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魔女重生爱上我在线阅读 - 第八十八章 说官

第八十八章 说官

    说起这事来,李凤凰自己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她轻叹了口气,说道:“您与我爹也算是见过面了,您觉得他是个何等样的人?”

    被李凤凰这么一提醒,周正便想起了除夕之夜,那个歇斯底里的老帅哥。想到这里,他也尴尬起来,犹豫了一下,比较委婉地说道:“令尊未免有些狂放不羁、思维跳脱……”

    “呵,周公子给我留面子了。”李凤凰苦笑了一番,无奈地说道:“我那父亲不善经营,却最爱结交酒rou朋友。昨日晚间,他又出去喝了一场,回来便满嘴胡言乱语。我听了两句,才知道之前的酒局上,有一人与马指挥相熟。按那人所说,这一回金水镇的事上达天听,陛下雷霆震怒。相对的,对于马指挥这个‘英雄’的封赏,自然也是从优从厚。朝中特意派出了当红的大太监马红俊马公公,来给马指挥宣旨,可见其君恩厚重。”

    “州府的驻兵指挥使,远不如文官显贵,区区从六品,就已经摸到了天花板。他这一回得以超擢,那肯定是要跳到督军府去了。到时候我在长江南,他在长江北,他想做什么,又与我何干?”

    “看你说得头头是道,那怎么不好好算算日子?文武官员四年一次考课,正是今年秋末。督军府里又没人犯错,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怎么会强行把马指挥塞过去?这回天使来了,肯定是先给马指挥加散官衔。等到秋末,再给他来个考核优异,顺理成章地在官员调动潮中,把他提拔上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稍作暂停,介绍一下大卫朝的官制。

    先从大卫朝的地方行政体系说起,最基础的,由小到大,分别是村乡镇县四个级别。其中村乡镇三级,几乎就没有行政体系之说,完全由上一级的知县直接管辖。至于一些犯不着见官的琐碎小事,那就是里正保甲和村老宗族的事了。治安方面,则靠各地自发组织乡勇维持,总之没有大事不见官。

    而到了县这一级,终于有了入流的主官,也就是所谓的“百里侯”,学名七品知县。知县是一县至尊,执掌整个县中,所有行政和司法实务。

    如果一个县足够大,比如平江府的石桥县,占据了平江府几乎一半的面积和人口,那县中自然要有兵丁防卫。这部分的军权,也归知县直接掌管。没有第二个人在法理上,享有与知县同等的地位。什么县丞、主簿,什么典史,统统都只是知县的佐贰官,不入流的存在。

    过了县令再往上走,就是州府了。州的长官叫知州,府的长官叫知府,二者其实就是一个意思。知府官居正五品,乃一方大佬。

    寻常百姓,一般只能见到知县。很可能一任知府老爷干了四年,回头考课完了调动异地,他走了老百姓都不知道他曾经来过!

    但这并不妨碍知府老爷是一方大佬,能把老百姓们眼中高高在上的父母官,也就是知县老爷捏扁搓圆,皆随心意。

    与知县老爷一样,知府老爷也在法理上,独享整个州府最高的权力和地位。而像他的佐贰官,就不像知县的佐贰官一样不入流了。知府老爷的佐贰官,包括了同知、通判以及驻兵指挥使,三个人都是正六品。

    最近正在作妖的马指挥使,就是驻兵指挥使,六品的武官,受知府老爷直接管辖。他所掌管的军队,约莫一千人向上丁点儿,都是义务兵,是来服兵役的,不是职业军人。

    而州府以上,那就是地方行政体系之中,最大的一个行政区划了。前文曾经说过,全国分为十五个大区,分别是幽京直属地区,也就是幽直隶以及十四个承宣布政使司。

    到了承宣布政使司这个级别,就再也没有一地至尊这种人物的存在了!

    承宣布政使司,简称藩司,采用的是三权分立的管理制度。不过并非后世一般所谓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毕竟封建社会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染指立法权。此处的三权分立,指的是行政、司法和军权三种权力,其主官均为正三品大员。

    其中,藩司的最高行政长官,学名承宣布政使,官场之上一般尊称为“藩台”。最高司法长官,学名提刑按察使,官场之上一般尊称为“臬台”。至于最高军权长官,学名镇抚督军使,官场之上一般没有尊称。只在别人求到督军府时,出于拍马屁的需要,来人可能会喊上一声“督台”。但总体而言,还是很少很少。

    而在这藩司三巨头之中,藩台和臬台两位文官,没什么好讲的,值得一讲的是镇抚督军使和督军府。

    因为大卫太祖权约是靠抗击异族起的家,并最终将异族们统统赶到了塞外之地。但所谓“最熟悉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权约并没有因为自己一时的胜利,就对塞外之地掉以轻心。

    权约很清楚,草原与大漠之上的气候,就像最疯狂、最无情的雄狮。这头雄狮残忍地虐待着,仰它鼻息过活的子嗣。在这个过程中,弱者会死去,而强者会继承雄狮的无情和冷血,成为他意志的代言人。

    而每一代草原与大漠的共主,在平息了塞外的铁与血之后,都会将目光向南往去。他们知道,那里的冬天,不会有一夜冻死整个部落的白毛风;那里的土地,可以耕种出吃不尽的作物;那里的姑娘,皮肤滑腻得像是塞外初凝的酥酪……

