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康熙国策顾问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七章 论功行赏

第二十七章 论功行赏

    第二十七章论功行赏

    康熙八年五月,不过几天的时间,大清帝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康熙成了货真价实的皇帝,再也用不着整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像个傀儡似的要看着别人的脸色办事了。辅政大臣、少傅加太子少保、领侍卫内大臣、大清第一勇士鳌拜被生擒活捉,六部中鳌拜提拔上来的亲信大员、拱卫京畿的主要将领几乎一天之内全部落马,甚至许多人甚至脑袋都没了相关定罪的公文才下来。到了这个时候满朝文武才知道,大家平时都小看了这个只有16岁的皇帝了。别人平时是隐忍不发,只要有机会,那必定是雷霆手段,一击致命。

    “列位臣工,鳌拜现以被打入天牢,至于应该如何处置,朕还想听听各位的意见!”康熙这会心情当然是不用说的了,从今以后,这堂堂的大清帝国就只能听他一个人的了。坐在龙椅上,打量着阶下站着的文武大臣和皇亲国戚,康熙开口问道。

    “臣以为,如鳌拜这般不思皇恩,欺君罔上之辈,乃十恶不赦,当处凌迟,诛九族!”康亲王杰书上前一步,出班奏事。

    康亲王杰书原来袭封的爵位是郡王,后来他承袭了他爷爷礼亲王的爵位,称康亲王,是满清十二****之一,不过这个时候还只有六个铁帽子亲王和两个郡王。所有****中,他的排名第一。按照规矩,****穿的是五爪龙袍,可以见王不跪,不接不送,从待遇上可以说是仅次于皇帝了。杰书手上的人脉极广,而且手握兵权。最关键的,所有皇亲国戚中,他的品级最高,他的工作就是安抚那些皇亲国戚。这次能顺利铲除鳌拜,也亏得他鼎力相助。

    “臣等复议。”兵部左侍郎潘湖叟黄锡衮一同站了出来。他们两个征管兵部实权,调兵遣将都是他们的活,要不是他们两个在背后支持康熙,康熙也不敢动鳌拜的手。

    “臣复议。”站出来的是户部侍郎王弘祚。他跟鳌拜本来就有旧怨,当初要不是鳌拜,他就可以当上户部尚书了。在康熙铲除鳌拜的行动中,他负责的是控制朝中鳌拜的亲信大臣,可谓功不可没。

    大家见这三个人都站出来了,哪还有那么不懂事的?于是呼啦一片,除了几个****,其他大臣都跪下去了,异口同声:“臣等复议!”

    这帮当官的当然清楚得很,事情明摆着:康亲王杰书是第一****,算是皇亲国戚那边的。兵部左侍郎潘湖叟黄锡衮手里抓着兵权,有刀子。户部侍郎王弘祚掌管天下百姓,可以堵住悠悠之口。再说这几天的事大家都明白,要不是这几个人,康熙还说不上能不能干过鳌拜。这会他们都出来说话了,不用说,肯定是皇上授意。再说,事到如今,鳌拜就像一只给拔光了羽毛的老鹰,即使想飞也飞不起来了。都说墙倒众人推,这会要是不推一把,说不上就给算到鳌拜一党里去了。有些事情,说你有关系就有关系,没有关系都能给你找出来,更何况鳌拜把持朝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谁还没跟他说过两句话?现在趁着皇上不愿追究太多人,还不赶快把自己给拎清楚了,那不是跟自己的脑袋开玩笑么?另一个,鳌拜要是死了,很多事情就没有人知道了,所以他还是死了的好。

    康熙看来看大殿里跪着的人,心里感慨呀,想当初,要是这大殿里的人都能像今天这么心齐,自己至于受那么多委屈、装那么久孙子么?不过想想原来也不是不心齐,只不过都是向着鳌拜的。

    想到这,康熙不由得想起了昨天晚上纳兰性德传回来秦有福的话:“既然鳌拜活不了两天了,皇上又何必弄得一身的血?再说了,鳌拜的手下都给砍了,就剩他一个要死不活的还关在大牢里,只要看紧了别让人给抢了去,留着他还能彰显皇上的仁慈,对稳定文武百官还是有好处的。那些人会觉得皇上连鳌拜都能放过,自己的罪行不大,只要老老实实的,想必也能过关。以后办事会更尽心尽力。其实就算有人真的不开眼,非得跟皇上过不去,那有没有鳌拜都是一样的,早点冒出来总比整天防着强,只要控制得好,跳出来一个两个的美关系,谁跳出来就砍了谁!”

    要不是秦有福的这番话,康熙今天根本就不会问这一屋子的人有什么意见。康熙想过了,秦有福说的有道理,只要把鳌拜看好了,别让人给救出去,自己为什么不表现得仁慈一些?反正就算自己不杀鳌拜,鳌拜受了那么重的伤,想来是活不了几天的。秦有福这个人还真不简单,看来自己得想办法把他留在身边,说不上什么时候就能给自己出点什么好主意。若他是满人还能想一点办法,先给他个小官当一当,慢慢的再想办法提拔,问题是他是汉人,而且不过是一介布衣,就算让他考科举也是考不上的。自己就这么提拔了他,有点不合规矩,这个事情不太好办。帝师不是说当就当的,言官御史可不跟你讲那么多。

    “皇上?臣等候着您示下。”康亲王杰书是不用跪着的,所以能看见康熙的表情,很明显,这会皇上不知道怎么就发起了愣来。这满朝文武可都跪着等他开口呢,这个发呆的样子要是让大臣们看到了,说不上会出什么事。反正杰书自己都觉得,皇帝是不是还不习惯拿主意?要不怎么愣了?

