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舌战
凌萱从宫里出来时,凌远霄正站在宫门口等着。免费小说门户 他倒不单单是为了打探消息来的,而是特地来接凌萱,凌萱进去这么长时间了,他这个做父亲的也是如锅上的蚂蚁一般。 虽说萱娘是被太后召进宫的,可谁不清楚,太后找凌萱的目的是什么,多少双眼睛都盯着这宫门口呢。 外面对萱娘的传言本就很多,李锦三天两头不避嫌地往凌家送东西,萱娘一个大姑娘家家的,连个婚约都没有,被召进宫里这么长时间,凌远霄实在是不放心,所以特地来宫门口候着了,且故意让守门的侍卫通知李锦,他凌远霄就在外面等着。 言下之意,自然是提醒李锦,千万别做错了事。 宫门口除了凌远霄外,还有一个萱娘没有想到的人,容珏。 凌远霄自是不会给容珏好脸色看。 “我女儿累了,你该干嘛干嘛去。”凌远霄见容珏向萱娘的马车走来,开口撵他。 “永定候,我只想跟令千金说一句话,还请行个方便。” “世子哥哥,你放心,皇上决定了不会御驾亲征,听说世子哥哥不就要出征,还请世子哥哥多多保重,meimei无以为送,还是把豆豆和乐乐给哥哥带上吧,横竖它们跟着哥哥时也不短。”萱娘在马车里说道。 “多谢meimei,meimei也请多多保重,请转告皇上,微臣定当做好臣子的本分。”容珏说完,双手抱拳转走了。 多余的话,已经没有必要说出来了。 他没有做到的,李锦做到了。 满朝文武百官没有做到的,她做到了。 这后位舍她其谁? 李锦在第二天的朝堂上宣布取消御驾亲征。同时又颁布了好几条别的指令。 其一是加快运河的开凿;其二是鼓励百姓开荒,三年免税;其三是令户部拿出一个有效的税制改革方案,怎么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能让国库更充盈些;其四,鼓励商人经商。手艺人开作坊。 朝堂上顿时闹起来了。 这些文武百官一听皇上不御驾出征了,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也就有心思迎合皇上了,纷纷各抒己见。 谁不想有好子过? 李锦也的确让大家过了一个轻松祥和的年,正月过后的第一个朝会,李锦便正式提出了立后的问题。 “凌姑娘对朕、对夏国所做的一切,朕无需多说,想必诸位卿也都清楚。朕今在这正式昭告天下,朕要以后位迎娶凌家五姑娘,着司天监选一个吉,朕将亲自向永定候提亲。” 群臣们面面相觑,皇上的话根本没有给大家转圜的余地。 一开口就是“正式昭告天下”,人家是告知,不是征求大家意见的。 可仍是有人不识趣。 “皇上,小王反对。”成王李思站了出来。 “皇上,小王也反对。”平王李畀站了出来。 李锦见了一笑,当年凌萱回凌家时就是这两人百般阻挠。害的凌萱被迫在白云庵多呆了一年,后来,也是因为他们的阻挠。先帝李異才不敢让萱娘嫁给李锦,哪怕是妾室都不成。 “二位王叔,能不能说说理由?”李锦明知道这两人想说的是什么,可仍是问了出来。 他就是想利用今天这个机会,好好告诉世人,萱娘到底是扫把星还是福星?这个名他必须替她来正。 “理由还用说吗?她克死了小王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祖父,你居然立这样一个扫把星为后,你这是大不孝。你就不怕以后下去了难见祖父?”李畀指着李锦说道。 “好,朕问你。祖父当时是怎么死的?” “自然是被她气死的。”李思说道。 “传王公公。”李锦道。 一位六十来岁的内侍走了上来。 “王公公,你说。当初朕的皇祖父是如何死的?” “回皇上,是,是吃一个粽子噎死的。”内侍低头回道。 “当时还发生了什么?”李思问。 “是,是先帝爷过来说,说老永定候爷殁了。” “永定候,能不能问问,老永定候是怎么殁的?”李思得意地看向了凌远霄。 “凌某当时不在府里,听说是打算上朝时得知凌某的如夫人难产而死不小心摔了一跤走的。”凌远霄想不说实话也不行,当时的事早就传了出去,撒谎只会给李锦添乱,他笃定李锦这么问,肯定是有他的安排的。 “请问永定候,令如夫人生的那个孩子是谁?” “自然是小女凌萱。” “皇上,连永定候都承认了,是凌姑娘的出生克死了她的生母,也害死了她的祖父老侯爷,老侯爷的死讯又害死了本王的父皇,本王还记得,凌姑娘是佛门中人,曾经在这朝堂上大讲因果报应,请问,是不是因为凌姑娘的出生这个因才导致本王的父皇,也就是皇上的皇祖父之死这个果?”