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高手堂娜
结束那次探险后,巴可洛夫突然染上重病,只能留在极物寺调养。在此过程中,林轩曾经贡献出一支两尺长的珠峰雪参,配合黄金箔、雪莲须以及从尼泊尔天龙寺高价买来的龙涎石丹,试图用这些极端的“吊命”方式救治巴可洛夫。很可惜,巴可洛夫最终还是不知身亡,被随行的两位同伴送回国。
“他是我哥哥,唯一的哥哥。”堂娜惨笑。
林轩扼腕叹息:“真是可惜,巴可洛夫先生是一位探险界的奇才。据我所知,白矮星俱乐部获得了欧洲风投公司的赞助,将要开展一次‘揭秘藏地十大不解之谜’的重大行动,没想到会意外过世。抱歉,我的医术低微,没能救得了他。”
藏地的医疗技术本来就落后,况且当时巴可洛夫得的是一种急性溶血症,外加非常严重的高原反应,肺功能急速下降,只能靠氧气机维系生命。还有,林轩在巴可洛夫身体表面的毛孔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细小的活性虫体,该物种非常奇特,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虫体的后背上生长着天然的花纹,近似于一只横放的骷髅头。
林轩没有向极物寺的僧人们透露这一观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在那件事之后,他曾将虫体的样本做了反复研究,并查阅了全球各地的微生物品鉴大全,最终确认,那是一种来自苗疆的蛊虫,名为“腐骨蚕”。蛊虫的厉害之处在于通过风、水传播,由鼻腔、口唇这两大呼吸道进入人体,随即通过头部的尖锐牙齿咬穿气管壁和肋骨,进入中空的骨腔,盘踞做窝,繁衍生殖,并以人体内最具营养的骨髓为食。该蛊虫的繁殖能力极强,与蚜虫近似,最快速的时候,一昼夜间就能繁殖十五代以上。所以,人一旦遭到这种蛊虫入侵,毫无生还机会。
这种研究持续了大半年,林轩弄清了巴可洛夫的死因,却无从知晓“腐骨蚕”是怎样进入巴可洛夫体内的。
在深入冰谷的过程中,大家都是统一行动,不可能那蛊虫单独袭击巴可洛夫而放过其他人。
西藏神秘事件已经够多了,又出现了恐怖的苗疆蛊虫,两下里叠加,只怕会引起极物寺、绒布寺两方面的巨大恐慌。从大局安定考虑,林轩将这一研究成果压制下来。所幸,猝死的只有巴可洛夫,其他人至今安然无恙。
堂娜摇摇头:“林医生,您已经尽了力,我们的家族都很感激您。巴可洛夫的尸体是冰冻后运送到俄罗斯的,我邀请了国内最好的医生,十几人一起主刀解剖,终于在他的骨腔内发现了一种神秘的虫子。您是医生,对中国江湖上那些怪事可能不太了解。那种虫子,就是来自中国苗疆的神秘炼蛊师之手,名为‘腐骨蚕’。”
林轩点点头,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我到这里来,就是要查清巴可洛夫的真正死因,顺便代表家族向您致谢。”堂娜说。
两人边聊边走,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两湖中间的大路去。向左看,是渺远辽阔、微波粼粼的圣湖。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这个大湖也能自动泛起光亮,让旅人们心安。
反正,向右看,则是漆黑死寂、沉默诡异的鬼湖。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那个湖也让人心中惴惴不安,似乎马上就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骆先生说的话吸引了我,作为一名探险家,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要保持对这个世界好奇,永远都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很多人嗤之以鼻的荒谬传说中打捞出真相。”堂娜捡起一块石子,挥臂一掷,石子划过夜空,飞入鬼湖之中。
林轩停步,转向堂娜:“我也听骆先生说过‘鬼湖潜艇’的事,现在,我想听听您的高见。”
他本来以为任何人听了骆原的话都会斥为疯话,就像极物寺的高僧们所做的,忙着为骆原作法驱邪,而不是探究那些话的可信性。既然堂娜这么说,他真的愿意洗耳恭听。
