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B哥的社会见闻实录在线阅读 - 第六十五章 齐欢畅

第六十五章 齐欢畅

    齐欢畅,B哥的朋友,认识也有四十年了。齐欢畅如果说真有命运的话,应该说是好命的那种。他的父母是属于穷的那种,解放前、后都是帮别人打工,工私合营后和老板一起进了国家开的工厂,是无产阶级那种,当家作主人了。一家人解放前在那些大楼下面的小巷里建了一间二十来平方米的木房子,算是有间屋能住人的地方,在那时候也算安定点。

    齐欢畅有一个大他近七年的大家姐,可能那时候时世不好,RB人刚走,内战就打起来了,所以就不敢生小孩,在当时的确很多人都是这样。解放后生活开始有保障,在解放初期的52年底齐欢畅出生了,跟着他下面的二个meimei和二个弟弟也出生了。由于齐欢畅出生那几年里他mama连续生了二个女儿,所以齐欢畅小时候就像个当年的有钱小孩子一样生活。当然,他们的父母也得省吃俭用才成,三个女孩,一个儿子。

    很快,齐欢畅的最小的二个弟弟也出生了。在六十年代初那场经济困难时代,他们一家也是过得很艰难的。孩子多,夫妻二人的工资也不高,因为都是一般的工人,能吃饱饭有件衣服穿就算了不起了。他的父亲在六十年代初就被调职到了几百公里外的一个县城里的工厂工作,说是支持当时的农村建设。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不敢离职的,也是不敢不去。为了看着弟妹,齐欢畅的大姐小学没有毕业就不读书来带那些未大的弟妹,当时她的老师也来过几次家访,见到这样也没法说。

    在那个年代,幸亏他的母亲有一个meimei,很早就和丈夫去了香港做工,而且只有二个孩子,见大姐生活困难重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就不停的寄食物,日用品(那时候很多食品、日用品都要限量供应)和钱上来给大姐,齐欢畅一家才能过得好点,在那个年代,在香港有亲戚寄食品、日用品,算是有钱的那种人了。那香港的meimei一直帮大姐帮到改革开放后,孩子们都大了,也有工作,自己也老了,才慢慢的少了。

    如果相信有命运的人,一定说齐欢畅的命运很好。在68年的时候,那场上山下乡的运动中,小学还没有读完的大姐,成了知识分子被动员到了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69年,读了一年的中学的齐欢畅有幸被分配去读高中,当然,他的家庭成份是无产阶级也是主要的。到了71年高中毕业,他的meimei也中学毕业,当时的政策是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的学生可以一工一农。齐欢畅的大姐去了农村,他就肯定到工厂去,当工人阶级,当然,他的meimei在齐欢畅去当工人的那年,她也光荣地当上了一个知青,因为要是他的meimei不去农村,他肯定进不了工厂。

    齐欢畅也算好运气,被分配到一间大型国企工作,应该说他进了这单位后就一直做到退休。但他的一个大姐,二个meimei,一个弟弟就非常幸运的到农村去当知青,最长的一个去了十年,因为是农场,差不多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才能回到城里,最小的一个弟弟,由于不去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在家里坐了几年,到了改革开放后,才找到工作。

    由于宠坏了,那个年头,有没有文化没什么问题,有份好工作就算好运气了。转眼就到了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年时代,,也有三十多岁,到了要结婚的年龄了。由于他工作单位是大营国企,所以福利比较好,而且也有十多年的工龄,又属于晚婚晚育,要是结婚的话,就可以会分到一房一厅四十来平方米的宿舍。那时代能够结婚就会有宿舍分,是很多女孩子找对象的首要条件。因为那个时候,大量的知青回城,年纪也都三十到三十五岁,很多人就是想结婚就是没地方住。那时代很多大青年只能在父母住的房子或者在客厅上搭个櫊楼来住,不是当领导干部也有宿舍分,算是好运气到极了。其实有很多当领导的也不一定能分到房子,要看你所在的单位效益有没有建宿舍的条件。

    八十年代中期,齐欢畅找到了女朋友,双方都没意见,宿舍也分到了,应该什么问题也没有,但问题总是有的。虽然齐欢畅有工作十多年,在七十年代也有五十元一个月的工资,到了八十年代,也有一百五元左右一个月。但他这个人属于那种洗光,吃光,身体健康的人,反正没钱母亲会想办法的。到结婚的时候,买家具,摆酒请客的钱就没有了。但他是大儿子,父母一生都宠着他,没钱就让父母想办法。

    他的母亲退休十多年,退休金也不多,父亲在外地工作,本来工资就不多,这几年也退休了。早几年他的弟妹才从农村回城,而且还有一个少弟在这几年才找到一份在街道工厂做的工作。几个孩子在农村,父母有多余的钱,也都给孩子们了,除了一个在农场当知青,其他的都插队,一年才分二次钱,而且钱也不多,扣除口粮,一年也就一百几十元。他的大姐在七十年代初,从她当知青插队的地方,嫁给了城郊的农民,有二个孩子,在当时的生活也是很一般。

    齐欢畅结婚不够钱用没关系,因为在二年前他的大meimei结婚的时候,他的妹夫给了一千元的礼金,(在八十年代初也算是大方的了,其实他的妹夫一家也不是什么有钱人,也是和他的meimei一同当知青时候认识的,)是给女家用来结婚摆酒席用的,但他的母亲早就知道这个儿子没什钱,所以就留着不用,酒席也不摆,钱是留着娶媳妇的。为了省钱,他的父亲生病进了医院,好一点就出院不看病,主要的是他父亲是县级的工厂,药费只能报消百分之六十。他的父亲为了省钱给儿子娶媳妇,不得不有病也不看,一年后来不及看到儿子结婚,就病死了。

    齐欢畅结婚后一年多就生了个儿子,可能他的老婆管得比较严厉,齐欢畅从已往的乱花钱,变的很省吃俭用的那种。当然,省吃俭用是对他的家里人,对朋也算可以。母亲和大姐弟妹想要他在经济上帮忙,他肯定说没钱,在九十年代中,就是家里改建房子,也都是一毛不拨,说没钱就是了。什么说呢,其实把房子改建,也是为了他的那个大弟弟。他的大弟弟也是没什么本事,从农村当知青回城,分配到工厂里,但工厂在九十年代中就大量要工人下岗,他的二弟也就在那时候也失业了。

    也可能齐欢畅的母亲有点重男轻女吧,他的大弟弟找了外地农村的女孩,要结婚了,要改建房子,建房的钱还是由三个女儿出。这次搞到三个女婿都很有意见,经常夫妻吵架,就是为了出钱改建房子的事,搞到差不多婚变。说实在话,三个女婿都是打工,大女婿虽然在市郊,但当时的房子也租不了几个钱,二个孩子还在读书。

    齐欢畅算好命,结婚不久也把老婆搞到自己工作的单位一起做,由于他们工作的单位是大国企,他们不但没有下岗,而且收入很好,是很高的那种。但他的大姐和二个meimei和妹夫差不多在九十代底和二千年初就全部下岗失业了,有段时间齐欢畅的弟妹几家人的生活真的很艰难,但他连问候也没有,可能他认为大姐和弟妹的事不关他的事吧。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的大姐和meimei的孩子都结婚,生了孩子,他的大弟的孩子还少点,他的最少的弟弟没结婚,现在还是光棍一条,但他的孩子要结婚了,他也要尝尝儿子要结婚,由他出钱的事了。

    故妄言之,故妄听之,没有影射,没有讽刺,如有相同,实在巧合,虚构矣,茶余饭后之笑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