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混在明朝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七章 釜底抽薪

第三百三十七章 釜底抽薪

    第三百三十七章釜底抽薪

    那时候中原仍是以种植业为主,仍未有大规模开展畜牧业的条件,因此庄园大都称为农庄,叫农场的还真是少见。因此众女乍看到如此大的庄园,又叫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名字,都忍不住好奇心大起,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王锐也不说话,只是笑着命令催车向前,很快就到了大门外。

    这里有不少庄丁把守,看打扮全部全都是国公府的人。

    看到车队过来,门前的庄丁在一人的带领下立刻迎上,随即那些庄丁整齐地排成了两行,在道旁恭敬地跪伏于地。

    领头那人也恭敬地跪倒,恭声说道:“老奴恭迎国公爷与众位夫人大驾光临庄园!迎接来迟处,还请国公爷责罚!”

    众女定睛一看,原来这人正是原来府中的老管家谢成。他自从被王锐调来打理庄园之后,在这里干得有声有色,竟是再也离不开。于是就将国公府那边的管家之位传给了侄子谢明芳,自己则在此专心替王锐打理庄园的事务。结果是叔侄两人各自都干得十分出色,令王锐和谢天博非常满意。

    适才王谦和刘大疤已经先一步派人来通知谢成,说是国公爷与众位夫人要来庄园游玩、参观。谢成闻讯又惊又喜,急忙安排了一番,然后便匆匆率人迎到了庄门外。

    王锐微微一笑挥手说道:“好了,都起来吧。你来的一点不晚,正是时候,难道还要迎出庄20里不成?”

    谢成仍是叩了个头,这才爬起身来,连忙命手下庄丁将大门打开,将车队迎进庄内。

    一进到庄内里,众人的眼前顿时为之一阔。只见一排排的农舍、大棚一眼望不到边际,广袤的田地里放眼皆是绿色,分一片片整齐地种满了各种庄稼和果树。远处还依稀可见青翠的草场,其上有成群结队的牛羊。

    众女还是第一次到庄园来,不由得有些看花了眼。她们虽然知道自家有一庄园,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竟会如此之大。

    红娘子因为闯荡江湖的缘故,在众女中的见识最广,但此刻也不禁暗暗咋舌。她倒的确见过一些富贵豪绅家的农庄,可是与眼下所见的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可说是天差地远。

    只有聂灵儿要好些,因为聂家庄的规模应该还在这之上。只不过二者的风格截然不同,因此她也感到处处新鲜、好奇。

    王锐见众女看得眼都不够用了,当下朝谢成笑吟吟地说道:“还烦劳谢总管领着我等在庄内游览一番,介绍一下情况吧!”

    谢成连忙躬身应道:“老奴遵命,请国公爷和众位夫人随我来!”

    说罢,他在头前带路,王锐一行人紧随其后,就在这开心农场里游览起来……

    他们首先看的就是大棚,这是王锐在农业上为这个时代做的第一大贡献,可以称的上是颠覆性的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实践和摸索,眼下开心农场的大棚种植技术已大有突破。目前在冬季里不但能满足京师里王公贵族的需要,而且还有余力供应小半个京城的市场。赚得了丰厚之极利润的同时,初步实现了京师的“菜篮子”工程,令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个飞跃。

    当然,现在能在冬天吃得起大棚蔬菜瓜果的仍然是比较富裕的百姓阶层。若想实现真正普及,那还要整个大明都富足起来才行,这也是王锐所要努力达到的终极目标。

    因为眼下还未到冬天,所以众人还看不到大棚里各种蔬菜瓜果繁荣茂盛的情形,只是在做些育种和准备工作。

    众女没想到自己在冬天吃的蔬菜瓜果就是在这看起来并不如何起眼的大棚里种出来的,不禁有些难以置信。至于红娘子就更不必说了,她还从未听说过冬天里竟能吃到反季蔬菜瓜果的事情。如果这不是苏瑾等人说的,她必定会以为王锐又是在逗自己。

    参观完了大棚,谢成又带领众人来到了田野上。广袤的田地里,各种粮食和蔬菜可说是应有尽有。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历史上明末遭受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也是导致明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是天灾造成了饿殍千里,就不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果朝廷能调集足够的粮食平息灾情,或是能够解决粮食危机,起义军就不会屡招屡反,越剿反而势力越大了。

    当然,历史上大明的灭亡不单单是哪一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结果,但粮食问题无论怎样说也都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王锐未雨绸缪,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让谢天博开始进行粮食储备。同时在自己的庄园中大刀阔斧地进行农业改良,争取将来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眼下大明的主要粮食还是麦子和稻子。但这两种作物在当时的产量还比较低,价格也相对较高。即使是在大丰收的年份,普通的百姓家也不可能一年到头都吃得起大米、白面。若是赶上遭灾的年景,那就更不用提了。

    因此王锐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替代的粮食,要求产量大、种植容易、价格低廉,可以作为麦子和稻子的补充,甚至是成为普通百姓的主要口粮。

    想来想去,最后他将目标锁定在了玉米和番薯上。

    玉米在现代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是三大粮食品种之一。可以用作饲料、食物和工业原料,在许多地区作为主要食物。

    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因此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在亚洲和欧洲被广泛种植。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

    王锐对这些虽然不可能知道的如此详细,但却知道这东西产量大、种植比较容易、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作用十分广泛。

    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例如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可得到化学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产品,附加值超过玉米原值几十倍,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

    眼下谈工业方面的用途还早,但仅“饲料之王”这一条已经对王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了,因为大力发展畜牧业正是他的下一个目标!这么一种产量大、种植容易、价格低廉,又用途广泛的粮食作物,自然成为了王锐的首选!

