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 蹴鞠之国
“端木哥,跟你实说吧。俺叫轩辕千秋,轩辕承斌大军主,就是俺父亲。俺奶奶就是天香大公贺兰天香......”辛然尴尬地苦笑道:“开始怕出事,没敢对兄长说实话。” “原来是这样啊......”端木水塘沉吟着,心中却越发欢喜,笑逐颜开:“兄弟,俺问你这个没别的意思。是怕这里有什么关碍。俺不知道兄弟是什么身份,朝廷下没下旨捉拿兄弟。俺怕咱们冒冒失失报出名去,被人当场拿下,麻烦可就大了。” “俺明白,所以俺才没敢说实话。”辛然理解地点头。 “兄弟这样,你等俺还是先出去打听一下,回头咱们再做决断如何?”端木水塘询问。 辛然苦笑道:“打听是应该打听。但不妨碍俺跟兄长一块出去。俺自幼生长在西北,得熟悉下京里的情况是吧?” “那中!兄弟你就跟着俺一块出去,熟悉熟悉天州城。只要遇到人别露出马脚就中!”端木水塘笑道:“碰着人问,就委屈兄弟说,是俺表弟。” “这有啥委屈哩。俺本来就是你兄弟嘛!”辛然乖巧地笑道。 一出端木水塘家的院门,辛然看见巷道里有一群孩子在蹴鞠。出了巷道,进入街区,蹴鞠的孩子更多了。一伙一伙的,多是半大小子。 大家看见端木水塘,就有大些的孩子,招呼道:“端木哥,来玩两脚?” 端木水塘笑着摆手道:“有差事呢。回头踢你们个屁滚尿流、鸡飞狗跳、人仰马翻!” “喷!使劲喷!球是踢哩,不是喷哩!”半大小子们哄叫。 “喷”是天州的时尚语言,就是吹牛皮的意思。 “是不是喷,脚上看。回头给你们好看!”端木水塘笑逐颜开。 “端木哥,扎马街的那群喷货,一直跟俺们叫号,非要踢一场。还带彩哩,输赢二千钱。他们有几个老脚,脚法老高,俺们踢不过。你要不上场,咱们长行街的弟兄们,可就得集体当裤子,赔偿人家二千钱了。” 一个浓眉大眼、车轴一般健壮,有点象马拉多纳的半大小伙子,拦住端木水塘,认真地说。 “吊毛灰!”端木水塘火了,瞪眼嚷嚷:“他们扎马街的那些个喷货,娘老子都是给咱家爷扎盔甲的,咱长行街的英雄好汉,会输给那些吃货?几时踢,来叫俺。俺踢死他们那些喷货!” 无极帝国的军士,时尚名叫“长行”。大概是取自于长久远行的意思吧。因为,此时行军打仗,主要倚靠步行。从京城天州到西北边关,仅仅是走路,最少得用一年时间。一来一回,二年便过去了。 战争一旦陷入僵持,出征的岁月就没法计算了。 传说中土大陆有个女子叫花木兰,替父从军,一去就是十二年。 因此,无极帝国的军士的正名,叫做“长行”。 端木水塘住的地方,相当于后世的军属大院。 因为他们的父兄,都是职业军人,也就是职业长行。 为此,他们的居住区,就被称为长行街。 长行街的孩子们,都继承父兄的战争血性。比一般街区的孩子们,更加争强好胜。处处都要赢人,特别是踢球,更不能输! 因为,无极帝国的人们,酷爱蹴鞠。做为无极帝国的京城天州城,蹴鞠之风更盛。无论是朝野、上流社会还是街上跑的穷小子,都酷爱蹴鞠。走在无极帝国京城天州城的大街小巷里,同进入后世的巴西国一样,到处都是蹴鞠——踢球的人。 达官贵人、公子哥儿蹴鞠,玩的是时尚,耍的是派,做的是秀。穷小子蹴鞠,同后世的巴西的那些穷孩子们的想法一样,是想以此为敲门砖,搏得一个富贵。在无极帝国,球踢好了,钱就不用说了,还可以当大官。据说有个叫高球的地痦无赖,就靠踢的一脚好球,被皇上看上,便当上帝国的太尉。相当于后世的国防部长,最高军事长官。 为此,无极帝国无论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是升斗小民,对蹴鞠的爱好,都是如痴如醉。 “端木哥,他们约好了,明天早上,就来踢俺们的蹴鞠场。俺们正在约高脚,明天你可一定得到场!” 颇有后世马拉多纳风采的那个半大小子,认真地叮嘱端木水塘。 “中!”端木水塘重重地点头。然后他领着辛然,飞快地向外走。 辛然一边走,一边留心看那些人的球艺。 “兄弟,他们踢的咋样?”端木水塘一边快速奔走,一边笑问。 辛然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却一步不落地走着,笑嘻嘻地摇头:“凑合。” “兄弟也是高脚?”端木水塘漫不经心地问。 辛然笑答:“高不高,俺也不知道。俺只不过是跟北宫先生玩过几年,没有跟人比试过。不过,他们跟北宫先生的脚法相比,差的太远了。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北宫先生?”端木水塘若有所思。 辛然想起那个倒霉的北宫先生,乐不可支地说道:“端木哥也应当听说过北宫先生。他就是当年皇上的蹴鞠老师,皇上说他出卖色相,勾搭女人,有伤风化,给充军发配的那个北宫先生。” “什么?兄弟是北宫鞠王的高足?”端木水塘大吃一惊。 “北宫先生是鞠王吗?”辛然奇异地笑道:“俺只知道他是皇上的鞠师,却不知道他还是鞠王。” “唉,兄弟你真是少不更事!这么大的事情,都不知道?” 端木水塘有些埋怨地说道:“整个京师谁不知道,北宫先生是二绝先生,竽绝天下,鞠绝天下。你师傅没告诉你这些?” “这是真的?”辛然有些吃惊地喃喃:“皇上不说他,除去以色相败坏风化外,还是滥竽充数嘛,怎么还竽绝天下?” 端木水塘左右看看,压低声音:“兄弟,这里的内情,你们高门大户的人,应该说,比我们这些个升斗小民,知之更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