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混血八旗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三章 新河之败

第一百九十三章 新河之败

    胜败乃兵家常事,尤其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陆战必胜,丢失北塘的僧格林沁本来不会这么大的压力。但是他的一个同事无限的把这件事放大了,即便是果兴阿的前世,北塘之失也因为这个人的反对,变成了僧格林沁最大的污点,成为了僧格林沁刚愎自用的铁证。放弃北塘本是无奈之举,但是偏偏有一个人坚决反对,而事实又证明了他的正确,僧格林沁就万难翻身了,这个人就是郭嵩焘。

    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城西人。唐朝大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湘军创建者之一,曾国藩的重要幕僚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不过这些对于僧格林沁来说都不重要,郭嵩焘现在的身份就是他的副手。更恶心的是郭嵩焘临行前,将多年来对西方事务的思考具疏上奏,认为要quot制御远夷quot,首先要了解外国情况,建议从广东、上海、恰克图、库伦等地选派通晓外国语言的人才入京转相传司,并在天津设局,仿制西式战舰以制夷。咸丰对此大感兴趣,立即召见询问具体方略。有了咸丰的重视,郭嵩焘就一下子变了身份,他本就是深通兵略的人,在僧格林沁面前的话语权也就更大了。

    本来两人从出身经历到脾气秉性就不和,而且一个主张造船一个主张添炮,更是好像冤家对头一样,没有一句话能说到一起的。后世往往认为郭嵩焘的意见是对的,僧格林沁就是个傻缺,不过有些以成败论英雄了。坚船利炮谁都知道好,问题是僧格林沁防守大沽口就两年,中间大小三战,你来我往都快把大沽口拆了,哪里有时间造船。而且造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老式的战船造多少也是送死,新式的又不会造。就算买了些洋船回来,没有熟练的水手,难道能雇一批海盗去抗击侵略者。这个破事,长远计当然郭嵩焘是对的,应急看僧格林沁是对的,不过结局不可逆转,只能说他俩都够倒霉的,一对人杰生不逢时。

    对于弃守北塘,郭嵩焘是坚决反对的,也提出了洋夷若是占据北塘,必将绕路袭击大沽炮台侧后的忧虑。郭嵩焘说的有道理,但是手里没兵的僧格林沁也没办法,打陆战总比大沽口失守好办些。只是僧格林沁万万没有想到,郭嵩焘这个三湘子弟脾气会这么大,不同意他的意见,这哥们儿就辞职不玩了。如果北塘不失或者在北塘重创了洋夷,僧格林沁还好交代,现在北塘是失守了,洋夷又毛都没伤到一根,言官们一下子就冲了上来。弹劾僧格林沁“不纳良言,刚愎自用,陷城失地”的奏折都能把他埋了,万幸咸丰和军机还信任他,不然僧格林沁可就惨了。

    僧格林沁兵力捉襟见肘,又被朝廷里的言官搞得焦头烂额,自叹时运不济。不过如果他知道北塘的洋夷在干什么,他就不会觉得时运不济了,他得感慨生不逢时。联军出兵一万三千余人兵分两路直取军粮城、新河,杀向新河的主力英军,光最是先进的阿姆斯特朗炮就带了数十门,而且再次分兵两路从左右两翼扑向新河。

    一大早威尔逊从扎在烂泥里的帐篷里起了床,然后开始洗漱,享用他非常不美味的早餐。一万八千多人和将近五千匹骡马挤在了狭小的营地里,这鬼地方下过雨之后就像个烂泥坑,四周的气味也如同垃圾场一样臭气熏天。北塘炮台上的大炮,都被清军换成了铁皮木炮,许多英军的大帐篷都用这东西固定。印度人非常的恶趣味,他们总是向里面撒尿,然后营地里就更加难闻了。不过威尔逊即将从这苦难中解脱出去,今天他的部队终于被编排进了战斗序列,虽然非常的靠后几乎是倒数第一,但这足以让威尔逊兴奋,他要出征了。他被编排进了英印第一师,由斯密斯团长指挥,威尔逊非常喜欢这个不算太古板的上校。

    早餐过后仅休息了半个小时,联军便开拔了,威尔逊斗志昂扬的指挥着他的营,走在队伍的最后。雨后的空气非常清新,威尔逊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今天他一定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功勋,为家族赢得荣誉。而且他坚信英军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因为他的身边就有让他安心的宝贝,英军有三个炮兵中队配备了最新式阿姆斯特朗大炮,其中的两个就走在他前面。

    距离攻击目标还有大概三英里的时候,联军遇到了清军,他们只有不到两千人,而且居然还分成两部迎击。清军全部都是骑兵,排成了一道两千米左右长的人墙。望远镜里威尔逊可以看到,这些骑兵戴的帽子上没有装饰红缨,而好像是两条动物尾巴,他们坐在木制的马鞍上,蹬着铁制马镫。军容还算整洁,但是总给人一种原始的感觉,威尔逊并不觉得,他们比军官们谈笑时提到的那些土著强悍多少。

