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则天代慈禧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节 乱世桃源之山间新屋

第一百一十节 乱世桃源之山间新屋

    第一百一十节乱世桃源之山间新屋

    缓坡上,那座大大的石屋。已经快要上梁了。

    上梁之后,接着就该封顶;因此上粱之前,搭了一半的新屋就得停工几天,好让那些墙里的湿气邪气,在朗朗天地中,全都远远跑走,不在屋子里留存。

    从山头一望,这屋子就象一个没戴斗笠的人,光着脖颈站着。

    恰好在冬闲时节,村子里十几户人家的成年人,几乎都来帮忙过。村子里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起过新屋了,目前那些低矮的石屋,连墙上的石块,都已经给太阳晒成黝黑,就足见它们有多么年深月久了!

    一个人要晒黑,并不太难,一个天不戴草帽,面上就会象涂了层碳;但石头就不一样了。要一座石头屋子变得浑黝黑,总得要二、三十年!

    眼前这座新屋,和其他屋子比起来。还有一点大为不同;那就是它大得出奇。象在这样的小村子住惯的人,简直猜不出,一间屋子,为什么要造得这么大?

    普通的石头屋子,总是分成三四个小间,一间堂屋,一间灶间,或者干脆就堂屋兼灶间,还有就是睡人的房间;五六口人的人家,就已经够住。等到家族兴旺,实在人口多了,那么也许在旧屋的旁边,另添个厨房。

    山里人家,讲不起排场,也无须讲排场,难道这种鄙陋的地方,谁家的堂屋,还会有哪个官府的大老爷,或是员外贵人,会前来拜会?

    但是小翠家的这家石屋,总有二十几间屋子;除了这些屋子,更有间偌大的堂屋。光是那间堂屋,就足够甘溪村全村的人住进去了。

    至于那整座房子,几乎就把整座缓坡盖住。

    山里实在偏僻,连座烧砖块的土窑也没有,因此,全部用的从山上取的石头。山上石头虽多。但这个村子却小,因此,小翠特意去请了五十里外苗寨的人手来帮忙。

    苗民壮实得很,一次就能从山上背来一箩筐的大小石块。

    作为回报,小翠在新屋门口设了一口大缸,里面灌满了刚酿好的糯米酒,沁沁甜甜,背一筐石头回来,坐着或蹲着喝上一碗,疲劳霎时一扫而空,真叫人快活得很!

    正好在腊月里,主人家每餐供应的大碗米饭,除了尖尖地覆着红红的辣椒,和翠绿的蔬菜,里头还藏着好多块腊。吃这样的饭,叫谁干活,会没有劲头?!

    那些淳朴的苗民,在路上背着一筐石头,还唱着悠扬婉转的苗歌。七拐八弯的歌词,叫人听了也不懂,但虽然不清楚唱些什么。总之是好听。

    一连在背了半个月石头,苗民们回去的时候,小翠让每人在自己的水袋中灌满了米酒,还送了一块过年的腊,和一块银子。

    甚至连小翠也说不清,腊、米酒、和银子,哪样叫苗民的眼睛更为闪亮?总之,他们欢欢喜喜地走了。

    这个小小的村落,整个村子养的猪,当然也都不够这些天来,招待这些苗民。更不用说,这个村子里,几乎不养猪,而只养鸡。因为买一头猪崽回来,要扛过几十里山路,太重了;而一枚枚鸡蛋,就要轻得多。

    村子的糯米,也不够酿这么些酒。

    更不用提银子了!这个小村的人,每个人见过的银子,全部都加起来,恐怕也没有小翠在这天一早,发给苗民们之后,被苗民们装在褡裢里带走的多。

    腊和糯米,是小翠让人到山外的镇上去买回来的。

    就算小翠有银子,这么多腊和糯米,一趟趟要扛回山来,当然也很麻烦。小翠新买了一辆马车,一辆四匹马的马车。

    她没有买八匹马的,是因为那条山路不够宽大。

    其实四匹马拉的车。也不能一直拉回到这座新屋跟前,因此每到山腰的某个地方,去买东西的人,就将马车卸下,把它放到一处浅浅的山洞里,外面还用茅草遮盖住。

    然后,他们把满载而归的货物,分别让四匹马驮上,载上山来。

    盐、腊、糯米、黄豆、洋油灯、粗布、绸缎,这些东西,有的人见过,有的不曾。

    能“躬逢盛世”,见到在自己这么小的小村里,造起一座这么大的石头屋子,当然是件很难得的事。更不用说,这个腊月里,几乎每一餐,人人都能吃到腊。还有豆腐。

    晚间,小翠坐在暂时借住的石屋中,望着那个拔地而起的庞然大物,微微地笑。

    这段时间,竟然有这么多的人,突然发了横财!五十万两。三十万两,全都从恭郡王得来。而恭郡王此时,听说正在滴水成冰的北京城外,进行兵谏。

    兵谏就要死人,这件事,应该一点也不好玩,但小翠一想到兵谏,忽然更笑出声来。唉,年纪轻轻的姑娘家,却喜欢打打杀杀,这未免有点不对。

    比起她这一项喜好。她如今正尽量发挥的另一个喜好,却还好些。一个人喜欢盖屋子,总不会是件坏事;只要她没有为了盖自己的屋子,就去拆别人的屋子,或者去抢夺别人的菜地:丢下一锭银子,就算把那块菜地买了。