“我查过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拥有的全部潜艇,每一艘都有详细的尺寸和动力数据,从建造、下水、参战都有完整记载,既不会凭空多出来一艘,也不会莫名其妙缺失一艘。所以,骆先生看到的,并非德军国防部在册的主力潜艇,而是来源于另外的渠道。我的家族亲戚中,有人供职于德国国防部,所以很方便地拿到了二战德**事力量的详细统计表——”
堂娜骤然停止叙述,倏地探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架小型望远镜,举起来向鬼湖中央看。
鬼湖的水面很平静,林轩的视野之内,并未见什么异常。
他同意堂娜的意见,毕竟二战时潜艇属于高端武器,由开建到试水,至少要耗费一到两年,不可能完全保密。于是,彼时每个国家有多少潜艇、杀伤力高低、续航多远……这些问题早就被那些多面间谍们弄得清清楚楚。
如果骆原真的看到了二战潜艇,那就只能从名册之外去找。
“刚刚我好像看到有东西浮出湖面了,按照它的分水状态看,要么是条二十米以上长度的鲸鱼,要么就只能是潜艇。”堂娜放下望远镜,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林轩摇摇头:“不,也可能有第三种结果。”
“是什么?”堂娜问。
“鲸鱼、潜艇都不可能出现在鬼湖拉昂措,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幻视。”林轩回答。
堂娜微微一笑,既不争辩,也不反驳。
两人又向前走了一段,已经站在湖岸上,脚下即是轻轻舔着沙滩的鬼湖微浪。
“你以为我是幻视,骆先生也是幻视?”堂娜问。
林轩反问:“不是幻视,又是什么呢?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明明不存在的东西,可你们偏偏说它存在,并且连所有细节都描述得一清二楚。这是为什么?难道那东西对我们而言自动隐形了吗?绝对不可能。所以说,现在你和骆先生站在所有人的对面甚至是真理的对面,那说明什么?”
堂娜想了想,轻轻反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被翻译为全球各国语言的‘赞美真理’的真理,你忘了吗?”
“他是我哥哥,唯一的哥哥。”堂娜惨笑。
林轩扼腕叹息:“真是可惜,巴可洛夫先生是一位探险界的奇才。据我所知,白矮星俱乐部获得了欧洲风投公司的赞助,将要开展一次‘揭秘藏地十大不解之谜’的重大行动,没想到会意外过世。抱歉,我的医术低微,没能救得了他。”
藏地的医疗技术本来就落后,况且当时巴可洛夫得的是一种急性溶血症,外加非常严重的高原反应,肺功能急速下降,只能靠氧气机维系生命。还有,林轩在巴可洛夫身体表面的毛孔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细小的活性虫体,该物种非常奇特,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虫体的后背上生长着天然的花纹,近似于一只横放的骷髅头。
林轩没有向极物寺的僧人们透露这一观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在那件事之后,他曾将虫体的样本做了反复研究,并查阅了全球各地的微生物品鉴大全,最终确认,那是一种来自苗疆的蛊虫,名为“腐骨蚕”。蛊虫的厉害之处在于通过风、水传播,由鼻腔、口唇这两大呼吸道进入人体,随即通过头部的尖锐牙齿咬穿气管壁和肋骨,进入中空的骨腔,盘踞做窝,繁衍生殖,并以人体内最具营养的骨髓为食。该蛊虫的繁殖能力极强,与蚜虫近似,最快速的时候,一昼夜间就能繁殖十五代以上。所以,人一旦遭到这种蛊虫入侵,毫无生还机会。
这种研究持续了大半年,林轩弄清了巴可洛夫的死因,却无从知晓“腐骨蚕”是怎样进入巴可洛夫体内的。
在深入冰谷的过程中,大家都是统一行动,不可能那蛊虫单独袭击巴可洛夫而放过其他人。
西藏神秘事件已经够多了,又出现了恐怖的苗疆蛊虫,两下里叠加,只怕会引起极物寺、绒布寺两方面的巨大恐慌。从大局安定考虑,林轩将这一研究成果压制下来。所幸,猝死的只有巴可洛夫,其他人至今安然无恙。
