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弃妇的极致重生在线阅读 - 第397章 蠢蠢欲动

第397章 蠢蠢欲动

    一直以来,皇帝也好,朝廷的大佬们也好,都没有把贺鲁部的叛乱当成一回事儿。

    但今日的这份战报,却似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的抽在了天朝君臣所有人的脸上。

    打脸呀,赤果果的打脸呀,想那贺鲁部不过区区几万人,平西大军出征一年多了,竟还没有彻底剿清。

    更丢脸的是,平西大军的兵马人数比人家多呀,而且背后还有富足鼎盛的大唐帝国做后盾,没能尽快平定叛乱不说,如今更是吃了个大败仗。

    十万大军折损近半。

    这是什么概念?

    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又是怎样的深远?!

    就是皇帝再疏于政务,就是他再没把贺鲁放在眼中,但此时此刻,握着这份战报,他也恨不得把领军的总管、副总管拎到御前,揪着他们的脖子问一句,“你们都是吃干饭的呀,如此有利的条件下,竟然还能吃败仗?!”

    只可惜,总管、副总管都在西北,而唯一一个留京的副总管萧驸马又丁忧在家,早已卸职多时,兵败之事,怎么都与人家牵扯不到关系。

    满腔怒火找不到地方宣泄,皇帝气得在大殿里转来转去,好一会儿才想起来,这是军国大事,理当与议事堂的重臣们好好商议一番。

    皇帝停住脚步,站在书案前,扬声将内侍唤进来,“去,把议事堂的几位郎君请来!”

    小内侍答应一声,便麻利的下去传旨了。

    崔泽重返议事堂,最近一段时间都在整理政务,忽听到圣人宣召,忙丢下手里的卷宗,整理了下官服。戴上官帽,匆匆的朝议事堂而去。

    待崔泽赶到的时候,议事堂里已经坐满了人,除了其它四位宰相,早就淡出朝政的长孙司空也赫然在座。

    瞧着众人肃穆的样子,崔泽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定是有要事发生了。

    饶是崔泽做足了心理准备,但他还是没想到,皇帝竟然想御驾亲征。

    这、这也太儿戏了吧。

    包括崔泽在内的五个宰相,齐齐劝谏皇帝‘三思’,御驾亲征不是小事,且现在的局势也没有到了非要皇帝亲自上战场的地步。而且说句不好听的,皇帝的能力有限,他跟英明神武的先帝绝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人。

    让从未上过战场的皇帝去打仗,对上的还是凶残狡诈的贺鲁,这不是让皇帝去送死吗?!

    虽然当今登基后的表现让群臣不甚满意。但他们也没想着换皇帝呀。

    而且最近京中风云突变,大皇子和韦家四处串联,新一轮的夺嫡大战正式打响,若皇帝在此时离京,就算他没有被贺鲁干掉,也有可能被某个儿子或兄弟干掉。

    好吧,几位宰相承认自己想多了,但有一件事很明确,那就是打死不能让皇帝离京。

    五位宰相轮番上阵,这个引经据典。那个长篇大论,别看一干老臣头发花白、年长老迈的样子,但耍起嘴皮子来,绝对比专业的御史还要犀利。

    皇帝直接被一群老头儿嘚啵嘚的给绕晕了,呆愣愣的盘膝坐在榻上,瞪大一双眼睛看着几张开开合合的大嘴。

    最后,长孙无忌上阵了,直接给出结论:“圣人贵体刚刚痊愈,不宜cao劳过度,亲自出征一事。还是缓一缓吧。当务之急,还是先议一议派兵增援的事吧。”

    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皇帝亲自出征,还是另选大将出征,都是要带兵去增援的。

    而增援不是简单事儿,绝不是上嘴皮子一碰下嘴皮子就能解决的问题:从何处调集府兵,调集多少人,器械、马匹、粮草等如何筹集等等等等。

    都需要一一讨论。

    至于统帅,倒是可以先压一压再议了。

    皇帝没意见,很痛快的表示‘司空言之有理’。

    于是,议事堂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大唐施行的是府兵制,没有职业的常规军,十二卫亦是由府兵组成。若是有了战事,便从十二卫中抽调府兵前去迎战。

