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北国雄狮之辽朝拾遗在线阅读 - 第五章 夜召对 将相和

第五章 夜召对 将相和

    “师父,您觉得独孤奉孝如何,会阻碍您的计划么?”

    马车内除了任圜之外,还跪坐着一个少年,和任圜一样,他也穿着黑衣道袍,这人便是任圜唯一的嫡传弟子——任彦俊。

    他七岁时被任圜收入门下,十几年来受到这个黑衣宰相的悉心调教,现在也略有小成。据他所知,独孤奉孝确有诸多神鬼莫测之机,但坊间流传得更多的却是他行为放浪、流连风月之类的荒唐之事,他真的值得师父如此重视么?

    看出了爱徒的心事,任圜微微一笑,便正色道:“欲成大事者,需能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盖此,谋士者,自当惜身修福、宁静致远。”

    他本还想说“直至太上忘情,视天地如无物”,但不知怎的,看着眼前的弟子,话到嘴边却又停了下来,神色复杂。

    只顿一顿任圜又道:“独孤奉孝天资聪慧,洞悉人性有算略,达于事情,确为一代鬼才。只可惜,”黑衣老道左颊上的肌rou不易察觉地一颤,“他和为师一样,有一死xue。”

    “师父身负奇才,精通儒、释、道诸家之说,又修阴阳术数、兵家之学,然得遇明主稍迟,故年岁乃是您的最大顾忌。莫非……难道师父您的意思是,独孤奉孝命不久矣?”任彦俊斟酌着言语,给出了一个连自己都怀疑的猜测。

    “不错。”不知不觉间任圜加重了语气,也只有在这个瞬间你才能从他那对三角眼里看到与他平日的谦恭谨慎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次我专程前来迎接耶律倍一行,就是想验证一下我的推测。独孤奉孝少年得志,不拘礼法,性情倨傲不与众人相和,纵情声色,常年如此我料定他必体虚气若。这次相见,我看他面色青白,嘴唇无红,三年之内此人大限必到。”

    “师父高论,弟子拜服。”任彦俊对着任圜躬了一躬,一脸庄敬之色。

    “彦俊亦当以此为鉴,切不可重蹈他的覆辙。”捋着自己半白的胡子,任圜又嘱咐了一句。

    马车渐渐驶入皇宫。

    任圜缓缓从车上走下时,天已转晴。他没有着急进宫,在地上跺了两步,伸欠着呼吸一口清冽的空气,心里便觉清爽了许多,这时一盏宫灯迤逦近前而来:“相爷您来了啊,陛下正在等着您呢。”

    看到是怀安过来迎接,任圜和声说道:“怀公公你也是服侍了两朝皇帝的老臣了,这么晚了还在当班啊,叫个小太监过来不就成了。”

    “相爷又在取笑我这把老骨头了,您又不是不知道,陛下崇尚节俭,自登基以来这四年都没有再招过内侍,现在哪里还有小太监哟。”

    “是啊,陛下确实……”任圜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随着怀安向天成皇帝的寝宫走去。

    “任爱卿来了啊。”天成皇帝李嗣源原本正举着烛台,仔细打量着挂在墙壁上的巨型地图,看到自己的黑衣宰相进来,便走过去迎接,顺便吩咐道:“怀安,你给任相弄一碗参汤来。”见任圜给自己行礼,又忙上前双手扶起,“怎么样,耶律倍一行都安置好了么?”

    “微臣任圜拜见陛下。陛下放心,都已经办置妥当。”

    “好。耶律倍一来,统一中国指日可待。”李嗣源说道,尽管语调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眼眸里却放出熠熠的光来,“耶律倍得来我朝全仗爱卿,爱卿这次可是又立了大功一件啊。”

    “耶律倍此次能够成行,并非全赖我谋,乃是上天欲赐福于陛下。老臣不敢领这贪天之功为己有。”黑衣宰相一如既往地低调辞让道。

    “爱卿又在说奉承话,朕虽非圣人,但也不至于昏聩至此。”

    “此非献媚于圣上。如若不是耶律阿保机暴毙未留遗诏,述律平、耶律尧骨又步步逼迫,陷耶律倍于如此绝境,那又何有微臣此谋呢?此乃天时所予,而后才有人谋。”

    “罢了罢了,朕读书不多,论不过你。”李嗣源挺了挺已经有些微驼的背,微微一笑,眼见怀安巍巍颤颤地端着一个托盘进来,便道:“爱卿先用一口参汤吧。”

    刚刚虽言辞上还在抗拒,李嗣源内心却接受了这种祝福。他起自行伍,曾先后追随李克用、李存勖征战四十余年,驰骋疆场,纵横南北,当年青山口一战四中流矢、血流被股,仍不下火线,大破梁将葛从周,名闻天下。现在李克用死了,李存勖死了,耶律阿保机也死了,这些他或效力过、或对阵过、或欣赏过、或痛恨过,与他在这个乱世风云际会过的人中豪杰都已远去成为历史,而他,依旧挺立着未曾倒下。这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也隐隐感觉到上苍是要将这一统乾坤的赫赫武功赠予给他。

