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宋缔在线阅读 -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动员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动员

    有了三司的支持,赵祯便能放心的用兵了,大宋这些年来的战争说到底都是在烧钱,尤其是平定西夏收复燕云,这开销加起来可以说已经赶上了大宋开国以来用兵费用的总和。

    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大宋也无法做到今天的屡战屡胜,在火器上的投入更是惊人,至今包拯这个三司使都不知道,每年拨给火器营的费用到底造出了什么东西,他甚至连火器营中有多少将士,有多少营房都不清楚。

    不过大宋火器的威力巨大是世人皆知的,火炮已经逐渐出现在朝臣的眼中,赵祯身为君王当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把国库中的钱话去了哪里。

    火炮的贵并不在于他的消耗,而是在维护和制造这些火炮的费用上,大宋的火炮原先是采用纯铜制造,单单是就是这些纯铜的费用便可达万贯之巨!

    不过现在即便是改良之后,以钢材制造炮身,但已久需要加入一定的铜,大宋的炼钢技术还没有到达可以生产合适炮钢的程度。

    在火器上,大宋依旧是遥遥领先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这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赵祯有意识的扶植下格物日新月异,他相信这些钱绝不是冤枉钱,而是在为大宋的未来付款。

    可这些投入和在单兵身上的投入比起来便算不得什么了,大宋一个普通士兵所装备的甲胄,兵器,军械价值几何?枢密院算过,并且向赵祯列举了出来。

    全身步人板甲一套就需要二十贯钱甚至更多,而配备的棘轮弩五贯,箭矢一桶三十枝十文钱,上好精铁横刀一柄十贯,军粮若干五十文,水壶一个十文,这是一个基本配备,还没有算上长枪手,陌刀手,盾牌手,捉到手等等不同兵种的费用,以及军中所需的大量床子弩,火药弹,甚至是马车,车厢等费用。

    而这些东西全都是朝廷配给,且都有便好入册,虽然也会折旧,但多是能使用许久,也算是物超所值。

    这次赵祯向三司要钱,要的可不是军械钱,而是粮草,弹药钱,这些东西乃是大宋军队高效运行的保障,必须送往军中保证军队的作战能力。

    一路上要发动多少的民夫?多少护军?多少车马?这些也都是要钱的!

    可以说赵祯是在用钱保证战争的胜率,虽然钱不会直接影响战争,但却可以在胜利的天平上加码,大宋的将士为何英勇无畏?还不是一身精良的铠甲给了他们拼杀的勇气?还不是手中的削铁如泥的横刀给了他们强大的斗志!

    赵祯的旨意便是军令,枢密院以最快的速度发往东线主帅彭七的所在,同时三司的拨款也到位,大宋的工厂再次开始了疯狂的运转模式,毕竟像这样由朝廷发出的大单平日里可见不到,卖给谁也不如卖给朝廷不是?

    当然国营的工厂也是十分的努力,因为他们在完成三司的订单后,所用时间越少便能获得越多的赏钱,在这点上赵祯都不得不佩服三司的智慧,古人早已发现吃“大锅饭”的弊端,促进生产的最好方法便是多劳多得!

    勤劳的华夏百姓可是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有人甚至彻夜不休,而管理国营工厂的大多是文臣小吏,在他们眼中压榨这些人就是有违君子之道,每每痛快给钱……

    所以赵祯每当看到三司关于国营工厂的奏疏时,往往心在滴血,华夏数千年文明孕育出来的东西真的比那些蛮夷自己蜕变产生的资本主义要先进的多,早早的就避免压榨和剥削。

    虽然心在滴血,不过他也有所安慰,最少能的一个仁爱百姓的名头,这张好人卡含着泪也要收下…………

    军中所需的用度每日都在装车发往北方,而另一边的南方土地上,十六卫的将士们也在快速集结,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是退役了的老兵,对于这次全面夺取中京道的计划,赵祯从未想过再度征兵,只是发布了圣旨,召回年纪不满四十岁的老兵。

    老兵相比新兵的好处实在太多,他们不用从头开始训练,十六卫的主要方式和驻屯军类似,他们都是地方上的武装力量,多半来自农家,背景干净的就像是一张白纸,平日里忙时参加农忙,闲暇之时cao练,到了年纪便退伍。

    不过这些十六卫的老兵有不少人参加过大宋的北伐和西征,战力亦不可小觑,虽然他们和常年戍边的禁军不能比,也无法和背嵬,踏白二军相比,但却有着自己的特色。

    他们不善于作为进攻的刀锋使用,但若是让他们驻守城池要塞,重要关隘,他们一定如地里的铁犁一般扎在那里,把后方交给他们在合适不过。

    十六卫的主要作用还是在大宋的地方上,有了十六卫,大宋的地方警备得以有效加强,地方州府若遇匪盗,可请十六卫围剿,往往攻无不克。

    赵祯设立十六卫一来是作为大宋的后辈力量来使用,而来可用作稳定地方,避免唐时府兵内铲,边兵外作,戎臣兵伍,湍奔矢往,内无一人的局面。

    当然十六卫中也有着和禁军上四军一般精锐的存在,他们便是京畿之地的府兵,左右金吾卫和左右千牛卫他们虽然是府兵,但却有着相当与禁军上四军的待遇,同时也协防都城和皇城,与禁军交错保护的同时也能起到监督作用。

    退役的老兵再次有重征疆场建功立业的机会,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多少老兵解甲归田之后盼望着这一天,只要在大宋的军中待过,就会莫名的升起一种归属感,这和赵祯在军中安插文臣负责思想教育是分不开的。

    大字不识的汉子入了军中再出来便能识字,也很喊上两句大丈夫当建功立业,辽人不除何以为家的口号来。

    只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大宋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公路网络,而这些都是在赵祯登基之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建立起来的,四通八达的好处便是有利于用兵。

    眼下正是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