    一块菜地,只要它一直是块菜地,它将来没完没了地出产的无穷无尽的蔬菜,当然不可能用一锭银子买下。两锭,三锭…若干锭,也不行。更不用说银票了。

    小翠年纪轻轻,甚至还没有出嫁,就急急忙忙造如此之大的一座屋子,让帮忙的村人奇怪不已,总是在问:“这屋子造好了,谁来住?”

    “阿娘,我…”小翠答道,瞧见新邻居们意犹未足,继续往新屋里添加人口道,“还有阿巧,阿善,阿牛,阿狗…”

    只要能说到邻居们满意,她会一直说下去;但她差点把“阿猫”也顺嘴说了出来。

    叫“阿狗”的人虽多,叫“阿猫”的人,却简直没有听说过。人们既养狗、也养猫,为什么人的名字,却不叫“猫”呢?也许因为,猫总是有些古怪;以致连西宫太后,也怕猫怕得厉害!恩,总之,“阿巧、阿牛、阿莲、阿月”,小翠抬头望望屋外那轮新月,将来…没有谁叫“阿猫”就是了!

    她一直都没能向村人们解释出,阿巧她们究竟是她什么人。但就算有点太早,从前阿娘不是说过么?心头想着要做的事,要立刻去做。

    “树上的一颗杨梅。转回头来就不见啦;山间的竹笋,过得两天,就变成竹子啦;你捧一捧溪水,不马上喝,就从指间漏走啦…”

    阿娘说得不错。听说,就连那位英雄,也有许多没来得及做到的事。而她,紧赶慢赶,已经将从幼时,就刻在自己心中的一座大屋子,造成了一半!

    她微笑着朦胧地睡去,又恍惚地醒来。有时候,人的心太好,睡觉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那轮新月,仍旧挂在天空,只不过,就如睡得顽皮的小孩的那个枕头,已经从头到脚,换了一个方向。天就要亮了!

    小翠洗了把脸,将头发拢了一拢,把石屋门推开一道缝隙,将盆中的水,往外一泼。山间就是如此,门前没有大路,只是块空坪,这盆水回头给头一照,就无影无踪了。

    水泼在地上,没有平时干脆利落“啪”的一声响,却只有水花四溅的轻微“扑哧”声。

    这有点蹊跷。她拉开石屋门,却见一盆水,全泼在一个人的上,不免“啊”地叫了一声!

    这就好象她住着的山间小屋,突然移到了通衢大道!门外,一个人虽然被泼得双目紧闭,却了件青色的绸缎大褂!着这样光鲜的大褂,难道不该行走了闹市通衢?

    “你…你…怎么会到这里?”小翠张口结舌地问道。

    那人将两眼一抹,同时答道,“我帮过你的忙,想来讨点酬报…怎么知道…你竟然会如此酬报我?”

    一个人呲牙咧嘴、衣衫尽湿、如此落魄的时候,竟然还记得讨要酬报,倒也难得。

    “我…已经分给过你银票了呀!”小翠答道,但如此景,也只好将他让进石屋来,另舀了盆水,放块手巾,招呼来人洗脸。

    一个丑陋的人,洗过脸后,也会显得容光焕发,更不用说,来的这人,年纪和小翠相当,并不丑陋,心似乎也不错,笑嘻嘻地答小翠道,“那还不够。”

    一个讨债的人,当然就容易令人不快了,小翠微微拧起眉头。

    每天负责煮几大锅饭菜的两个村妇,这时已经到了,见到小翠的屋子里,竟然有如此人物,不免大吃一惊!荒僻之地,虽然不见得妇人在山间锄草,见到不相干的男子就要翻过一个山头避开;但此此景,又另当别论!

    那件门襟虽被泼湿一大块的绸缎大褂,落在两个村妇眼中,更使她们似乎忽然恍然大悟。

    “阿花婶,小英嫂,这位是我…熟人,姓沈,刚刚才到,我领他到那边屋子瞧瞧!”小翠忙道。

    那位沈公子如此答道,“恩,我已经绕了几圈瞧过啦,在这么偏僻地方,算是造得不错!只不过,大门之前,要加两座石狮子;将来屋顶,还该扯块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