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马腾天下在线阅读 - 129章 由表及里且详谈

129章 由表及里且详谈

    永嘉先生接着说:“俗语有云‘三尺头上有神灵’,又云‘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就是说老天的眼到处都是,满天的眼看着地上。

    这就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什么是‘德’,就是不管有没有人看着你,有没有法律追究,你的行为都得符合天理才是真正的‘德’。

    老子曰:‘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天地人万物之所以能生存发展,皆是源于道德的养育。

    德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而确实存在的高能量物质。可以说‘德’字决定着人的一切,德行的多寡深浅,决定着人的福份和命运。

    正如古人所言:‘有德者得’、‘失德者失’。对于常人来说,没有‘德’你就没有福气;

    对于修炼者来说,没有‘德’你就修炼不上去,因为修炼是‘以德化功’,你没有‘德’去转化‘功’。

    所以‘心性’(包括“德”)是使修炼者提高层次,得到高‘功’的最基本的、最关键的东西。

    人的吉凶祸福与德紧密相连,有德为福,无德为祸,这便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真义。

    古人对神灵天地非常敬畏,能遵道守德,故德性好,福份大。

    今之世人往往将道德虚无化、肤浅化,以为道德二字仅是一种说教,并无真实内涵,挂在嘴上说说而已,不能真心诚信,不知道德的深层涵义及其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能量。

    故今天的人离道甚远,缺失德,福份浅薄,灾多难大。

    德到底是什么?在中国古代,有尊道重德的文化传统。

    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士人学子都十分注重修身养德。

    《管子君臣下》说:‘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

    有道贤明的帝王君主讲究以德治国、以德服人、以德化人。朝庭选拔人才,讲究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人们对尊长的赞誉往往习惯称之为德高望重。

    世人有云:‘百行以德为首。’《大学》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各行各业都十分注重自己行业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师有师德,医有医德、商有商德,官有官德。

    当时社会普遍认为德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德到底是什么呢?

    德其实是离不开道的,是道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

    《道德经》云:‘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是以道者德之原,德者道之用。

    太上《道德经》通篇讲的就是道和德,以及二者的关系。因此也有人将其分之为《道经》和《德经》。

    佛教中把德叫作善业。现在人所说的道德,专指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道德的根源,及道和德二者的关系。

    因此现在不少人认为认为德是一种虚幻的思想精神标准,道德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其标准是可以随意变化的。

    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

    既然德是道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而‘道者万物之奥’,是宇宙的特性和规律,那么德的有无、多少就是至关重要的。

    得道者昌,失道者亡。违背宇宙特性和规律就会受到宇宙规律的惩罚。而违背宇宙规律的思想行为就是失德的表现。

    顺德则昌,逆德则亡。德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是实实在在的。这也就是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道理。

    古人对德这么重视,德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呢?

    《礼记乐记》曰:‘德者,得也。’有德则得,无德则不得。

    《周易》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庸》云:‘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因此,有其德方有其财,有其德方有其官,有其德方有其名。

    故有云:‘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

    人的福禄寿禧都是与德有关系的,是用德交换来的。

    贤哲有云:‘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认为在决定人的命运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德是第一位的。

    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德是决定其人生幸福、事业成功与否的保证和基础。

    正因为如此,人们通常有福德、功德的说法,把福各德、功和德连系并称。

    ‘无德之人,妄求福禄,何以得来?’没有德,即使是作乞丐要饭都要不来。

    无德之人即使通过什么歪门邪道谋来钱财,因为不是其命中应有,侥幸得之,不仅不会受益,而且反招其害。

    无其德、损其德而获其财、其官、其名,并非佳兆,必将招致奇祸。

    佛家理论讲,如果这个人一点德都没有,那么百年之后,他就会形神全灭,连进入六道轮回转生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个观念虽说与儒家有别,然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

    有人家庭和睦、人丁兴旺、官运亨通、财源茂盛、健康长寿,百姓往往评价说是:‘人家积下德了,那是人家德性好换来的’。

    有人贫穷低贱、断子绝孙,短命多灾,百姓往往评价说是:‘那人缺了德了,损了德了’。甚至把坏事叫‘缺德事’,把坏人叫‘缺德鬼’。”

    永嘉先生最后叹道:“现在世人已经不懂得德的珍贵和积德、守德的重要性了。

    为求个人利益,当官发财,不去修身培德,而是一味地钻研驭人术、骗人术,重术轻道、重术轻德,实在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