堂娜摇摇头:“林医生,您已经尽了力,我们的家族都很感激您。巴可洛夫的尸体是冰冻后运送到俄罗斯的,我邀请了国内最好的医生,十几人一起主刀解剖,终于在他的骨腔内发现了一种神秘的虫子。您是医生,对中国江湖上那些怪事可能不太了解。那种虫子,就是来自中国苗疆的神秘炼蛊师之手,名为‘腐骨蚕’。”
林轩点点头,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我到这里来,就是要查清巴可洛夫的真正死因,顺便代表家族向您致谢。”堂娜说。
两人边聊边走,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两湖中间的大路去。向左看,是渺远辽阔、微波粼粼的圣湖。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这个大湖也能自动泛起光亮,让旅人们心安。
反正,向右看,则是漆黑死寂、沉默诡异的鬼湖。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那个湖也让人心中惴惴不安,似乎马上就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骆先生说的话吸引了我,作为一名探险家,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要保持对这个世界好奇,永远都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很多人嗤之以鼻的荒谬传说中打捞出真相。”堂娜捡起一块石子,挥臂一掷,石子划过夜空,飞入鬼湖之中。
林轩停步,转向堂娜:“我也听骆先生说过‘鬼湖潜艇’的事,现在,我想听听您的高见。”
他本来以为任何人听了骆原的话都会斥为疯话,就像极物寺的高僧们所做的,忙着为骆原作法驱邪,而不是探究那些话的可信性。既然堂娜这么说,他真的愿意洗耳恭听。
“我查过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拥有的全部潜艇,每一艘都有详细的尺寸和动力数据,从建造、下水、参战都有完整记载,既不会凭空多出来一艘,也不会莫名其妙缺失一艘。所以,骆先生看到的,并非德军国防部在册的主力潜艇,而是来源于另外的渠道。我的家族亲戚中,有人供职于德国国防部,所以很方便地拿到了二战德**事力量的详细统计表——”
堂娜骤然停止叙述,倏地探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架小型望远镜,举起来向鬼湖中央看。
鬼湖的水面很平静,林轩的视野之内,并未见什么异常。
他同意堂娜的意见,毕竟二战时潜艇属于高端武器,由开建到试水,至少要耗费一到两年,不可能完全保密。于是,彼时每个国家有多少潜艇、杀伤力高低、续航多远……这些问题早就被那些多面间谍们弄得清清楚楚。
如果骆原真的看到了二战潜艇,那就只能从名册之外去找。
“刚刚我好像看到有东西浮出湖面了,按照它的分水状态看,要么是条二十米以上长度的鲸鱼,要么就只能是潜艇。”堂娜放下望远镜,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林轩摇摇头:“不,也可能有第三种结果。”
“是什么?”堂娜问。
“鲸鱼、潜艇都不可能出现在鬼湖拉昂措,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幻视。”林轩回答。
堂娜微微一笑,既不争辩,也不反驳。
两人又向前走了一段,已经站在湖岸上,脚下即是轻轻舔着沙滩的鬼湖微浪。
“你以为我是幻视,骆先生也是幻视?”堂娜问。
林轩反问:“不是幻视,又是什么呢?别人看不见的东西、明明不存在的东西,可你们偏偏说它存在,并且连所有细节都描述得一清二楚。这是为什么?难道那东西对我们而言自动隐形了吗?绝对不可能。所以说,现在你和骆先生站在所有人的对面甚至是真理的对面,那说明什么?”
堂娜想了想,轻轻反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被翻译为全球各国语言的‘赞美真理’的真理,你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