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重生天启大帝在线阅读 - 第十九章 嚣张的东林党人

第十九章 嚣张的东林党人

    四月二十,虽然他想快点制出来硝酸,可日常奏折批阅还是不能落下。批阅奏折一方面是他对全国政局进行了解,一方面也是他对政治施加影响的时刻

    不过司礼监的正规化以后,一般日常政事的奏折,先由内阁票拟,秉笔太监朱批过后,掌印太监加盖印玺之后,就已经有了法律效力。皇上就算不过目直接送到内阁,让内阁也可以去执行了,当然皇上也可以批阅过目。而一般的日常政务的奏章,他觉得还是听专业人士比较好。这些奏折他只是听听,基本上不加修改就直接让内阁去执行了。

    朱由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人事方面的奏折,这些奏折只能皇上亲批,防止内阁上欺皇上,下压百官。古代相当一段时间内认为治国就是治吏,的确人事才是最主要的政治权利。所以皇上就算放权,也不会把这个权完全放给内阁。

    昨天皇上要传旨让他调查盐的问题,说的比较概略他有些不解的地方。他吃不准是不是皇上准备调查盐道衙门官员贪污的问题,还是只是就像说的那样只是为了调查食盐的价格。虽然皇上对他重用,可是最近皇上明显更关注那个心成立的盈利监,自己要先弄清皇上用意,才好去办差出皇上满意的结果,才能得到皇上的信任。

    王安本来备受冷落的时候,朱由校之间处理魏忠贤一党,并把重用他为东厂太监,他门下的曹化淳不但没有没调离乾清宫,反而还升为秉笔太监。他感到朱由校还很信任他的,而且经过魏忠贤的陷害,之前的还有一点的持功而傲的心理也彻底没有了,他从邹义手里接过东厂之后,就开始熟悉业务,主持工作。

    王安和邹义之间,虽然都是朱常洛太子侍读太监出身,但是王安一直更为朱常洛器重,为王安、邹义和李实三人之首,而且王安在朱常洛登基之后还和东林党走的比较近,在邹义看来就是有些不知进退,有些瞧不上王安。

    但是那时的王安本身受朱常洛和朱由校器重,因为魏朝的关系,客氏那时也站在王安阵营里,外朝的东林党也更和王安关系近,故那时王安春风得意,邹义在和王安隐隐的竞争中处于弱势。

    不过之后魏忠贤迅速崛起得宠后,王安失势,邹义也被排挤,双方倒是因为有了共同的敌人而颇有些同仇敌忾。之后邹义在处理魏忠贤的时候,顺便帮王安平反。皇上也还重用了王安,王安对邹义也要报恩的心理。可是邹义缺当上了掌印太监这个本来属于王安的位置,要说王安心里没一点疙瘩也纯属骗人。毕竟谁都想当头,没人愿意甘居人下,哪怕是在太监这一行业。

    王安很快就赶到了乾清宫,见过礼之后。就请示调查食盐的及格侧重调查哪里?王安的话也让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盐现在国家专卖实行的盐引制,每年的盐引钱是朝廷一个重要的财政收入。中间猫腻应该不少,干脆全部调查下。

    朱由校对王安吩咐完后,就让王安下去。继续听奏折。

    这个时候曹化淳拿起来徐光启的奏折读了起来,徐光启上书称病辞职。朱由校听完开始很纳闷,前几天徐光启还上疏说要改革历法制红夷大炮一副要治国平天下的感觉,怎么突然病了要辞职呢?看来其中应该必有问题。

    他想起来原来徐光启那道奏折他明白了,原来是上次徐光启之前的奏折虽然得到了肯定的批阅,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命令,所以转到内阁之后,因为内阁忙于辽东军事和大婚之事,几个大学士就没太在意此事。

    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徐光启不是东林党更不是浙党,内阁的几个大学士看见皇上也没具体命令,就把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朱由校昨天在早朝时候还因为这件事责问了首辅刘一燝,看来徐光启并知道这个消息。应该是他的奏折被皇上留中了,自己的满清抱负无法施展,有点心灰意冷这才上奏折称病辞职。朱由校猜到原因后又想了想昨日早朝刘一燝的态度,心中就有决定。

    最后,曹化淳读最后一本奏折,是御史袁化中对于司礼监掌印太监邹义任命的异议,认为王安更为合适,大谈了王安品格如何好,之前多有功劳。朱由校一听就怒不可遏,对曹化淳直接说到:“拿过来,给我看。”

