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明末风暴在线阅读 - 六八七、新朝自有新气象(三)

六八七、新朝自有新气象(三)

    俞襄并没有在俞国振的登基仪式上公开露面,至少没有站在俞国振的身边去,他一身华夏军的制服,看上去和普通的华夏军没有什么区别,若是有的话,就是他站在方子仪的身边。无弹窗!更快速!在俞国振去召开国务联席会议的时候,他们母子则是随意地坐在码头江畔的一幢高楼之上。

    “母亲……啊,以后要称母后了,你似乎不是很高兴?”俞襄的性子比起俞国振要跳脱,他出生的时候俞国振基业已经小成,此后的成长又赶上新襄事业蒸蒸日上,这让他的性格也带着了一些昂扬的锐气和稍许傲气。

    不过他身为长子,与方子仪的关系最为亲近。

    “自然不高兴……襄儿,皇帝皇后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有时间,你去见见慈良,他会告诉你,太子也不好当的。”

    “我对当什么太子没兴趣!我想的是当大将,这一回父亲该会分封元帅吧?可惜了,要再晚几年,我也可以弄个元帅当当,听闻北面建虏之后又出了罗刹人,我要去打罗刹人!”

    年少气盛的俞襄在母亲面前还展露出几分孩子气,方子仪却没有因为他的孩子气而掉以轻心——俞国振的儿子,怎么会乱说话,这小子在玩心眼!

    “你是说真的?”她轻轻皱眉:“你想去北面?”

    俞国振准备与罗刹人争夺黑水和北海之事,在华夏高层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为了能动员全部力量,俞国振将黑水、北海对于华夏的意义说得很透彻:即使如今的实学技艺还无法完全开拓黑水与北海,但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地方也必然将为华夏进一步工业化提供无尽的资源。而且,在华夏收复辽东之后,在辽东推广大种植园农业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辽东肥沃的黑土、广阔的平原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相得益彰,仅仅三年功夫。就成为华夏最大的油料作物供应地和第三大粮食供应地,而锅驼机的广泛使用,也让东北那原始森林开始为华夏的造船、建筑和家俱等行业提供上佳的原料。无弹窗!更快速!

    总之,这一仗必打,而且打了之后,对华夏的好处极大!

    但是俞襄想去与罗刹人作战,就非方子仪所愿了。换了别的时候。太子自然不会轻易出征,那可是国之储君。但以方子仪对自己丈夫和儿子的认识。俞国振真会做出让俞襄出征的举动,而且会作为一个普通军官出征,却不是坐镇于安全之处指挥的统帅!

    “瞒不过娘亲。”俞襄笑了起来,然后眼睛微微眯了一下:“此战之后,陆上的大战就不会太多了,想要立功,只怕是最后的机会。除非娘亲愿意让我转到海军去,或者还能捞着仗打。”

    方子仪沉默了好一会儿没有出声。

    她知道。新朝自有新气象,俞国振早就在家庭会议里宣布了。今后俞家子孙,未服兵役者,不得继任皇位,甚至不得封有爵位。用俞国振的话说,就是不对这个国家承担责任者,就无权享受这个国家收获尊重。这个命令在家内有儿子的几个女子心中,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但俞国振别的事情依着他们,这件事情却坚持不肯让步,最终众人只能服从。

    “各位伯伯叔叔们都说我是当然的下一任皇帝,但我不愿意让人觉得,我只是有个好老子,便可以当皇帝。况且,一国之帝若不知兵……”

    “你不必想着说服我,我是不会同意你去冒这个险的,哪怕你不继任帝位。”方子仪缓慢地道:“此前我一直在替你父亲担心,如今又要为你担心……我不明白,你们为何非要以身涉险,非要让我揪心!”

    俞襄挠了挠头,知趣地闭住了嘴,说服方子仪的事情,看来还是得交给无所不能的老子啊。

    正在这时,他听得下边广场一阵喧哗,有人大叫“出来了出来了”,他倾出身向那边看去,恰好见着几个文官在士兵护卫下将新的文告贴在公示栏处。

    “方才是朝廷组成,已经让底下人议论纷纷了,现在应当是国号、首都与旗号吧,父亲会定国都于何处?”

    这个问题因为俞襄的级别不够,所以他都不知道,因此他内心中也满是好奇。无弹窗!更快速!

    而挤在广场上的左兴更是等不及,催促滕渔道:“如何,如何,都城是不是在金陵?”

    国号为华夏,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以红边金底赤龙旗为国旗,这也不出人意外,但唯独这个都城之所,却让人吃惊。

    “不是,不是金陵!”滕渔讶然道。

    “那是燕京?”

    “也不是,都不是,都城暂时不定,以上海为代国都,以燕京为北京,金陵为南京,西安为西京……为何会是上海?”

    这个疑问不仅他有,几乎所有人都有。

    便是联席会议的会场内,仍然有人在低声讨论这个问题,比如崇祯身边,沈犹龙便极为不解:“上海这些年虽然发展迅速,却不适为都,俞济民只以之为代国都,证明上海也不是他的最好选择,陛下,为何他不选金陵或者燕京?”