李畀的嗓门大了起来。 “好,两位王叔,朕还想问问,什么是孝道?” “孝道是什么,还用问?善事父母者为孝。”李思道。 “里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本王的父亲既是你的祖父也是你的国君,你娶一个克死你祖父的扫把星为妻,试问,你把你皇祖父放在了什么位置?”李畀问。 “两位王叔稍安勿躁,王公公,皇祖父驾崩之前可说了什么?先皇父对先祖父又说了什么?”李锦看向了那位老内侍。 “回皇上,老皇上那时正为西北战事担忧,说是西北战事迭起,可朝堂之上没有合适的人选,老侯爷本是定了要出征的,可那天朝会却没有来,老皇上忧心不已,老奴这才拿了一颗粽子给老皇上尝尝,谁知这时先帝爷跑了来,说是老侯爷殁了,老皇上急怒攻心,这才被一口粽子噎住了。” “这话可有人有异议?” “的确如此,当时老臣还在朝堂上,老永定候爷缺席朝会,老皇上还特地打发人去询问。”宰相刘长仁站了出来。 宰相开口了,好几个人纷纷附和,这的确是实。 “好,看来大家都同意了这一点,先皇祖父是因为忧心西北战事,见老侯爷走了,担心后继乏人,这才急怒攻心被一口粽子噎住了,什么是因?这也是因,二位王叔口口声声说是要事亲事君,朕想问问,你们替先皇祖父分担了什么?” “这,这是西北战事,小王彼时正在蜀地征战,分乏术。”李畀道。 “那么后来呢?王叔从蜀地回来之后呢,又做了什么?” “这,小王奉先帝的命令,留守京城。”李畀忽然有了种不好的感觉。 “两位王叔明知道先皇祖父和先皇父忧心的都是西北的战事,两位王叔这么多年却从来没有主动提过要为父为君分忧,‘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秉承父志,善继善述,实现父母对子女的希望,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才是孝之终也,可你们又做到了什么?你们口口声声只会指责凌姑娘克死了先皇祖父,却从来不细思什么才是先皇祖父真正的死因。” “那皇上以为真正的死因是什么?”李思还没有看出不妥来,追问道。 “自然是西北的战事。退一步来说,即便就算先皇祖父的驾崩跟凌姑娘有那么一点牵强的因果关系,可凌姑娘那会也是无辜的,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也希望自己的生母祖父能活着。可是逝者已矣,生者能做的便是继承死者的遗志,完成死者的遗愿,凌姑娘在得知自己世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不顾自己九岁的幼龄,千里迢迢前往西北寻找生父,替自己的生母照顾从未谋面的父亲,因为那是她生母的遗愿。在西北一年多时间,凌姑娘不遗余力地帮助自己的父亲镇守西北,赶走外侮,最后为平定西北立下大功,因为这是她父亲的心愿。一个九岁的小姑娘都能做到的事,两位王叔怎么就做不到呢?” “这,这人各有所长,凌姑娘是赶巧了。”李思有些结巴了。 “好一个各有所长,请问,一个十岁能助父平定西北;一个十一岁能从西域引进棉花和各种瓜果菜蔬造福百姓;一个十二岁便能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便被bī)的远走高飞也不忘嘱咐下人收养鳏寡孤独;一个十五岁便能在京城天花肆虐时不计自己安危赶回来挽救全城百姓;一个十六岁能创建慈善会和慈善堂的人,就这样一个女孩子,如果她还不能母仪天下,你们说,谁还配母仪天下?” 李锦的话铿锵有力,把大家问住了。 朝堂静了片刻,有人互相交换了眼神。 “回皇上,微臣承认凌姑娘的确是对国家对社稷有功,可凌姑娘是庶出的,自古庶不能胜嫡,如果凌姑娘为后,试问,后宫其他女人如何能臣服?”有人站了出来。 “好一个庶不能胜嫡,朕也是庶出的,还是最低jiàn)的侍妾生的,那你们的意思,这个皇位,朕也不能坐?” “回皇上,微臣该死,微臣绝对没有诋毁皇上的意思,微臣,微臣。。。”这人满脸憋的通红,大冷的天却后背全湿了。 “回皇上,皇上是顺应天命。”旁边有人替他解难了。 “对对,皇上是顺应天命。” “既然朕是顺应天命,那么朕的决定也是顺应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