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小说 - 心灵使徒之第二地球在线阅读 - 第十八章 黄金年代的后果

第十八章 黄金年代的后果

    黄金年代的来临,让社会产生了惰性,越来越多的胖子的出现,产生了大量的健康和医疗问题,高度的社会保障也出现了极大的问题,人们沉溺于酒色,不再劳动,社会惰性群体出现。随着地球的完全征服,帝国本土已经成为了天堂的象征,但是也成了懒人的天堂。

    帝国本土各地大兴土木,建筑业高度发达,社会舒适水平也很快提升,生活设施和服务设施逐步健全,人类文明达到了最高的水准。而这一切造就了懒人现象,有些人甚至足不出户完全依赖心灵力量完成生存必须,懒惰成为了社会的常态。

    当然黄金年代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面积瘟疫的爆发,一场席卷全球的黑死病蔓延全球,因为全球人**发,达到创纪录的30亿人,交通的便利和社会联络活动的增加,使疾病大传播,死亡率高达30%,虽然帝国启动了紧急隔离程序,但是仍然造成了帝国本土和各殖民地的人口大面积死亡,造成社会恐慌,医生已经不够用了,帝国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么严重的传染病,当时没有任何疫苗和抗生素能够治疗,只能依靠隔离来降低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在传染病面前,帝国的抗灾能力捉襟见肘,没有能够有效的防范,人口大幅减少,2年时间内,造成12亿人死亡,帝国本土因为人口密度最大,反而死亡率是最高的,本土死亡达到5亿人,对自大和高傲的帝国人内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黑死病肆虐了2年以后,竟然神奇般的消失了,就像上苍给帝国人开了一个玩笑,而黑死病几乎是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在这场救灾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帝国的应急机制非常脆弱,在抵抗打击和灾害的时候无能为力,也是民众对于帝国执政体系口诛笔伐,声势浩大的问责运动此起彼伏,要求帝国皇帝执政的呼声此起彼伏。

    公元历1418年,大唐帝国建国800年,也就是建元5年,帝国的第六十二位皇帝李承杰陛下,果断启动了帝国政体改革,提出了地方选举制度和任职年限制度。包括军队、官员的任期每期5年,做多任职2届,提出了官员年轻化,和军队年轻化制度,既保证了皇权的稳固,也防止将领拥兵自重,保证了皇权的长治久安。李承杰的体制改革在随后的历史中被固定了下来。并且顺手建立了由皇家主持的应急体系,在社会灾难、公共卫生灾难、自然灾难和事故灾难发生的时候,自动进入应急态势,并且建立起了全球性的预防应急架构。

    李承杰是历史上又一位可圈可点的皇帝,他启动了天文探测计划,开始从事天文学的探索和研究。而这个研究提前给大唐帝国做出了预警,也使地球文明没有立即陷入恐怖的深渊。

    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早就有天文观测的历史,只不过那些是为了占卜和预测,充满了神秘主义特色。大唐也有钦天监,能够进行天文观测并制定了历法,唐初的历法依据的是隋朝的《大业历》,武德二年颁用傅仁均设计的《戊寅元历》,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民用历中采用定朔法的历法。该历关于日行盈缩、月行迟疾等计算方法,与大业历大致相同。但采用定朔法可能会出现连大月或连小月的特殊现象,贞观十九年出现了四个连大月,因而《戊寅元历》受到攻击,不得已又改用平朔,失去了其历法的特征。唐高宗麟德二年起,颁用李淳风编造的《麟德历》。《麟德历》是一部著名的历法,有不少创新,在中国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历再次采用定朔并独创了一种进朔法,即根据朔日小余数据的具体情况,将朔日上退一日或下推一日,使相应大月变成小月或小月变成大月,从而解决了出现连续四个大月或三个小月的违反日常习惯的问题。

    《麟德历》的又一创举是正式废除沿袭已久的章蔀纪元之法,不用闰周而直接以无中气之月置闰。由于该历是以《皇极历》为基础而编制的,在推算五星运动时考虑到日月五星的不均匀运动,并吸取了《皇极历》的先进计算方法,且所得数据更为精确。《麟德历》的主要缺点是没有在历法中考虑岁差。这部历法虽然是比较好的历法,但毕竟存在误差。《麟德历》用到开元九年(721)已显疏漏,唐玄宗时期,开始考虑新的历法。