    “此事我倒是知晓,他曾说过,这两地传统太过根深蒂固,若是立都于此,难免百官会受城中的一些积习所染。”

    对于燕京与金陵来说,都是古都之所在,也是国家精华之地,漫长的都城史给它们带来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同时也让它们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旧朝廷的贪官污吏们将一些积习传到民间,再由民间将它传给新朝。俞国振想要尽可能地避免这些积习的污染,只能另择一地为都城。

    至于确定它们为三京。则是因为它们积淀的历史文化太多,适合作为文化中心进行保护。

    紧接着是各个官员任命情况,先是中央的次辅任命,俞国振一共任命了四名次辅,将岸、王传胪、章篪、张正四人,其中章篪获得任命,最让人吃惊。这四名次辅除了章篪之外,都有十年以上主政地方的经历。俞国振很明确地说,未曾有十年以上的地方经历,不得入中枢充任中层以上官职,以此来避免那些幸进之徒和脱离地气只知道衙署斗争的“能人”。

    而地方官员任命则甚为顺利,此时华夏领土广大,直辖之地便有五十四省,五十四名各省督抚、驻军总兵宣布出来。在座诸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便已经各司所职。崇祯看到这一幕,心中顿时了然。这次参与联席会议的剩余人等。大约就是中枢部、院的各级要员了。

    俞国振并不蠢,如今便要在华夏推广选举制,结果必然是一场闹剧,对于搞什么分封,更是将有限的资源花费在内耗上的勾当。在俞国振看来,中央集权乃是治理一个大国必然的选择,即使是后世花旗国。其本质依然是中央集权,只不过集权的方式与华夏不同罢了——否则也不会有南北战争这样的事情发生。正是拥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故此其才能发动牧歌式的西进运动,才能在短短百余年间修出数十万公里的铁路。才能吸纳世界英才坐享两次世界大战之利。

    而与之最成相反的例子,莫过于拥有强X之都的白象国了,因为没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所有的政策,都无法得到贯彻,甚至连被认为包治百病的民主政治,都无法改变其落后的源于奴隶社会的种姓制度。于是乎一个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都极具潜力的国家,生生成了四不象。

    因此,他的整个政权框架,仍然是围绕着中央集权展开。

    与此前高达九成九甚至十成的赞成票不同,官员任命上反对的声音多了些,赞成票的比率是九成五。这在俞国振意料之中,因为其中有些人,是他安排地投反对票——只是为了证明,投反对票者并不会受到追究。

    在人员任命全部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让崇祯等人略有些紧张的了,女真诸部如何处置,没有谁会关心,哪怕俞国振将之全部杀了,都没有人有意见,关键是前朝的这些官员,还有朱明皇族,俞国振此前说是要将他们妥善安置,可如何妥善安置法?

    “前明各级官员,一律去职,各人按各自意愿,可以有三个选择。”俞国振开口道:“其一,乃是经过考核,入广西省、海南省、大员省、广南省、交趾省、吕宋省六省基层任调研员,在四年调研学习之后,再择才任免,原则上最初职务不可为主官,只能为属员。”

    这第一项明显是针对那些尚有雄心壮志又年纪不大的前明官员的,对他们来说,花上四年时间融入华夏体制,算不得什么,华夏多达十九个部,比起大明的六个部来说可以说机会多得多,因此花四年时间博一下二十年后的前途,绝对没有问题。

    “其二,一些名高望重的前辈耄宿,可以进行礼部下各历史博物院任职,为往圣续绝学,乃历史博物院之职司……”

    俞国振将历史博物院的“重要”意义说了一遍,而旧朝官员面面相觑,谁都知道,这历史博物院大约就是古玩金石展览之所,将他们安排在这里,与那些从古墓里挖出来的古董相处,其实就是剥夺了他们任亲民官或者主事官的权力,这个位置,只是给他们养老罢了。

    “其中,我将在燕京设故宫博物院,在金陵设金陵博物院,在西安设西京博物院,若是诸位有意,亦可在这三大博物院中各任职司,无论想担任阁老还是尚书,我都没有意见。这三大博物院将向百姓开放,百姓只需交纳少许费用,便可入内参观,所收取费用,用于博物院维护。”

    这个消息极为震憾,就算俞国振不以燕京与金陵为都城,可是这两地的皇宫,原本为其行宫保存,结果俞国振生生将之充为博物院!而且听俞国振的口吻,似乎要在这里保留一套前明的典章制度与礼仪,让百姓前来参观!

    崇祯苦笑起来,最初时他还想当故宫博物院的院长,现在看来,自己还是住在羿城比较合适啊。

    他不想成为众人参观的对象,象是他在新襄时见到过的动物园,那里装着不少动物,供各地孩子们观看。

    “其三,则是退休致仕,新朝在一年内按照此前官职发放定额退休金,一年之后取消。”

    “至于前朝宗室,许其自择其业,与官员一般待遇,只是不发放退休金。”俞国振末了又道。

    崇祯摇了摇头,微微叹了口气。

    。。)

    s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