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仙侠小说 - 残唐仙侠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行八径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行八径

    这首五言长诗,原是曹cao的《苦寒行》。

    官渡之战后,为了扫除袁绍的残余势力,曹cao从邺城出兵,翻越太行山,北征高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

    曹cao大军经过太行径的羊肠坂时,风雪载途,大军行路艰难。曹cao联想时事,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苦寒行》。

    所以诗中第一句“北上太行山”,不是“从北面上太行山”,而是“北征经过太行山”。

    唐静这么一解释,萧玄衣的脸上有点儿挂不住:“你说这话有没有根据啊。‘北上’为什么要解释成‘北征’?”

    “这有一个传说。”莫聪道:“上古时期,共工与颛顼争帝,共工大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古人认为大地的形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往北走叫‘北上’,往南走叫‘南下’。”

    “至于那句‘思欲一东归’更好解释,曹cao老家谯郡在太行山之东。”唐静接着说。

    “我问你了吗?我还没问你就说啊说,就显你知道的多?”萧玄衣冲唐静嚷。

    “我怕你不好意思问,又想不明白,所以先说出来,省得你问了。”

    “你不用怕,我好意思得很。”

    “当着这么多人争什么呀。”鲁奇怕萧玄衣丢人丢到外面去,出声劝阻。

    萧玄衣环顾了一下,发现茶馆掌柜和粉刷匠都在痴痴地望着他,尤其是那个茶馆掌柜,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萧玄衣气哼哼地走到另外一块诗板,实际上是退出战团,仍装模作样的上下浏览。唐静未免得意洋洋,这时李克用问道:“阿静,刚才你看诗板时笑什么啊?”

    “这高并题的是曹孟德的诗。”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也未尝不可吧。”

    到了唐朝,题壁未必一定要写自己的作品。比如元稹和白居易名满天下时,邮亭、驿壁上到处都是“元白”诗。所以李克用这么说。

    “写曹cao的诗也行,关键是你要注明啊,要不然,遇到一些文盲,弄出笑话来。”唐静话里夹枪带棒。

    李克用将诗板又看了一遍:“这高并还真是!”

    “更可笑的是,这诗是曹cao征高干时写的,高并题此诗,倒是很应景儿。”

    “先人能与曹孟德为敌,也是很光彩的事儿嘛。”莫聪幽了一默。

    “能死于曹孟德之手,后人不胜荣幸之至。”

    鲁奇出言冷峻,众人不禁大笑。

    茶馆掌柜和那个圬者一直在旁边听几个人谈论,估计也明白了怎么回事,圬者便问茶馆掌柜道:“这诗板还留不留?”

    “留他干嘛,丢人现眼啊。”掌故的好象带了绿帽。

    “丢人也是丢姓高的人嘛。”

    “屎虽然是他拉的,但拉到我门口,也臭到我了。”

    掌柜的比方很贴切,众人又笑了一回,圬者先拿水润了一回诗板墙壁,铲了一坨白灰膏“啪”地甩到墙上,开始用泥镘子抹。

    李克用漫不经心地看那圬者刷诗板,突然问茶馆掌柜:“掌柜的,羊肠坂你有没有去过?”

    “去过啊,过了天井关就是,上面还有碗子城、磨盘寨,大小隘口十几处。”

    “险不险?”

    “路就两三尺宽,旁边就是悬崖峭壁,还绕来绕去跟羊肠似的。”

    “真想去太行径走一遭。”李克用不禁神往。

    “不但太行径去过,太行八径我都去过。”茶馆掌柜有点停不住。

    “太行八径,都有哪八径?”

    “除了太行径之外,还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轵关陉”掌柜的掰着手指头。

    “飞狐径我们走过。”萧玄衣闻言凑了过来。

    “我们当年去雁门走的是井径。”鲁奇也说。

    “过太行山,肯定要经过这八径的。”掌柜解释了一番,意思是说:太行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横贯太行山那些东西向的山谷被称为“径”。要穿越太行山,必由八径之一。

    “我们去长安过太行径吗?”李克用更关心太行径。

    “你想过就过。”

    “这话怎么说?”

    从榆次往南依次是太谷,祁县,到祁县路便分成两条。如果去长安,最近的路线就是沿汾河南下,汾河接涑水,到涑水入黄河处,沿黄河南行,在蒲州津渡过黄河,再循渭水北岸就到长安了。

    另一条路也能到长安,就比较绕了:从祁县到潞州,从潞州入太行径到沁阳,由沁阳到洛阳,再由洛阳入长安。

    “老莫,咱们走太行径怎么样?”李克用问莫聪。

    “再说吧。”莫聪不置可否。

    一行人离开榆次继续南行,当天晚上赶到太谷,找家客栈住了一夜。第二天启程时,萧玄衣、李克用出门早,牵着马在客栈门口等莫聪结账。

    “那诗板上好象又有高并写的。”李克用目光犀利。

    两人牵着马走过去,先看落款,果然又是:洛阳高并。再从头开始看,是一首七言长诗: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还未看完,莫聪已经结了账,另外几个人也走过来,一起看诗板。当然这首诗也不是高并所作,而是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这姓高的剽窃上瘾了。”

    “不但剽窃,还是个登徒子。”

    “这姓高的喜欢写长诗。”

    “估计店主又要找人刷诗板了。”

    ……

    于路无聊,一众人等拿高并开玩笑,尤其是萧玄衣和唐静,嘴巴损得厉害。那个高并尚不知萧玄衣和唐静为何物,却被两人说惨了。

    到了祁县,又是歇马住槽时分,一行人找了家客栈,萧玄衣和李克用两个文盲,别的事儿不干,先去看诗板,果然又发现了高并的“踪迹”,这次不是诗,而是一则留言:“燕十三,见信后速到洛阳,掘钱尚缺三千。洛阳高并。”

    “这回高并不写诗了。”

    “这么短的留言好象不是高并的风格。”

    “难道高并有病了?”

    “这个不好说,反正缺钱是肯定的。”

    “‘掘钱’什么意思?”

    “我也不知道。”

    两人正在议论,莫聪,唐静人也过来看“高并”,萧玄衣就问莫聪“掘钱”的意思,莫聪搞不懂。又问唐静,唐静顾名思义:“掘钱嘛,估计就是从地下挖钱呗。”

    “从地下挖钱尚缺三千,啥意思?”

    “那就是掘地要钱呗。”唐静改口。

    “我帮你掘地,还要给你钱?有这个理儿吗?”萧玄衣不服。

    “有人救了别人一命,别说道谢,连衣服都脱给别人了。”李克用嘲笑萧玄衣。

    “这个掘钱,我知道怎么回事。”

    几个人扭头一看,盖寓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