    一行大师组织了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研制了新的天文仪器,测量了二十八宿距星及许多恒星的位置,对日月五星进行了大量的新的观测,从而使《大衍历》有了深厚的观测基础。为了观测需要,一行与机械制造大师梁令瓒合作,创制出了黄道游仪和水运浑象。在掌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一行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发现古籍上所载的这些恒星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符。

    从开元十二年起,一行主持了规模宏大的天文大地测量,全国十二个观测站中,,并派人实地观测,自己则在长安总体统筹指挥。其中负责在河南进行观测的南宫说等人所测得的数据最科学和有意义。他们选择了经度相同、地势高低相似的四个地方进行设点观测,分别测量了当地的北极星高度,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四时日影的长度,以及四地间的距离。最后经一行统一计算,得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距351里80步(即现在的129.2公里)的结论。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精确的合作测量天文和大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数学基础。据《宋高僧传》记载。一行曾长途跋涉三千里。至天台山国清寺向一个隐名大德研习数术,奠定了数学理论基础,否则也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

    一行大师的出现使历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于开元十五年编成《大衍历》。开元十七年,《大衍历》正式颁行全国。但是一行大师死的太早,不过流传下来的大量的笔记和20卷的大衍历为后来的天文观测和大地测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宣宗年代,数学得到了长足的进展,皇家科学院成立了数学科学院,基础数学和几何学得到了发展,但是进展并不大,在殖民欧洲的历程中,皇家科学院获得了《几何原本》以及《数据》《图形分割》《论数学的伪结论》《光学之书》《反射光学之书》等书,让皇家科学院的眼界大开,打开了新的一扇大门,皇家科学院开放了殖民地高层人才引进的步伐,给予殖民地科学家准予进入本土的邀请。这也极大的促进了文明交流的发展。

    不过几百年数学的发展进展不大,主要在几何,算数、代数学方面得到了突破,发展出了数论和解析几何以及三、四元方程的解法等,不过已经能够解决现实中大多数问题了。皇家科学院很奇怪的对于数学等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丝毫没有减弱,每年的科学奖都会有数学科学院的名额,虽然有些年份成果并不突出,但是仍然给予了奖励,甚至在后来产生了一些争论,但是皇家评审委员会并不在乎,仍然我行我素。

    大地测量在李瑜在位的时期达到了顶峰,全球的测量已经完成,本初子午线被设定在了皇家科学院的大门中轴线,此事六分仪和其他测量设备已经出现。基于恒星的定位准确度很高,公元1291年,划定了地球的大部分地形,建立了较高精度的地球仪。绘制了高精度的本土地图和世界地图,人们的视野已经彻底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摆在了大唐王朝的面前。

    李承杰时期,光学技术已经突飞猛进,望远镜已经不是稀罕的玩意,而大型天文望远镜开始假设,口径1.2米的天文望远镜假设在洛阳南郊的灵台天文台,这个从东汉光武时期建设的天文台在宣宗时期被架设起来,成为皇家科学院天文台,其中几个观测台有各种巡天观测设备,定位跟踪设备。而这次建设的1.2米天文望远镜是目前最大的,超过了原来的0.5米望远镜很多,经过了2年的设计、镜片磨制和精密装配,终于在1423年也就是建元10年建成,建元帝亲临灵台,主持开幕仪式。亲自拉动了扳手,巨大的水动传动装置,带动了重达1万斤的天线转动缓缓转动。

    在随后的观测中,对于最亮的行星进行了观测,过去0.5米的望远镜已经能够观测到行星的视圆面,并且发现了月亮上的环形山,也对环形山进行了推测,月亮上的环形山的发现也轰动了唐整个科学界。

    观测首先发现的是土星环,这个奇特现象引起了人民的兴趣,然后木星的大红斑的发现,让人对于外星球产生了遐想,然后是水星,和金星,最后是火星,几何学的发展,让天文学家们开始测量行星的距离,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似乎是绕着地球旋转,然后科学家发现了火星和金星的逆行现象,才醒悟过来原来的模型是错误的,重新建立了行星模型,经过了多次测量和观测,建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基于太阳中心说的行星轨道理论。至此太阳系的基本模型建立起来并且能够自洽,并且也符合观测和预测,对于历法的建立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