    “有我一朝在,胡马休度塞。”这是权约永远不变的格言,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他是那么那么地在意军队建设。

    但过犹不及这个道理,权约也是万分的明白,因此在进行强军建设的同时,他也不忘对军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尤其是在军队高层多为兵家子弟的情况下,这种控制,就更显得尤为必要。

    否则,宝剑越是锋利,授人以柄的话,就越是会伤到自己。权约可不希望,自己所打造的,用以防备塞北异族的利刃长矛,会摧毁自家的王权与荣耀。

    出于这种考虑,权约将义务兵和职业军人,完全分割了开来,并将前者置于地方文官体系的约束之下。

    具体而言,镇抚督军使,除非有圣旨授予的临时权力,否则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权指挥各州府的驻兵。能指挥州府驻兵的,只有本州府的驻兵指挥使,以及驻兵指挥使的顶头上司,也就是知府老爷。

    而唯一对驻兵指挥使有推荐权力的,帮助其升官的,也是州府的长官,而不是督军府的长官。

    这种规则限制,使得以兵家为主要组成的职业军人高层,也就是各路督军使及其副官,无法将手伸向地方。而督军府无法cao控地方的军事,自然也就更谈不上影响地方的行政、司法和财税,也就失去了军人坐大干政的可能。

    但同时,权约留下的制度,又在藩司这个层面上,给予了军队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得各地的督军府,能够有资源,将自己手下的军队,打磨成骄兵悍将,而且是有集团作战能力的骄兵悍将。

    当然,限制还是要有的。首先,所有武官的升迁调配,还是由兵部掌管,并最终由皇帝决定。其次,在日常之中,各地督军府的粮草薪金,都由各地的藩台老爷划拨。

    说过了地方制度,再说回中央行政体系。

    大卫朝取消了宰相这一官职,并随之将宰相的权力进行了分割,开创了“二元六部制”。其中六部制很简单,就是吏、礼、兵、户、刑和工这么六部,各司其职,维持国家运转。这与周正所在的时空,完全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丝毫不同。

    至于六部前头这个二元,分指两个机构,一曰腾蛟殿,二曰起凤阁。

    其中起凤阁类似于明朝的内阁,没有正式的行政机构,也没有属官,对六部也不构成直接的领导,几乎就是个临时工集合体。但是,起凤阁的地位却非常非常的尊隆。

    这里头的原因有个,一来在职权上,内阁是皇帝专属的高级顾问机构。六部也好,言官也罢,所呈上的所有奏折,都会被统一送到内阁。

    这些奏折由阁老进行查看讨论之后,将各自的意见写于纸上,并贴在奏折上一同再送到皇帝的面前,这就是内阁的票拟之权。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要内阁的意见没问题,皇帝粗粗看过,再用朱笔做个批红,表示赞同。

    而在票拟和批红的过程之中,皇帝基本是不会关注细节的。那么谁倒霉,谁兴旺,可能就看阁老想写谁的名字了。

    而若是皇帝与阁老的看法有异,他也会第一时间将阁老们找去,再仔细探讨。这天下是皇帝的,而能与皇帝直接探讨问题,这种资格本身就是超级巨大的权力。

    其二,这倒是一个与明朝内阁完全相反的要素。

    明朝内阁最大的特点是讲究出身清流,讲究一个“非翰林不入阁”。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能入阁呢?只有那些在科举中名次靠前,被选入翰林院的人才能入阁。

    这群清流分子从考完科举之后,几十年之中几乎都不会接触到地方政务。就算原本是农家出身的翰林,到他们有资格入阁的时候,恐怕也早忘了“汗滴禾下土”的感觉了。

    再退一步讲,就算他们真的忧国忧民,由于没有直接当过地方的父母官,他们对于地方行政机关的运作,几乎没有任何经验。指望这群人能够把国家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和指望和尚烧得一手好荤菜没什么区别。

    而大卫朝选阁老的特点,就是只选用有过州府及其以上主官经历的官员。而且这也不是随便瞎选的,不是声望极高、考课优异的官员,根本没资格进入皇帝的名单。说得简单点,这群阁老,本就是“治世能臣”。就算没有行政机构带来的权力,没有属官可以差遣,单单他们的名号亮出来,就是一种力量。

    至于“二元”之后的另一个机构腾蛟殿,就又得说回权约留下的军队建设制度了。

    权约给了督军府与封疆大吏等同的地位和权力,又给了绝对的财力作为其发展的支撑。但同时,他也留下了许多措施,对督军府进行了掣肘。而在这之后,他所关心的,便是如何使自己留下的支持与钳制手段,都能长久的发挥作用。

    在权约看来,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中央直辖。而腾蛟殿就是对督军府进行直辖,同时对内阁票拟进行参议的组织。

    或许有人会奇怪,权约一直在搞分权和制衡,怎么“二元”之中的腾蛟殿,既能直辖军事,又能对行政那边的内阁指手画脚?

    原因很简单,腾蛟殿是由皇族成员组成的。确切的说,腾蛟殿是由储君们组成的——所有的腾蛟殿议员,无论长幼辈分,都享受同等的皇位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