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奇幻小说 - 重生之商路大亨在线阅读 - 第九十四章 意外死亡

第九十四章 意外死亡

    若是寻常人看来,济北市对于拥上百亿资金的倾城集团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踏脚石罢了,就算在济北市得到再多的支持,也很难获得太多的收益。毕竟济北市的经济水平在鲁东省才只能排在第三位,在华夏的层面来看,济北市的体量实在是太小,市场也不足以让倾城集团这样规模的企业发展壮大。

    但苏卿并不这样认为。济北市再穷,再落后,再被人讽刺为华夏最大的农村,也是苏卿的家乡。华夏人是种很奇怪的生物,对乡土之情极为看重,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衣锦还乡并且造福家乡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许多在外漂泊的人都纷纷结成乡党。

    鲁东省受儒家思想影响极为严重,连孔老夫子的家乡曲阜都是鲁东省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济北市离曲阜也远不了多少,甚至苏卿的家乡卢县还有着齐长城的遗迹,也就是说卢县人的血脉中有着鲁国的血统。自然,苏卿这样的卢县本地人的乡土观念便极为浓厚。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俗语也算的上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苏卿来说,前世自己只是个落魄商人,想要回馈家乡有心无力,但重生之后获得了如此多的财富,自然也不能忘却故土的一草一木。

    乡土之情也只是一方面,其实以苏卿的眼光来看,济北市的发展潜力并不比其他城市差多少,相反济北市还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济北市之所以直到后世还没有彻底发展起来,不得不说与济北市私营经济的落后有很大关系。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整个济北市甚至没有几家出名的私营企业,甚至仅有的几家大型私营企业在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过后都陷入了困境。不仅如此,有几家私营企业因为不恰当的经济手段几乎走向了破灭的边缘,这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公有经济是基础,这是华夏一直奉行的经济策略,在济北市来说这个经济策略执行的非常好,整个济北市的国有企业都是越做越大,甚至有几家装备制造企业都把自己生产的设备卖到了世界各地。只不过与公有制经济比起来,私营经济却像是一群沙丁鱼中的鲶鱼,把水搅浑的同时让整个鱼群都有足够的活力。济北市私营经济的萎靡不振带来的是济北市整体经济发展速度逐年放缓,甚至逐步走向萎靡不振。

    若是这一世因为倾城集团的高调介入让济北市的私营经济活泛起来,那么济北市日后的经济发展定会与正常历史轨迹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有了私营经济的威胁,济北市的国有经济也会更有紧迫感,国企中官僚主义自然也不会如同正常历史轨迹中的那般强了。

    王重规虽然在济北市市长的任上只呆了大半年的时间,但之前在计划经济委员会任职的王重规却没有大多数国企出身的领导干部的大国企主义倾向。王重规也许算得上共和国的第一批学者官员了,与之前大多出身于工科的官员们不同,王重规是正儿八经的首都大学经济学硕士,也就是说,王重规对经济的研究并不比后世在网络电视等媒体上吹得山响的经济学者们差多少。

    相反,在官场上十几年近二十年的磨砺,让王重规积累了足够的实际经验,比起纸上谈兵的学者们要高出一个层次。中央之所以会把王重规放到济北市市长这个位置上来,不仅仅是借助王重规和他背后王系的力量抽丝剥茧把济北市的乱局捋清,更大程度上是朱副相和贺志国为代表的改革派对王重规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力的倚重。

    在中央眼中,济北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省会城市,尽管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经济一直上不去很是忧虑,而王重规这样的实干型学者官员正是抓经济的一把好手,只要济北市的政局能够捋清,那么在王重规的带领下济北市也许会走向更好的前程。

    只是正常历史轨迹中王重规出师未捷身先死,虽说成功的把盛泰集团这个扎根于济北市的毒瘤打掉了,但自己也死于何成善的报复,济北市的经济还未能在王重规的领导之下获得足够的发展,也只能逐步走向一个畸形的发展道路。

