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蚁贼在线阅读 - 11 矿产 Ⅱ
翻页 夜间

11 矿产 Ⅱ

    日本矿产丰富,不用可惜。

    然而,邓舍对日本的情况却并不熟悉;二来,他虽然专门设立了造船千户所,造出的海船并不多,寥寥几艘而已,显然不足以出海通商。故而,他想到了菊三郎、藤光秀这些倭寇。

    菊三郎是对马岛的土著,藤光秀是日本南朝的溃卒,本为两伙儿,后来火拼成了一伙儿。他们与大部分的倭寇一样,本来的据点便在对马岛。这对马岛位处日本列岛之前沿,比邻高丽,相距不过百里,居民多为渔民,世代为宗氏家族的封地。

    在元征日本前,对马岛因多山地,缺乏农田,粮食不足,与高丽有进奉的关系,不过依然听命于日本的中央幕府。吴鹤年接触倭寇较多,邓舍之前听他说过,知道现任的对马岛万户,即日本的大名,叫做宗庆。

    邓舍打算,借过年的机会,准备一批礼物,通过藤光秀、菊三郎的关系送给宗庆。

    他不指望开始就能与日本幕府搭上线,受元两次东征的影响,日本幕府对中国很有警惕之心,不欢迎中国的船只来往通商。只有先与宗庆搞好了关系,然后视情况而定,或者直接联系日本的幕府,或者间接走对马岛,用粮食、丝绸等物,换取日本的矿产及行省急需的一些货物。

    这是个细致活儿,不能着急。

    当然了,邓舍不会把全盘计划都告诉藤光秀两人,只简单地说:“我久仰对马岛宗氏的大名,当年蒙元东征,数次侵袭对马岛,宗氏与我,可谓有同仇敌忾之情。时近春节,有小小礼物备上,还请二位帮我转送,以示我通好之意。可以么?”

    藤光秀没口子地应下,连声道:“丞相老爷的大名,对马岛也听闻的有。丞相老爷的礼物,大名老爷必然欢喜的有。”

    “哈哈。”邓舍笑了笑,拍拍手,堂后转出来一个军官并两个侍卫,搬着两个箱子,一大一小。大箱子里的送给宗庆,小箱子里的赏与藤光秀等人,菊三郎、藤光秀欢喜无限。邓舍指了指那军官,道:“这一位刘杨刘万户,跟你们一起去,同宗万户的交涉就由他全权负责。”

    选刘杨去做使者,是有道理的。

    首先,他家住黄河边上,没出过海,河船坐过不少,通水性。其次,他新近升了官,万户这职位与宗庆的身份也相当。第三,他外表憨厚,看起来就叫人信任。第四呢,他干过狱卒、挖过矿、做过土匪,什么样的人都见过,见多识广,性子把细,比较适合搞外交。

    刘杨一躬身,对藤光秀行个礼,憨笑道:“有劳两位。”

    “不敢,不敢。”藤光秀的官职品级比他低好几阶,受宠若惊,慌不迭还礼。几人坐下,正事说罢,讲了几句闲话,看天色不早,起身告辞。刘杨自请了他二人寻处酒肆,喝酒联络感情不提。

    提到矿产,近几日有个好消息。

    鸭绿江以南、平壤以北有不少的金矿,邓舍没有足够的人手与经验去寻找新的金矿,但可以对已知的金矿加大开采的力度,总的收获不小。平壤附近,煤矿很多,先前的高丽政权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邓舍不经意获悉后,同时也加大了对煤矿的开采。

    煤的利用在中国历史悠久,传说中女娲补天即为烧煤之开始,有信史记载的最早煤炭开采在汉朝时期。

    煤有多个名字,南人称之为“煤”,三晋称之为“石炭”,东北一带,名之曰“渣”。入元以来,大都所用之燃料,首先为薪刍,其次则为煤炭。有元一代,煤税之所得,“国之经用亦有赖焉”,虽比不上盐铁专卖,进项也是很多的。

    邓舍开采出来的煤矿,留作己用的不多,大部分泛海运去了山东等地,换取军、民的必需品。虽然兵荒马乱的,依然专门有做煤炭生意的商人,他们都有后台,不用顾虑路途的危险,一倒手卖入大都或南方的一些大城市,获利甚丰。

    负责商队的陈哲,不止一次地给邓舍提过谏言,与其便宜了那些二道贩子,何不如自己组织,走通沿路关系,直接卖煤炭、海盐等与京师等地呢?早些时候,邓舍全部精力放在了军政大事之上,腾不出手来料理,现在时局稍微安稳,他动了心思。