    “哦,列为臣工先起来吧。”康熙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刚才分心实在有点不合适。

    “谢皇上!”地上跪着的大臣们有点莫名其妙的,不过皇上既然发话了,还是起来吧!

    “朕刚才想了很多东西,都是关于鳌拜的。”康熙停了一会,发现大家都盯着他,于是接着说到:“朕在想,鳌拜为什么能被父皇命为辅政大臣?”

    大殿里的大臣当然没有说话,大家都等着皇上接着说。

    “想当初鳌拜的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身上的功勋都是用血rou拼出来的。那天朕擒了他以后,他曾扯开衣襟,让朕看他那一身的伤疤,他有一句话说得不错,他说我鳌拜一辈子,哪一天不是为了你们爱新觉罗打天下,现在你却这样对我?”说到这,康熙停了下来,酝酿着情绪。

    “朕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至少在没有当辅政大臣以前,谁敢说鳌拜不是忠臣?满朝文武,谁敢说有本事敢跟鳌拜在战场上较量较量?我看没有,鳌拜这大清第一勇士不是白来的。他的这些个官职品衔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都是他当年为了我们大清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康熙说得挺激动的,反正目的就是要表现自己仁慈的一面,为什么不表现得好一些?

    “大家也都听见康亲王宣读的鳌拜的罪行了,足足有三十条!三十条啊!从这里面随便挑一条出来就够砍鳌拜的脑袋的!可是刚才朕想到鳌拜的功劳,实在不忍心杀了他,至少他对我们大清是立过大功的。他现在年纪大了,身上又有伤,关着他惹不出什么事来了。朕想念在他当年为了大清拼过命的份上就让他在大牢里终老吧,咱们满人还是念旧的。”康熙当然没有说鳌拜的伤是怎么回事,反正他打过那么多的仗,身上肯定是有伤的。其实即使说出来也没问题,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说什么。

    “皇上慈悲为怀,真是我们大清的福气呀!我等当以皇上为楷模,尽心竭力,效忠大清!”康亲王杰书反应快,马上明白了过来。杀不杀鳌拜现在是次要的了,关键是得被皇帝的仁义感动,这才是为臣之道。

    呼啦一下子,满屋的文武大臣又都跪下了:“皇上慈悲为怀,乃是我们大清的福气!我等当以皇上为楷模,尽心竭力,效忠大清!”赶快跟着喊口号就错不了。

    “朕觉得,既然鳌拜都不杀了,朕就好人当道底,给鳌拜留个后,将鳌拜之子纳穆福一并打入天牢,其他人按律处置!”

    这一天,康熙的这个早朝时一个成功的、团结的、祥和的早朝。满朝文武异口同声称颂康熙的大度和仁慈,表示一定要紧密团结在康熙的周围,以康熙的思想为理论指导,狠抓落实,将大清建设的更加美好。

    当然了,论功行赏是必然的,潘湖叟黄锡衮升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赏黄马褂,王弘祚晋兵部尚书,赏双眼花翎。至于康亲王杰书自然也有好处,不过这得等下了朝以后再说了,毕竟他已经位极人臣,是第一****了。

    ……

    “秦有福,你说朕赏你点什么好呢?要不朕赐你个同进士,让你在南书房当侍讲吧?”康熙看着半边屁股坐在椅子上的秦有福,乐呵呵的问。

    秦有福一听慌了神了,他自己有什么水平他当然知道,还同进士呢,自己连字都认不全,到了南书房能讲什么?还不两天就漏了底了?这样的赏赐可千万要不得!他宁愿皇上实惠一点,赏他点钱什么的。

    “万岁。”秦有福赶忙跪了下来:“您可千万别让我当什么侍讲,我根本就不是那个材料,平时玩的都是些小聪明。再说我也不愿意当官,您要是真想赏我点什么,还不如赏我点钱呢!”秦有福赶忙自揭其短。

    这话听着康熙耳朵里可就不同了。他根本不相信会有人不喜欢当官的。再说了,要是秦有福不想混个前程,干嘛要那么处心积虑的帮自己?难道自己给的官太小了?康熙有点不高兴了。

    “你真的不想当官?上次朕可是给你下了旨了。”康熙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秦有福正跪着呢,看不到康熙的脸色,他磕了个头:“皇上,我真不想当官,我就觉着能轻轻松松的过好自己的日子,不愁吃不愁穿的比什么都强。”他知道皇上说下的旨说的是帝师的事,不由得有点扭捏起来:“其实您给我那圣旨我知道,但我真没那本事,我就觉得,这怎么说都是皇上您的墨宝,我得留着当传家宝的。”秦有福还有一句话没敢说出来:这要是放到几百年后可就值钱了去了。

    康熙的脸色变了几变,突然他觉得自己更看不透秦有福起来,康熙平时是非常喜欢看书的,特别是一些历代大儒的文章,他突然觉得,这个秦有福也是有大才的人,这样的人,恐怕还真的情愿闲云野鹤,不愿意登堂入室。康熙想了一会,突然笑了。

    “你不是情愿让我上你点钱么?行了,回去等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