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仙侠小说 - 洪荒之六耳猕猴在线阅读 - 一百二十七章 孔子成圣 关尹得道

一百二十七章 孔子成圣 关尹得道

    “仁,亲也。”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上下相亲谓之仁。”

    “温良者,仁之本也。”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

    浩浩荡荡三千里至仁至爱清气汇聚成一股洪流,不知其宽,弥漫周天,随着孔子抑扬顿挫的念诵《诗经》而不断掀起朵朵浪花。

    势连天界,名号火云;青青翠翠的乔松,龙鳞重叠;倚猗挺挺的秀竹,凤尾交稍。

    丹壁上更有些分分明明的金碧影,低涧中只见那香香馥馥的瑞莲花;洞府中锁着那氤氤氲氲的雾霭,青峦上笼着烂烂缦缦的烟霞。

    碧水跳珠,点点滴滴,从yu女盘中泄出;虹霓流彩,闪闪灼灼,自苍龙岭上飞斜。

    三皇于同一时间睁开了久闭的双眼,互相都能够从对方眼中看出自己的惊愕,“这气息纯正清澈,中正平和,满含耿耿忠心,为民请命之赤胆忠心,没有想到那人竟如此之快就成就圣人之位。”

    人族是奇特的,因为他们的修炼速度之快让无数大神吃惊。可是如今孔子于人间成圣,耗时竟是不到一百年,这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天空中一个巨大的虚像震惊漫天神佛,一鹤发童颜、白须三尺的老丈手握竹简,郎朗出声,一时间漫天寂静,除了读书声没有丝毫其他的声音。

    漫天的瑞气随着读书声越来越浓,七彩的霞光布满了天际。孔子成圣,这绝对不是所有人都想要看到的,可他们此时已经无法阻止,又或者他们此时心中充满了嫉妒吧。

    空中孔子虚像肃然,朝天一拜,朝万民一拜,敬天为民,头顶《论语》书简徐徐展开。

    “仁者必有勇!”

    轰,其声如雷,天地震动,空间震荡如潮。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一步踏出,天崩地裂,大地裂开,裂缝大如鸿沟,天光初现,雾霭始霁。

    “夫民,神之主也”

    虚空孔子之语骇人听闻,天地有感,神仙震怒,万民振聋发聩,大陆浮现,正气长存。天庭威压袭来,迫使空间不稳,开始变形。孔子屹然不惧,九尺身高傲然挺立。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的话就似像漫天神佛挑衅一般,让众人都大怒不已,尤其是天庭的昊天,更是破口大骂,只是此时孔子成圣已成必然,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阻止。

    同时,位于秦国的悟道却是一脸骇然,脸上充满了惊疑之色。

    自古修炼者视平民为蝼蚁,圣人视众生为蝼蚁,此便是天道,而鸿钧所传就是天道,讲究无情,无为。可此时老子却巅峰了所有人的思想,他讲自强、自立,对天地有情,对万物有情。这在漫天仙佛看来绝对是大逆不道,因为他不仅挑衅了漫天神佛,还挑衅了漫天圣人以及背后那位天地的掌控者。

    当然了,悟道惊疑的不是这个。悟道来自后世,后世中最出名的修炼就是什么无情之道和有情之道的划分,但这在悟道看来却是天道与人道的划分。天道公平,故而无情,只看因果,不看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人道有情,视情为生命,如亲情、爱情、友情等,人都可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而在人看来,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

    孔子言出法随,茅草屋顶悬浮起一石匾,银钩铁画,正气凛然,巍然曰:“春秋阁”

    孔子满意地点点头,手握书简,脚踏丹青而入。看着外面nongnong的雾气,毫无规章制度,聚散无依,喟然长叹,抖一抖书简,飞出“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十二字。这十二个斗大字符,微光闪闪,渺小如萤火虫,然而气象浩然、恢弘、博大,散发着让人心生敬畏的气息。围绕【春秋阁】一圈,布下儒门“仁阵”,护卫殿堂,传承儒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朗朗读书声清晰硬朗,铿锵有力,金石有声,传遍洪荒,震动乾坤,于此时孔子终成圣位,脱离天地而去。

    不提洪荒各处仙佛被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浩大气势所惊动,纷纷下界传道,欲要窥伺大道之玄机,求永生之秘法。

    话说老子见孔子成圣,自己也是骑牛而去,一路上见四野一片荒凉,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枯草瑟瑟。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有的马还拖着大肚子艰难地尾追其后。

    目睹此景,老聃叹道: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恬淡为上。胜而不必自美,自美者乃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兵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一日夜晚,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

    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正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

    关尹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老子见叩拜之人方脸、厚唇、浓眉、端鼻,威严而不冷酷,柔慈而无媚态,早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试探道:“关令大人叩拜贫贱老翁,非常之礼也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何见教?”

    关尹道:“老丈,圣人也务求留宿关舍以指修行之途。”

    老子道:“老夫有何神圣之处,受你如此厚爱?惭愧惭愧,羞杀老夫矣?”

    关尹道:“关尹不才,好观天文略知变化。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见紫气浩荡,滚滚如龙,其长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非通常之圣也;见紫气之首白云缭绕,知圣人白发,是老翁之状;见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知圣人乘青牛而来也。”

    老子听罢,哈哈大笑:“过奖、过奖老夫亦早闻你大名,特来拜会。”

    关尹闻言大喜,叩头不迭。

    之后,关尹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道:“先生乃当今大圣人也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後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聃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关尹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