    数日前,给吴鹤年去的信件中,特地提及此事,吩咐他拟定出个章程,算清楚利润之多少,估算路途之远近,若走辽西的话,可行与否。——吴鹤年熟悉民事,又曾任职永平,熟悉辽西周边以至腹里一带的官僚,知道他们的脾气喜好,能不能走通关系自然心中有数。

    除了金矿、煤矿,高丽山多,铁矿也不少。与金矿一样,铁矿大部分也集中在北界。相比金矿、煤矿,铁矿就重要多了。上关军国大事,下系百姓民生。邓舍有过严令,凡开采出之铁矿,一斤一两不许出境,同时限制民间用铁的数量,尽最大的量供应军械提举司使用。

    在确立过官制,初步确定了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之后,邓舍将注意力放在了经济上边。

    走通日本搞贸易,开矿搞创收,这只是最基础的两点。洪继勋不太擅长经济之道,姚好古洋洋洒洒上了一个万字条呈,分析了海东行省的长处与弱点,得出结论,他认为:“欲要强军,必先富民。海东山多人稀,每年的粮食收成勉强够用而已,而海东又没有别的物产,要想富民,短期内,只有在煤、盐、铁上下功夫。”

    一方面,动用政府的力量,拿煤和盐换取真金白银,另一方面,发动民间的力量。毕竟官方的力量是有限的,正如邓舍常说的一句话:匹夫未必不英雄,下下人有上上智。民间从不缺乏能人志士,他们欠缺的只是一个机会。

    简单的讲,姚好古的谏言,可总结为十七个字:“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对内自由,对外统制。”

    所谓的“对内自由”,就是广泛推广、设立*店、合作社,保证境内的货物流通,满足百姓们的生活需要。所谓的“对外统制”,即禁止或限制必需品的输出,比如铁、粮。

    姚好古的条呈很细,这一点儿倒是与洪继勋相似,注重细节。细细往下分的话,在管理民间商人这一块儿上,又可分为七条。

    第一条,施行奖励。凡民间商人有购入军队、民间急需物品的,给以或者荣衔、或者银钱、或者免税的奖励。

    第二条,施行处罚。若有民间商人私自向境外出售铁、粮等禁卖货物的话,给以严惩,严重的抄家、杀头。

    第三条,禁止或限制非必需品,比如奢侈品等的输入,保持朴素的作风,把有限的银钱投入到有用的地方,不做无谓的浪费。

    第四条,限制能以土货代替的物品的输入,钢都用在刀刃上。

    第五条,民间商人涉及境外的买卖,必须提前报官、备案。若有需要衙门帮助的地方,比如沿途的护卫,可以酌情给予帮助。

    第六条,对外来商人,除细作外,一概不得扣留、为难。

    第七条,打击囤积,平衡物价。

    同时,他在深刻理解了*店、合作社的价值之后,更进一步地明文规范了它们的任务。除了有流通粮油布盐等生活必需品之责外,亦有调节粮价、救济灾民、拥军护属和促进地方贸易的责任。

    他条呈中的内容,有些是邓舍想过的,有些是没想到的,颇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和洪继勋等商量过后,立即下达命令,全盘照此执行。

    ……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邓舍除了给王士诚、小明王送去礼物,给大都的奇氏也备了份厚礼,一一送出,而各地前来预先恭祝邓舍新禧的使者同样的来往不绝。高丽王的使臣在意料之中,出乎邓舍意料的,纳哈出居然也派来了一个使者。

    “这算什么?该以何礼相迎?”

    一个为大宋的地方诸侯,一个为蒙元的地方诸侯。宋、元处在敌对的状态,纳哈出派来的使者,该以官方的礼节相迎呢?抑或私下接见?邓舍拿捏不准,找来洪继勋、姚好古,征求意见。

    两个人异口同声:“该私下接见。”姚好古补充一句,“主公不必亲迎,纳哈出派来的使者,不过从二品,寻一个官阶与之相当的迎接便是。至于晚上之宴席,主公可以参加,出场片刻就行了,以示地主之谊。”

    邓舍点了点头,皱了眉,寻思,道:“两位先生猜猜,这位使者来为何事?”

    洪继勋道:“不外乎因他新近大败、主公大胜的缘故,借机示好于主公,顺便窥伺我海东之虚实。”

    “不错。纳哈出,贵人之后,本性素来高傲,寻常人压根儿入不了他的眼。卑职听说,他往日只要提及我大宋,不论说谁,都必用‘土贼’二字做为后缀。辽东战前,主公不也派有使者去沈阳么?他扣留下来,根本不与之照面,可见其骄横自傲的程度。

    “现在却忽然派来个使者,很显然,窥伺我虚实为主要,示好为掩护。”

    邓舍深以为然,道:“然则,我该如何应对?”

