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猎鹿大隋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八章 大丈夫

第三十八章 大丈夫

    大业七年,圣明天子杨广命幽州副总管、渔阳郡公元弘嗣前往东莱郡海口负责督造万料大船三百余艘。

    时有经验丰富造船匠人上万余,又有民夫近十万,然官吏监督劳役甚急,为在天子旨意规定时间内完成船只制造,官吏下令造船工匠昼夜开工,几乎不得歇息,以致工匠们日夜泡在冰寒海水之中,无数人为此生病甚至死去。待到船只造成,万余工匠竟死了十分之三四,十万民夫或逃亡或死去,能安然回家者堪堪只余一半。

    天子旨意,召集天下军队汇聚于涿郡。其中尤以北方军队居多,冀州、豫州、雍州、并州、青州、兖州、徐州等地鹰扬府除少数不可轻动之地外,其余府军俱都抽调一空。只是北方军队,就足足调集了一百万人!另外,天子杨广又征发了江南精锐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又有岭南排镩手三万人。

    这时的大隋,无力国力还是军力,都是整个东方乃至整个世界最为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其时,大隋兵多将广,军卒大多都是开国之时所留百战之精锐;还有剩下一部分,也都曾参加过西征吐谷浑和北讨突厥的战斗,可谓经验丰富,战力强悍。

    大隋国富,大隋府军所用铠甲、兵器、军械,大多是先帝杨坚在位时所督造,做工精良,质地坚实:铠甲坚固耐用,武器锋利无比,军械种类繁多。

    五月,天子又令河南、淮南、江南等地制造戎车五万乘运往高阳,用以装载衣甲幔幕。

    大业七年秋七月,天子再次征发江淮以南民夫,以船运送从黎阳及洛口诸仓所调之米至涿郡,船只相连千余里,其上载有粮草、兵甲、军械等,当时运河附近路上来往之人常常多达数十万,行人挤满道路,昼夜不停,常有死者相枕,臭秽盈路。

    时至大业八年初,一个小小的涿郡,竟然汇集了多达一百一十多万的大隋精锐军队,大军分为左右两翼,每翼再分十二个军,每军军士一万。

    再加之大量辅兵及运粮部队,又有水军大将来护儿率领水军从海上进攻,突袭平壤,各路大隋军队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百一十三万,为大军运输物资之民夫乃大隋军队两倍之多,故而,此次东征高句丽,大隋直接、间接参战人员已经超过三百万。

    公元612年,隋大业八年二月,大隋皇帝天可汗杨广为恢复辽东故地,昭告天下“眷彼华壤,翦为夷类”,又言道高句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并以高句丽国王高元不遵籓礼不肯入大隋朝见天子为由,正式发动了对高句丽的第一次战争。

    从大业六年裴矩上奏到今日,已经整整两年过去了,两年时间里,大隋倾全国之力准备这次东征之战。

    其时,无论朝野还是民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次东征一定能够胜利,并且是完美的胜利——杀其王,灭其国,将高句丽收入大隋版图。

    是的,从大隋立国至今,灭南陈,平南梁,一统天下。尤其当今天子,更是武功赫赫,那吐谷浑当年是何等猖獗目中无人,还不是被大隋给灭了整个部落?那草原突厥,自古便是中原人的心腹大患,这又如何?大隋天兵一出,强大不可一世的突厥竟被打得分裂成东西两部,启民可汗如同奴仆般臣服在天子脚下,乖乖供奉上牛羊马匹。

    这区区高句丽,涅尔小邦,大隋倾百万之兵,高句丽安能螳臂当车?被碾压成尘埃那是早晚之事。

    只是,一些暗自反对和不看好的声音就不会被天子所听到了;一些蠢蠢欲动的不能给别人说的心思,那就更不为人知了。

    三月,天子驾临涿郡,先前已经来到涿郡的大隋文武以及当地官员早已等候在官路两旁。

    杨广好颜面,喜排场,故而官路早已打扫干净,平坦整齐,不见一丝颠簸;道路两旁树木上挂满绫罗绸缎,连绵近二十里!官员们带领自己从属部下,又召集了十几万百姓沿路迎接。

    从早上到中午,每隔一刻钟都有快马前来通报,告之天子圣驾所在何处,距离此地尚有多远。

    晌午时分,天子銮驾终于出现了人们眼前,这銮驾乃是大匠何稠为天子所制六合城,城周长达八里,墙高二十多米!四角设有望楼,中央开三个门,门后设有可以容纳六百余人的行殿。当年杨广灭了吐谷浑,驾临青海会宴西域诸侯,用的就是何稠所制六合城,只是今天这座六合城,比当年那座更加庞大。

