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2章王猛
工部尚书王阻阳出列朝杨锋拱手躬身道:“启禀国君,如今陈县已经全面维修,预计7天后可以修建完成,由于雇佣百姓伐木采石,大大节约了修建成本,经过微臣统计估测连带百姓的工钱,大概需要三千余金币。” 杨锋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孤再给你1千五百金币,陈县重建完毕后,依旧继续伐木采石,预备他用。” “微臣领旨!”王阻阳领旨后在杨锋的示意下退回原位。 “潘卿、刘卿,军籍与民籍可已统计完毕?” 两人出列,两手平举一本册子,俯首齐声道,“已经统计完毕,请国君过目!” 杨锋顿时尴尬了,暗骂这俩个老家伙,岁数都活到狗身上了,现在已经旁边又没有太监在,谁去帮他拿册子,难道要他去自己取不成。 正在气氛有些诡异之时,许贯忠出列,走到两人身前,拿了他们的册子后,缓步来到杨锋的面前,躬身跪地道,“请国君查阅。” 杨锋见状,连忙起身去扶许贯忠,“许爱卿无需多理,快快请起。” 轻扶起这个懂事的重臣后,杨锋开始查阅军籍册和民籍册,军籍册和民籍册的大小相同,除了封面的字不同外,没事丝毫区别,游戏的这个设定终于让杨锋满意了,如果这也和现实一样的话,那得有上百本了,像帝国的话,皇帝要独自查寻信息的话可能需要花费一辈子的时间了。 户籍册中一行四栏,分别为姓名、住址,职业等级和现在职务。 铁柱——胜休县文和镇临安村人——初级铁匠——现在文和镇周记铁匠铺工作。 程度娘——陈县邻镇五马村人——农民——现在五马村务农。 …… 刘能——陈县九原镇望马村人——高级酿酒师——现在工部下属采石场工作。杨锋大略的翻看了几页民籍册,感觉很是满意,这样的话,自己以后找人才什么的就简单多了,不过刘翔是按县、镇、村规划的,也就是一个村子的人都统计到一起,每个镇下的村子都统计一起,这样的优点是知道住所后找人方便,但杨锋想招募特殊人员的时候就需要一个个去查看了,民籍册上显示千羽国拥有85384户共285865人。 杨锋又转眼看了下军籍册,和民籍册的一样以集团规划的排列顺序,这样有利于杨锋查看没一支部队的状况。目前军籍共17036人其中17000人为士卒。 杨锋有随意看了一会,发展其中的那些民兵大都升到了8级,还有极少数的几十人自己进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一阶士兵。 “两位爱卿辛苦了,尔等令孤很是欣慰,不过…刘卿回去后需将民籍册子民以职业分类,方便为他们安排就职。” “微臣遵旨!”刘翔躬身回答到,杨锋没有多说,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 等两人归队后,杨锋将目光投向了程咬金,“程卿,士兵训练的如何了,如今我千羽国已被他国窥探,恐不久之后将有战事爆发。” “启禀国君,如今我第一师团正在努力训练,其中已有个别士兵已经晋升为一阶士卒,由于野兽没有灵智,与他们搏杀,士兵们很难晋阶,而且无法获得多少战斗经验,与敌厮杀时,非常不利,末将想带他们去十万大山中寻找异族,让他们在战斗中快速成长。” 杨锋点了点头,“程将军所言极是,孤准了,不过需多加小心,不可鲁莽行事,还有为鼓励士兵们刻苦训练,孤决定将这些从民兵晋升一阶士卒的士兵可晋升为火长,只有具体安置由程将军自行处理,安置好后,需通知兵部,由兵部报备。” “微臣领旨。” “张卿,你不是说给孤举荐了一个人才么?速速传他上来,若是人才孤必重用之,若不是的话,孤以后让他离去了,不过张卿乃是我千羽国第一个向孤举荐人才的人,无论结果是孤都有赏。” “此乃微臣份内之事,何以当得国君赏赐。”刑部尚书张伟客气推辞了一番后,屁颠屁颠的下去找他推荐的人才上来了。 不一会儿,张伟领着一个英俊魁伟、雄姿勃勃的青年走了进来。 “小人王猛参见国君,国君万岁万岁万万岁。”那青年进来后,马上朝杨锋跪倒道。 “先生不必多理,平身吧。”等王猛站起,杨锋开口问道:“刑部尚书张伟向孤举荐先生,不知先生是何许人?又精通哪一方面?” “启禀国君,小人王猛字景略,本是中型诸侯国东晋国的北海郡剧县人,年幼之时,东晋国与后赵国爆发战争,东晋国失败,我随家人颠沛流离,辗转来到魏郡住下,为了糊口,自小以贩卖畚箕为业,后家人辞世,小人便四海为家,周游列国,后来之事国君应该已经知道了。” 杨锋点了点头示意知道了后,王猛继续道:“小人自小热爱学习,尤其喜欢研究兵书。” “那先生这些时日呆在孤的这千羽国内,对孤千羽国的变法与军队有什么高见?” “变法是欲图强,国君变法虽不完全却也有图强之效,尤其是军队改制一策可谓神来之笔。” 杨锋心里兴奋了,这军队编制可是根据现在社会军队改制的,而现在军队的编制是经历无数时间和激烈战争中改善的,自然是妙不可言,这王猛能一眼看出,已经算才学过人了,只是为人有些傲气,只是不知道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志大才疏。 “先生说我千羽国变法不够完全,可是有何高见?先生既然如此了解我千羽国军队,不知可又有什么想法,使我千羽国强兵?” 正在这时,尚书令许贯忠站了出来,目光锐利的盯着王猛,言词犀利的问道,看来他对这青年的态度也很是不满。 王猛淡笑道:“六部尚书,各管其职,缺一不可,千羽国无史、礼二部,所以尚书令大人才敢冒犯君威,不禀告国君,直接问询于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