境和时间下才能写出来,这种幻想加有感而发的诗句多了去。

    随着大家相信了张阳说的解释张阳也是松了一口气,当然这只是在心中送了一口气,要是真的在现在中松这口气,秦叔宝,尉迟敬德之类的人绝对时能够感觉得到的,倒是后肯定又要引起其它的猜疑了,不然你张阳为啥要在这个时间点松这口气啊!

    当然张阳现在肯定也不会说出他这首诗是一百多年后的,唐代著名诗人张祜所做,就算他说了也没人会信的,现在不要说张祜了,就连张祜他爷爷也应该是没出的。

    这一百多年啊,可不是一百年,有可能爷孙三代都完婚晚育,到六十岁生孩子,那就打今年出,也才一百二十年而已,可张祜要一百六十年后才出,不可能让他们家的两个老爷子,在八十岁的高龄,才还能生出儿子来,这也太神话了点把。

    而且张祜可谓是家世显赫,乃是清河张氏望族的后人,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收录其349首诗歌。

    不过张阳终于是在把大家忽悠过去之后,也不再作诗了,这一首应景想到了一月之后的事做首诗出来还能理解,要是这接连出那么三四首,那就是有问题了。

    所以摘张阳解释完之后,就算是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在让张阳作一首诗,他也是坚决的不再作了,就怕作多了,没管住,露馅了,那可就麻烦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也是对张阳另眼相看了,人才就算人才,不经意间就能做出这么好的诗句来,果然不愧是闻名大唐的大才子!

    至于和张阳同辈的更是对张阳服气不已,一直以来他们都知道张阳是才华横溢,名满大唐,可是由于没有真正的见到张阳临阵发挥过,还是有些不服气,以为就是吹得凶而已。

    不过今天现场见到张阳的发挥了,自然让他们服气了,他们自问是做不出来这样的诗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