    此时,六合城上站满了三千全副武装的御林军军士,城墙上插满旌旗和仪仗。前方以一千头健壮青牛拉拽,六合城下有木轮,在青牛拉动之下,缓缓向前行进。

    六合城外同样是五千最精锐的御林军,御林军外又有左右卫军士共三万余,一起护卫天子安危。

    一见天子车架到来,等候在此的上百文武各级官员齐齐跪地叩拜,沿途十几万百姓也都跪下,一起山呼万岁。

    一时间,“万岁”之声如山崩海啸,震耳欲聋,其声势甚至无法用言语形容。

    站在六合城宫殿门口的杨广,望着眼前密密麻麻低下的头颅,听着臣民们呼喊的万岁,不禁朗声大笑起来。

    这就是朕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身为九五之尊,乃是上天之子,自然要受普天之下万民膜拜。

    想必用不了多久,等朕驾临辽东,驾临高句丽,那里的百姓也会如同今日一般,臣服在朕的脚下,莫敢直视,对朕行朝觐大礼。

    父皇,您在天之灵睁开眼好好看看,这就是您的儿子,这就是孩儿的大业!

    孩儿虽然做过对不起您之事,但孩儿并不后悔并不愧疚,孩儿这些年来,励精图治,东征西讨,朕的大业,比您的开皇还要繁盛!

    等孩儿这次灭了高句丽,再将关陇阀门势力一一铲除,孩儿会与民休养生息,不出三五年,这大隋又将是煌煌盛世!到时,孩儿还会御驾亲征,彻底灭绝那些草原异族。

    届时,凡阳光所至之地,俱是我大隋之疆土。凡朕之令所过之处,谁敢不从?

    父皇,这样的皇帝,除了孩儿谁能做得?难道是我那个平庸软弱的大哥么?父皇,您一定要保佑孩儿,孩儿定会做得比那汉武帝还要好!孩儿要给子孙们留下一个万世基业!

    杨广想起如今仍旧放在书案上的那些奏本,不禁冷哼一声。

    其中有御史言官进谏:此次劳师远征,补给困难,每运一车粮食至涿郡前线,沿路损耗便是几倍之多,难免伤国伤民。

    又有军中大将上表:二月出征,辽东及高句丽寒苦,我大隋将士恐难以忍耐,这是失了天时;大军长途跋涉,不熟地形,又失了地利;再有靺鞨、契丹、室韦,及辽东等地小部族,均与高句丽唇亡齿寒,却是失了人和;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不在大隋,恐有不测之果。

    又有大臣在朝会中建议此次东征,理应兵贵神速,以一大将率一直奇兵闪击即可。但这个建议刚一提出被群臣们否决,真真是笑话,我大隋天朝上国,征讨不臣番邦,乃是顺合天意之举,理应堂堂正正行事,如此方能震服诸邦,安能行那魍魉之事?

    大将于仲文曾向天子进言:打仗非是游山玩水,莫要讲究排场。战场之上哪有甚么仁义道德可言,当只以击败敌人为上。然而也被文臣们引经据典驳斥,君不见大禹伐有苗之时是如何堂堂正正,不战而屈人之兵?

    杨广眯起双眼,嘴角勾起一道不屑的笑容。这些上奏之人,有人乃是忠心进谏,有人不外是故作惊人语邀取直名而已。朕二十岁便南下平陈,又岂是不知兵之人?若不百万大军齐头并进,安能多多消耗军中那些异己势力?若是摧枯拉朽就灭了高句丽,朕的一番苦心岂不付诸东流?为了达到朕之目的,这百万军队便是俱都葬送在了辽东又有甚么值得可惜?

    至于百姓,那是朕的子民,一时劳累又算得了甚么?日后朕减免天下赋税,好好与民生息,到时哪个百姓还会还又怨言?他们只会称道朕是圣明之君!

    唐国公李渊身为殿内少监,自然跟随在天子车架左右。这两年来,他谨小慎微,循规蹈矩,表现颇和杨广心意,又有虞世基帮忙说了好话,杨广又加封其为卫尉少卿。这日,他也携带长子建成,二子世民一同随天子出行。

    望着眼前的场景,李世民心驰摇曳,不觉间,竟随口说出一句:“大丈夫,当如是也!”话一出口,才陡然警觉,李世民骇得四处悄然打探,发觉无人听到自己的言语,才低下头颅,不敢再言......

    他并不知道,就在他这句话说出口的同时,在离他不远处十几万百姓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从高鸡泊中匆匆赶来,只为亲眼目睹这一举世盛况的少年,也用低不可查的声音呢喃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