    他原以为在这个时候玉米已经推广开来,虽说还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但应该不少见才是。

    可是结果却让王锐大吃一惊,他命人找遍了北方诸省,最后好不容易才在山东登莱府莱阳县得到了玉米的种子。他随即醒悟过来这其实十分正常,如果这时候玉米已经在大明朝普遍推广,可能就不会面临那么严重的粮食问题了。

    不管怎么说,得到了玉米种子的王锐如获至宝,立刻命谢成在农庄内大面积试种。到今天为止,可说是大获成功,饲料的用途也开始显现出来。王锐已经计划在明年就开始在京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全面推广,为即将爆发的接连大灾做准备。

    此刻众女站在田垅之上,看着各式各样的粮食、蔬菜,不由得有些眼花缭乱、兴趣大起。包括红娘子在内,连一半的菜也认不全,就更别提苏瑾、朱月影等人了。

    她们没想到自己平时所吃的粮食、蔬菜是这样种出来的,自是感到新奇不已,大开眼界。

    就在苏瑾、朱月影等人指指点点地议论之时,有庄丁走了过来,手里端着一盆盆煮好的玉米、甘薯、土豆等物。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令人一闻之下就忍不住食指大动。

    只听谢成微笑说道:“这些都是老奴命人刚刚摘下来煮好的,吃的就是个新鲜。农场这里没有手艺高超的厨师,比不得国公府里,国公爷和众位夫人请品尝一下,就权当是尝个鲜吧!”

    王锐微笑点头,率先从盆中拿了一穗玉米,放在嘴边吹了吹,然后将外皮剥去大口啃了起来。

    这是农场新培育出来的甜玉米,这么煮着吃最是甜香糯口。王锐一口咬下,立时赞不绝口,几下就将一穗玉米啃得精光,只剩下了苞米棒子。

    苏瑾等人还是第一次看到玉米,眼见王锐吃得香甜,一穗穗玉米散发出的气味也是喷香诱人,当下学着他的样子,各自拿了一穗小口啃了起来。

    刚刚啃了几口,众女亦是忍不住连声称好。她们平常吃惯了山珍海味,此时尝到这种地鲜,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王锐哈哈一笑,又拿起一个番薯朝众女问道:“夫人们可知这又是什么东西?”

    苏瑾等人自是同样从未见过,当下纷纷摇头。

    王锐微露得意之色,笑吟吟地说道:“这叫甘薯,也叫红薯或者地瓜。别看它的样子丑,味道却着实香甜,而且将来我大明的命运也很有可能会系于这小小的甘薯呢!”

    苏瑾等人闻言不由得面露诧异的神色,想不出这番薯和大明的命运有能有什么关系。王锐心知自己高兴之下不小心说漏了嘴,当下露出莫测高深的微笑,不再多做解释。

    原来这甘薯乃是他找到的另外一种能够解决粮食危机的作物,其重要性甚至不在玉米之下,所以王锐才会那样说。不过此事牵扯到了朝政大事,他当然不会和众位夫人详加解释。

    甘薯,也称为红薯、白薯、番薯、红苕、地瓜、山芋、土瓜、红土瓜。

    据考证,它应该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

    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

    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清代的、等均有有关记载。

    清陈世元中援引:“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还说:“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种之,故又曰金薯。”

    以上史实证明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

    王锐对这些历史同样是一无所知,但却知道地瓜这东西产量大、容易种植,最关键的是不值钱,乃是穷苦百姓家一年四季的主要口粮。如果能推广开来,将能够极大地缓解粮食危机。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中国的老百姓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家里有余粮,日子便过得很塌实,不会去走造反的路。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最初都不是从主观思想上要推翻封建制的旧王朝,而只是农民们没有了活路,被逼成不得不造反罢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也是一样,只不过后期已然成了气候,这才动了想要当皇帝的念头。

    实际上在起义之初,明军在军事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几乎是屡战屡胜,数次都已经将起义军逼到了绝境。

    但一味地用剿乃是治标不治本的,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再怎么剿匪也是没用,只能是越剿越多、愈剿愈烈。

    试想老百姓若是都能吃饱肚子的话,又有几人愿去造反?李自成等人不能一呼百应,想要东山再起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只能沦为真正的流寇,很难有什么大作为,根本对大明形不成太大的威胁。

    因此王锐现下采用的是釜底抽薪之策,未雨绸缪,先尽量解决粮食危机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压缩农民起义军的生存空间。这样一来,到时候即便仍是真的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李自成等人再想像原来的历史上那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