    洪继勋、姚好古对视一眼。该如何应对,大有学问,关键在邓舍的下步军事行动。洪继勋道:“主公可示之以强。”邓舍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是练兵,没有与沈阳开战的打算。示之以强,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令纳哈出不敢轻举妄动。

    姚好古道:“我军有十成军力,可示以十二分。其中,八分为实,四分为虚。”即便示之以强,也不能把全部的实力展现出来,该保密的还是要保密,在实际力量的基础上虚张声势。

    正合邓舍的打算。

    他笑道:“既如此,便由赵过负责迎接、招待罢。怎么个示之以强的法儿,交给洪先生去办,好么?”

    两人没意见。

    邓舍当即传令,放纳哈出的使者入境,不许穿蒙元官衣,不许敲锣打鼓,完全一副私事私办的态度。纳哈出的使者识趣儿,一一照办。赵过点齐相关衙门的官吏,一并往去鸭绿江边相迎。

    洪继勋一边下到营中,精挑细选剽悍老卒,列了许多火炮、火铳,做为检阅部队;一边通传鸭绿江至平壤沿线的城市,大力整理市容。另一方面,因长期征战,城中仓库早空了半数,用了种种办法,弄虚作假也好,以假充真也罢,全部填满。

    这还不算完,他找着高丽王派来的使者,隐约透露口风,说大名鼎鼎的纳哈出遣人进献礼物来了。来个敲山震虎,吓唬吓唬高丽王,显示一下海东行省的威风。顺便要求他们,等纳哈出的使者到了,晚上的宴席他们必须也要参加。

    洪继勋打的主意,摆明了一头儿借纳哈出进献礼物来吓唬高丽王,一头儿再借高丽进献礼物来向纳哈出显示己方之实力。高丽使者对此清清楚楚,奈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敢拒绝,诺诺答应。

    自鸭绿江到平壤,沿着大道走,数日的路程而已。很快,纳哈出的使者到了。

    ——

    1,通商日本。

    元与两次东征日本,两次战役前后,约三十年之久,“两国在战争状态之际,关系甚为险恶,但此时贸易仍和平进行”。

    “元世祖自至元初年开始,即欲以和平手段,招谕日本前来归顺,……至日本商人来元,则更表示欢迎,因其可做为通好之媒介也。文永、弘安两役后,世祖始终未忘和平招谕之念,故终元之世,元对日本来元通商,均甚宽大,……好利日商,更趋之若鹜。”

    “日商赴元,既不受幕府之禁止,而又得元廷之优遇,故日船来元者甚多。”

    元时,也受有倭寇的sao扰。初期,这些倭寇多为倭商,多是半商半寇,通商不成,遂成寇,“及至元末,乃有纯为倭寇,公然寇掠”。针对这种情况,元之中后期,沿边海岸做了比较严格的防御。

    元中后期倭寇之出现,一则与岛国居民之本性有关,“向外图发展,乃岛国人民之特性”,一则与当时日本南北朝战争有关,“及至日本南北朝分争之际,边民更横行海外,劫掠朝鲜及中国沿海各地”。

    所谓的“边民”,有对马岛、松浦党之类的沿海边民,也有在日本内战中失利的落败方,无处安身,遂寇掠海外。

    2,通商手续。

    做生意的倭人称之为贩卖倭人、倭商。

    朝廷赐给居住日本的倭人官身,每年一次,穿衣冠来中国朝见,给其通商的权利。由他们当地日本首领给他们的证明书,称之为‘行状’。我朝发给的沿用元朝之称呼,称之为‘公据’。

    ——这是明人之记载,可见元时的大致通商手续。

    3,金矿。

    高丽金矿,以北界鸭绿江以南、平壤以北为主要产地。1936年产量为一万七千公斤。

    多在片麻岩和花岗岩相接之石英脉中。产额以云山金矿为最富,其次有昌城佛人金矿、大榆洞金矿、三成金矿。

    此外,西海道有遂安金矿,杨广道有稷山金矿。

    4,大都所用之燃料,首先为薪刍,其次已为煤炭。

    大都居民约有四五十万,加上庞大的宫廷、军队,需要的燃料是巨额的。“元顺帝后至元六年(1340年),丞相脱脱等说:‘大都人烟百万’,这个数字说明大都人口到元代后期又有不少增加,当然,也可能有一些夸大。”

    “从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大都的燃料主要是柴草(包括苇草),其次才是煤,……直到元朝末年,大都燃料仍是以薪刍为主的。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大都居民用煤者为数不少。……有煤市。”

    大都所用之煤炭,多数为在大都周边开采出来,也有不少从山西等地调过来的。

    “元代先后来到中国的外国旅行家马可波罗和伊本拔都都对中国用煤作燃料感到惊奇,在他们的旅行记中专门加以记载,这说明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地方还不知用煤。”

    5,经济措施。

    参考抗战、内战时期解放区之经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