    曹化淳稍微一愣迅速把奏折递给朱由校。这时朱由校被气昏了头,连之前的朱由校不怎么识字的这个情况都抛到了脑后,拿起奏折,迅速浏览一遍,直接摔手就把奏折扔了出去。

    太可恶了!我皇帝任命个内廷的太监,你外朝的东林党都插一脚,看来是真当我朱由校是个孩子了!朱由校心中骂道。

    他努力的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想这个这件事。这件事应该不是王安支使的,外朝不了解之前王安被魏忠贤陷害的详细情况,还误认为王安一直备受器重。王安经过之前跌的跟头,应该不会招人为自己不平,因为任命已经定下了,这样不光是对皇上任命的非议,而且还得罪了邹义,王安应该没有怎么愚蠢。

    这个袁化中是一个东林党分子,这是东林党内有人对任命邹义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有看法,毕竟对东林党来说,王安比邹义和他们关系更好,后边的东林党大佬不便直接对皇帝的任命说三道四,这就是派个小兵出来进行试探试探。

    在刚才念这道奏折的时候,曹化淳就越念脸越难看,他是王安门下出身,这奏折表面上好像是为王安鸣不平,可是对王安现在来说就是挖大坑。更没想到基本不自己直接看奏折的皇上把奏折亲自看了,一向平和的皇上竟然还动了怒,把奏折都扔了。

    曹化淳马上跪下,“皇上息怒,这个袁化中目无礼法,竟然对内廷说三道四。一定要好好的治他的罪。”心中也在咒骂,这个袁化中可是要把王公公给坑了,王公公好不容易才重新获得皇上的信任。

    朱由校好一会心情平复之后,让曹化淳把奏折从地上捡起来,直接留中不发。他真想把这个袁化中这个人一个教训,甚至他刚才气头上想直接把袁化中来个杀鸡儆猴。可袁化中是御史,是言官,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一个共识,言官可以随意上书言事是不能因言获罪的。否则就是阻塞言路,圣君应该海纳百川,就算实在做不到,起码也要样子上做到。朱由校平复了心情也没心情再去想制硝酸的方法了。

    这件事,王安没多久就得到了消息。王安心惊胆战同时也勃然大怒,这个袁化中这哪里是为他叫屈啊,分明是害他。你跟着领导做事,领导提拔你,你要感恩戴德,领导让你保持原位,你依然要感恩戴德,因为领导没有给你心中想要的职位就去领导那里抱怨,这就是不懂进退,不为领导考虑,犯了大忌讳,领导毕竟要从自己的角度来安排人。

    何况朱由校已经提拔重要他为秉笔太监兼东厂太监了,虽然掌印太监有些差别,可也是司礼监的二号了,王安要说一点失落没有,那是自欺欺人。但是,无论如何缺是不能告之于人的,甚至去皇上那里抱怨的。

    更何况,外朝的大臣可以因为对自己的安排有些腹诽,耍点小性子,称病辞职,或许还好说些。可他们太监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如果也耍小性子,就是找死,大臣忤逆皇上顶多外放,太监忤逆皇上后果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王安回到宫外的私宅之后,马上就对自己门客汪文言说起了这件事,汪文言迅速给王安分析了情况。“您虽然和东林关系一向融洽,但是东林中有书生之气的人太多了,太意气用事,这件事就害的您不轻。虽然皇上最后没有直接说什么,可是从皇上把奏折扔掉,就知道皇上还是很生气的。现在皇上明显变的成熟果断了,之前迅速的处理了魏忠贤一党就可见一斑。公公我们应该继续和东林保持友好关系,也应该同时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王安听了汪文言的话,深以为然。“你代表我去找下那个袁化中和东林其他人,问问他们这是什么意思?不带怎么坑自己人的。”

    汪文言马上就去办,结果见到袁化中之后,袁化中缺死活认为自己是为了王安好,为王安鸣不平。汪文言十分无语,更坚定了心中自己和东林党保持距离的想法,也要权恩主王安和东林党保持关系。

    对于王安的事情,汪文言这个门客知道的罪清楚的了,之前的对王安是情势非常危急,差点就万劫不复。汪文言他是狱吏出身,很多人看不起他。只有王安的这个太监看得起他,收他做门客还很器重。他心里清楚,东林党现在好像和他关系还不错,并不是因为他自己本身,而是因为王安的关系。王安是他的最大靠山,王安倒了他没好日子过。

    这件事让朱由校一天都闷闷不乐,直到第二天他去文华殿讲读看到一个人。

    ————

    继续求收藏,求推荐,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