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荀令天下在线阅读 - 第四章 无米之炊

第四章 无米之炊

    纵然杜佑十分不爽于禁的种种行径,荀续还是以一句“此事交于县尉吧”将杜佑安抚过去。

    留了于禁几天之后,荀续将他送出颍阴城西门的十里长亭,还要再送,于禁不好意思起来,抱拳道:“承若,留步吧。”

    荀续点点头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说着他微微犹豫了一下,袖出一书,道:“大兄,以小弟愚见,恐乱世将起,大兄的游侠性子虽好,聚的起人心,却多少有些冲动,容易做了他人手中的刀剑。这本《汉书》乃是小弟近来所读,里面有些我的心得体会,纵然不成熟,也不妨读一读,留个纪念。”

    于禁郑重地接过来,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注满了蝇头小字,一笔一划皆是劲瘦小楷,十分清晰。于禁不由得肃然起敬,深深一礼道:“谢过荀君。”

    荀续叹了口气道:“天下大乱将至,今日一别,再见之日不可期,我与大兄一见如故,但愿他时大兄凌云之时,莫要忘了颍阴城里还有一个小友为君祝福。”

    他说得甚是哀伤,起身从马上取过一袋酒来,到了一觥,又从地上拈了一小撮土来,撒到酒杯中,敬给于禁道:“大兄,请满饮此杯,从此鹏程万里,一展胸中抱负。”

    于禁一饮而尽,眼眶一红,哽咽道:“承若,你我必不会久别,于禁告辞!”

    飞身上马,急催马鞭,转眼已在天边。

    荀续目送他消失不见后,才默默转身,上马回城,迎面正撞见前来寻他的魏青。

    “可是将那三具尸体送回了陈留?”

    “陈留郡不肯收,我扯了一句慌,径直送到尉氏县刘氏了。”

    “按理说,尉氏县离此颇远,为何能这般凑巧,拦到于文则?”荀续皱眉。

    “我打听了,尉氏县的刘氏与本县的刘氏乃是族亲,于禁杀人后,这些人是来报丧的,却不想一个不凑巧,在东乡亭碰上了。”

    荀续点点头道:“于文则倒是运气好,本县刘氏迟迟不见有所动作,想来是他们还不曾得着消息。”

    魏青双眉紧皱道:“纸包不住火,过些日子,恐怕刘家不会不知道此事,到时候杜佑再把君与于文则结交的事情一说,不知道刘家会不会对荀君不利?”

    荀续呵呵一笑道:“这天下间,像刘氏一样的家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可是像于文则这样的无双国士,一只手都数的过来。魏青,你说哪个更值?”

    魏青摇摇头道:“不过四五天,荀君如何得知他乃是一个无双国士,除了性子严毅些,也没看出什么厉害,武艺比我好一些,可也不如夏校尉。”

    荀续摇头笑道:“阿叔,鲤鱼和鲦鱼在水中的时候,没有人会发觉他们的不同,甚至还有人觉得鲦鱼更好吃些,可是等到风起云涌的时候,鲦鱼依旧是鲦鱼,鲤鱼却等一跃而化龙,雷动九天。这就叫**************,一遇风云便化龙。”

    魏青疑惑道:“自从七八年前公子便说天下要大乱,可是现在看来,日子还是这般过着,公子所谓的风起云涌,不知要到何时才出现?”

    荀续笑道:“正是不知晓何时会出现,才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日子。昨日收到消息,阴大人迁颍川太守,想来今日也该到了。此人可进善而不能去恶,素来喜欢拔擢才俊之士,文若、公达想来也准备好要去见见他了。”

    魏青不太明白。

    荀续微微一笑道:“你不必明白。辛苦你跑一趟阳翟,为我送两封信。”

    他从怀中取出两封信来,一封信很薄,另一封则鼓鼓囊囊的,交给魏青。

    魏青看了一眼,微微一皱眉道:“司马先生也就罢了,那位戏先生终日走鸡斗狗,仗剑横行,公子这般折节下交,也从未见他有过什么表示,公子还要给他送钱吗?”

    荀续笑道:“他本不是礼法中的人,自然不必遵守礼法;我们是礼法中的人,却不能不守礼法。当年文若临行前将他推荐给我让我时时请益,他从来不曾正眼看我,这是在打磨我的心性,让我收敛锋芒,是为了我好。你若是见到戏先生,千万要恭恭敬敬。”

    “诺。”

    魏青驱马离开了,荀续回到空空荡荡的衙署,准备办公。

    他与杜佑交接了一下,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公务。一县县尉,主管盗贼治安,只要没有山贼匪徒袭城,其余的小打小闹,都有里正、亭长、游徼管着,同时大乡的乡长有秩和小乡的乡长啬夫以及主管收税的三老同样管得着,虽说插手的人多了容易踢皮球,可是这个时代,小民畏惧官吏的居多,极少有层层上告,来到县衙里的。

    县尉主要头痛的还是城中的世家豪族,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家族大了,什么纨绔子弟都不少。

    欺负人的多,敢反抗的少,县尉若是认真一点,多巡巡城,这种事情必然少不了;县尉若是想清静一点,便像荀续这样,坐在衙署中装个泥塑木雕的菩萨。

    荀续不想跟世家豪族打交道。在他看来,这些世家豪族都是今后他可以利用的对象,交情好的结盟,交情不太好的拿来立威,现在就急吼吼地跟他们做对,等到黄巾起来了,指不定会不会在背后捅自己一刀。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他现在办公的内容是武库。

    颍阴县虽是个大县,但是地处帝国腹心地带,离着京都洛阳都没有多少路程,快马加鞭一日一夜就足以赶到,因此县中除了乡亭当中的小吏员之外,只有城门、巡城两支小队伍,合共二十余人。万户大县便只有这二十余兵卒守卫,也难怪黄巾起义的时候,起初一段时间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然是一城的县令是孙武在世,若是不曾防备之下,凭借这二十余人也不可能守住城池。

    荀续这五年来,蓄养的私兵甲士就有一百余人,若要造反,颍阴县早就是他的天下了。

    所幸之事在于兵甲尚有富余。

    根据杜佑提供的资料,县中武库存有皮甲三百余套,环首刀二百余把,钩镶八十余,弓百余,弩三十,箭支两万余。其余还有矛、斧、鞭锏等林林总总百来件。

    矛不多,因为可以临时制作,往往将木棒或者毛竹削尖了,套个枪头就算兵器,若要制作,一个晚上能够敷用,比较让荀续糟心的是防御工事。

    灰瓶炮子滚木礌石,一样都没有。

    荀续快哭了,黄巾军一来就是几万人,凭着颍阴县中这小猫两三只,难不成还打算杀出去跟人野战吗?皇甫嵩和朱儁二人再能打仗,一时半会儿也无法驰援颍阴,若是城防守不下来,荀氏一族只能提前搬家了。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