    王重规并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自然也不会清楚自己在九八年会憋屈地死于一辆重卡之下,现在的王重规在努力拨开笼罩在整个济北市政坛上迷雾的同时,正在计划着未来济北市的经济发展道路。

    其实王重规若是能一直走下去,可能最后的成就与朱副相也差不许多。王重规的许多观点与他的堂哥并不一致,更加趋向于朱副相所持的观点。现在的王重规才四十六岁,一个四十六岁的副部级高管,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再加上王重规的资历也足够深厚,只要在济北市市长任上做出成绩,以后的仕途将会无比的顺畅。朱副相在经济上的思路虽说在当时看来是有些激进了,招来了巨大的反对,但从2016年的角度来看,朱副相的经济改革就是因为足够激进,才让华夏日后的发展会变得如此顺畅。

    在经济领域上的观点几乎与朱副相不谋而合的王重规,自然也会被后来的领导人看到眼里,破格提拔对于这样天资横溢的官员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天妒英才,何成善的一句话就让正值壮年的王重规失去了生命,更不要提什么仕途的发展了。

    王重规很清楚,公有制企业的确是整个华夏的经济基础,虽说国企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其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不可能改变的。国企改革被人误解极深,甚至被某些既得利益者视为洪水猛兽,但国企改革的本质却很简单,就是摒弃其中腐朽的部分,让国企能够轻装上阵,获得更大的发展。

    只是华夏的国情和既得利益者的庞大势力让国际改革很难收到计划中的成效,尤其是济北市的国企大多都是大型国企,甚至济北市没有对这些国企的管辖权的时候,国企改革对于这些国企来说无异于一句空话。

    国企裁员倒是执行的很好,下岗职工的买断费往往让这些骄横的国企老总们捞到很大一笔钱,高层的薪资不断上涨,甚至十数年之后一家效益平平的大型国企都能给高层开出数十万的年薪。该有的官僚主义一样不少,甚至比起国企改革之前的内部阶层划分更加分明。朱副相就算能力再强,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毫无办法,天高皇帝远,国企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政府很难对国企做出足够的监管。

    王重规虽说背景深厚,但对于济北市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鲁东省的政局本来就十分复杂,国企方面又事关利益分配,就算是一号首长亲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搞清这些事情。

    其实王重规很清楚自己是别无选择的,若想让济北市在这样的怪圈中走出来,只有依靠面前这个年轻人的倾城集团。只有比国企规模更大的私营企业从商业层面上把这些国企们打醒,王重规在能真正地掌控住济北市的经济态势。

    一面喝着茶,一面与苏卿说着家常,王重规心里却转过无数个念头。

    倾城集团在高科技方面的投入对于济北市来说还不够,高科技产业虽然看起来很美,但现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太大的市场,更何况济北市的国企大多都是装备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基本不相关。就算是在房地产领域大肆投入,但也很难激起这些国企的兴趣,骄横的国企老总们也只会坐山观虎斗,看着倾城地产与盛泰集团之间的缠斗。

    只是对于倾城集团的投资方向,王重规又无从置喙,他只是个官员,对企业的决策也只能施加微弱的影响,而对于倾城集团这样的企业来说,一个副部级官员还很难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犹豫了半响,王重规还是说道:“苏总,除了房地产和电子产业以外,你在济北市还有什么投资意向?”

    苏卿诧异地望了王重规一眼,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掩饰了一下自己的讶然。

    王重规会说出这样直白的话语,证明了他有些心急了。国企对济北市的桎梏苏卿当然很清楚,苏卿也同样很清楚现在这个时代对房地产和电子业的投资很难撼动济北市的国企地位。不过苏卿早有打算,介入装备制造业这样的重工业也是苏卿的规划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收购济北市的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

    正好王重规问到了,苏卿也开口说道:“我有心介入重工业,想要收购……”

    “王市长,刘舒金死了!车祸!”秘书推门而入的一句话让审讯室里的二人面色大变,顾不得谈话,都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