    任圜略一欠身,接过怀安递上来的参汤,轻啜一口,目光便不自觉地落到了对面光秃秃的墙上,顿时觉得有些陌生——昨日还摆在那里的什么金玉如意、珐琅盆盂、攀着梯子才能开启使用的大金皮柜、两人合抱粗的特号大瓷瓶……怎么都不见了?唔,定是陛下又将这些奢贵物品给变卖掉充实内务府了,为了能将国库银子更多地转作军费,陛下真是有些委屈自个儿了。

    正感慨间,殿外忽然传来一声公鸭嗓子:“启奏陛下,枢密使安重诲求见。”

    “传。”

    “末将安重诲拜见陛下。”

    “免礼。重诲,你来得正是时候,朕正与任相商量耶律倍一事呢。”

    礼毕起身,殿中便似立起了一座铁塔。安重诲要比李嗣源和任圜都年轻许多,黑红色的国字脸上一双虎目杀气腾腾,两道浓黑的卧蚕眉梢微微上挑,一身黑色铠甲,带着一股粗豪的野气。

    “耶律倍已经到了么?任相果真舌灿珠莲,一封书信就让堂堂人皇王弃契丹而南下我朝,苏秦张仪再世不过如此啊。”安重诲嘴角微微上翘,似乎在笑,又似乎带着讥讽。这笑一闪而过,转头面向李嗣源时,面色已换做了郑重,“耶律倍已到,陛下又深夜从军中急召微臣,莫不是要商议北伐大计?”

    “重诲料的不错。”李嗣源凝视着殿外的黑夜,目光似乎要穿透千层万叠的宫墙,口里缓缓说道:“我唐自高祖立国,至玄宗鼎盛,后经黄巢之乱,天下分崩离析,百姓水深火热,遂有朱温窃国。先帝庄宗中兴洛阳,再延唐嗣,朕虽德寡道浅,但欲澄清寰宇,复我大唐荣光!这四年来朕整顿吏治,革除弊政,与民生息,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犁庭扫xue,毕其功于一役。”他的每个字似乎都是从齿缝里迸发出来,带着丝丝的金属颤音。

    “陛下雄才大略、圣虑高远呐,”安重诲马上接应道,“燕云十六州为我朝所有,就是占据了地利;我军cao练多年,兵精粮足,士气正旺,就是占据了人和;现在耶律倍也南下我朝,天时已现。陛下宏图大展就在此时!”

    “天时、地利自不待言,只是这‘人和’嘛,”李嗣源摆摆手,狡黠地一笑,继续说道,“朕看要打个对折。”说完,直盯着这两位心腹大臣不语。

    两人都被他盯得有些不自在,纷纷低下头去,回避了目光,等待着李嗣源的继续。

    “因为朕的左膀右臂,你们一文一武并不‘和’。月前因提携由谁为副相之事你们两个闹生分至今,你们以为朕不知道么?”李嗣源收起了笑容,冷冷地说道。

    “末将该死。但是臣仍以为崔协可堪此任。相者,端方有气度者足可为之,李琪虽有小才,但不廉洁。”

    任圜,你把控朝政太久了。

    “重诲误信孔循之言呐。崔协虽好,但不通文墨,‘没字碑’三字天下谁人不晓?李琪才艺,可兼时辈百人。”任圜也是寸步不让。

    安重诲,你已军权在握,还不知足么。

    “混账,在朕面前你们都敢如此放肆!”李嗣源大怒。

    “臣等失言。”任圜、安重诲俯首谢罪。

    朝中文武大臣争权夺利之事李嗣源不是不知道,但自古天子有“理乱”、“治平”之分,诸如此类历朝历代都有的官场沉疴,属于“治平之事”,“治平”只能慢慢来,如抽丝,如剥茧,一根根抽,一层层剥,用的是“忍”字诀,自己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顾及这些了。他们只要还能维持,“治平”的事还是交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去做吧。

    意识到今天自己是要充当一个和事佬的角色,李嗣源的口气缓了下来:“朕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国家社稷,希望能够举荐优秀的人才,这本是好事,但希望你们对事不对人,不要动意气之争。现在北伐大业在即,我们君臣更当一致对外,共创这千古伟业啊。”

    “陛下训诲,臣等铭记在心。”任圜、安重诲四目一对,眼色复杂,又马上避闪开来。

    担心他们阳奉阴违,李嗣源又重重地补充了一句:“谁要是想阻挠朕这点志向,无论皇亲国戚、亲疏贵贱,一律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