    而大将军是圣人钦点,待战事结束后,大军重回十二卫,而大将军也将立刻解兵还朝。

    所以这年代没有所谓的‘某家军’,而似柴家那样能在西北盘踞近三十年,也是因为柴家的当家主母姓李,且在开国之初立下汗马功劳。

    若是换做旁人,早在先帝的时候,就被收拾了。

    一干老臣足足商议了半日,最后决定抽调三万府兵,由萧嗣业为副将,直接奔赴西北救援。

    许是为了进一步打消圣人欲御驾亲征的想头,几位老臣有志一同的决定,此次援军不设主将,副将萧嗣业暂行主将之权。

    待大军与平西大军汇合后,将由平西副总管、大将军苏定方全权统辖。

    争取了半天,皇帝还是没能争得过一群老臣,最后他也不得不放弃了。

    没办法呀,他实在扛不住一群口才极佳的老头儿在他耳边嗡嗡,吵得他脑仁儿疼。

    为了不让自己英年就患上头疼的毛病,皇帝只得点头默许了宰相们的决议。

    次日,皇帝便下了旨意,兵部、户部、军械监等有司衙门也都立刻运作起来,调集府兵、筹集粮草等军需物资,忙得不亦乐乎。

    因前线吃紧,且战败的消息太过打脸,憋着一肚子火的天朝官员们的办事效率都明显提高,没用多久,三万大军调集完毕。

    皇帝选了个黄道吉日,亲自出皇城为大军践行。

    祭了旗,萧嗣业率领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了京。

    因萧嗣业与萧南的堂亲,他出城那日,萧南也领着长顺、阿嫮几个去路边送行。

    望着齐刷刷骑马而过的大军,萧南神情凝重,只希望这次能彻底剿灭西突厥,这样身在鄯州的崔幼伯也能安全些。

    大军缓缓消失在城门外。前来送行、围观的百姓也开始纷纷散场。

    萧南看着人多,担心孩子们的安危,硬是拉着长顺等几个在车厢里等了好一会儿,待外头的人散得差不多了,她才吩咐秦振上路。

    长顺自认为是大孩子了,不肯再与母亲、jiejie同座。直接拉着长泰、长宁、长寿三个坐在对面的座位上。

    长宁活泼好动,好容易出一趟门,很是兴奋,扒着车窗往外瞧着。

    每每看到什么新奇的人或是物,他都会开心的哇哇大叫。

    长顺是个好兄长,见长宁这般。便也回身看着窗外,还不时的给弟弟讲解:“这个红头发、蓝眼睛的不是妖怪,而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夷人……”其实他也是头一回见这样奇怪的人,当初还是大兄在家的时候给他说起过。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将长兄的话再教给弟弟。

    长顺很有耐心。只见他唇边含着笑,柔声细气的讲解着。

    忽而,他唇边的笑容一窒,眼中闪过一抹奇怪。

    萧南正欲阿嫮、阿潇闲聊,眼角的余光瞥到长顺的异常,便随口笑问了句:“长顺,怎么了?可是见到什么熟人了?”

    长宁几个没怎么出过门,长顺也比他们好不到哪里。只是小家伙比四胞胎大一些,且平时又是个乖巧、用心的孩子,如今长生不在。萧南见客的时候,偶尔也会把他和四胞胎一起带出来。

    所以,长顺倒也见过几个崔家的姻亲、故交。

    长顺忙回过头,恭敬的回道:“母亲,儿确实看到一个人,看着有些眼熟,似是阿婆家的十九表兄。”

    郑平?郑十九?

    萧南眉头轻蹙了下,然后又问:“哦?果是十九郎?”

    长顺乖巧的点点小脑袋,“儿跟着大兄见过十九表兄几次,应该没有认错!”

    萧南哦了一声。摆手让他们继续自己玩儿,自己则陷入了沉思。

    唔,这些日子她忙着那件大事,所以也就没有关注郑平的事儿。

    刚刚长顺见到了郑十九,也就是他并没有跟着学院去骊山。这、这是不是意味着,她的计划已经成功,而郑平这小子也如她愿的掉到了专门为他挖的坑里?

    马车缓缓行驶,车厢里的几个小男孩儿叽叽喳喳的说着,而萧南则眯着眼睛想事情。

    增援的大军走了,因着这件大事的发生,京城上空那股诡异的气场似是散去了许多。

    至少在普通百姓们看来,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热闹。

    但不少权贵却没有这么乐观。

    比如苏娘子。

    这日,萧南刚刚给崔幼伯写完信,正欲去厨房转转,外头便有小丫鬟通报,说是苏娘子来访。

    萧南愣了下,旋即道:“请!”

    不多会儿,苏娘子一身清雅的夏装走了进来,见了萧南,忙躬身行礼:“几日不见,齐国夫人安好!”

    萧南微微欠身,还礼道:“托福,苏娘子安好!”

    两人寒暄了几句,丫鬟送上了解暑的凉茶。

    苏娘子拿帕子抹了抹汗,喝了两口,然后才笑道:“都说夫人这里的凉茶味道好,今日一尝,果然名不虚传呀。”

    萧南又笑着说两句‘过奖’。

    如此闲聊了一会儿,室内的气氛也差不多了,苏娘子才放下茶盏,低声道:“大慈恩寺要落成了,圣人欲择吉日去寺里上香,平安公主荐了个佛法精湛的高僧,据说是三藏法师的高徒……”

    萧南眉峰一挑,接口道:“那位高僧可是辩机法师?!”

    ps:昨天忙着整理新书大纲,只更了一更,今天继续双更哈。那啥,新书有点儿问题,估计要推后半个月再发布了,到时候还请亲们多多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