    清军没有主动发起攻击,他们好像在等待什么,这给了英军时间。在威尔逊和另外一个步兵营的帮助下,炮兵中队快速的布置好了火炮。在简单的瞄准,确定引信长度之后,在大概一千五百码的距离上开始向清军炮击。

    阿姆斯特朗炮的炮弹在没有果兴阿的世界里非常的先进,它发射一个重五千克左右的锥形炮弹,药量是一千克左右。炮弹是空心的,提前用一种特殊的铸法造好,以便在爆炸时能够分成四十二块大体相同的部分。由一个三毫米厚的铅外壳把它完全覆盖,并在圆柱体部分的中间变细,以便减少摩擦力。炮弹引线分两根,一根为炮弹内部点火后引爆的,其长度根据射击距离提前确定,一根为撞击障碍物时碰炸引信着火”。至于其威力方面,每一炮都可谓效果惊人,每发炮弹都能炸裂为四十二块,瞬间即可杀伤数十名清军,而且扩散的面积非常广。

    威尔逊可以从望远镜里清晰的看到,炮弹不断在清军骑兵头顶爆炸,每一发炮弹都能崩飞出四十二片弹片,不间断的杀伤着清军骑兵。但清军骑兵的阵线并没有动摇,他们还是坚定的站在战线上,承受着死神的威胁,同时使用火枪还击。威尔逊的脑袋里土著是应该使用弓箭的,但是清军却是清一色的火枪,不过大部分都是老旧的火绳枪,只有很少的燧发枪。

    “他们会有来复枪吗?”威尔逊和那个过来帮忙的营长随口聊了起来。

    “应该不会有吧!好像大部分都是滑膛枪。”营长也是道听途说回来的消息。

    “我不觉得恩费尔德p1853能射击到一千五百码以外的目标,你觉得滑膛枪可能吗?”除了炮兵所有的联军都很有空,所以威尔逊很悠闲的聊着。

    “干嘛不去瞄准月亮呢?命中率会高些的。”两人同时笑了起来,这算是军队里的梗。

    “哪他们在干嘛?示威吗?”威尔逊不解的问道。

    营长无法回答了,只能向威尔逊耸了耸肩膀。大清帝国甚至他的前身大明帝国,对于精确数字这事一直没啥概念,对于射程的概念也很模糊。大明真的许多人都认为红衣大炮的射程是十里,所以清军对着将近三里外的目标开枪也就不奇怪了。

    单边的屠杀进行了一小会,清军的指挥官好像也发现了不对,他们忙活了半天,可联军一个人也没躺下,所以他们开始了冲锋。面对骑兵冲锋,威尔逊也告别了悠闲的时光,急忙整理队伍,整个营排成了一个巨大的空心方阵。士兵步枪上的刺刀熠熠生辉,他们也都非常紧张,奔驰而来的战马会让所有人紧张,威尔逊也不例外。不过还好,清军并没有发现威尔逊部队的不同,如果给他们知道英军的弱鸡在这里,他们肯定会蜂拥而至。

    清军把目标锁定在了左翼的第三团,这正是威尔逊所在的团,不过清军冲击的是前面的一营。正个师的英军都在为一营提供火力掩护,但是清军非常的骁勇,他们几乎无视迎面而来的弹雨,悍不畏死的向前猛冲。

    一营已经打光了枪里的子弹,而且清军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他们装填好下一发子弹时候,清军肯定已经撞进了他们的方阵。一旦方阵被击溃,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虽然威尔逊相信联军最后仍旧会胜利,但是三团肯定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不过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一营还在装弹,但是清军却降低了冲锋的速度。他们没有抽出马刀,直接冲进一营的方阵,而是在马背上开始用火绳枪射击。

    “感谢上帝!”几乎所有的军官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阿姆斯特朗炮帮一营解决了麻烦,清军也没办法在如此近的距离上承受轰击,他们风一样的退却了,就像他们风一样的来。不过清军并没有退回原地,威尔逊可以看到清军又冲向了第四旅。

    “该死的东方计谋!炮兵马上遮断清军冲锋路线!”斯密斯上校是一位战争经验丰富的军官,他发现了清军的企图。

    清军冲击三团完全是一个幌子,虽然他们为此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但是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他们企图将右翼的第四旅引诱到沼泽地带,然后利用地形优势加以歼灭,不得不承认他们做到了。当清军冲击一营并败退的时候,第四旅为了掩护三团并围歼清军,真的自己前出跑到了雨后形成沼泽地里。

    第四旅很快发现了自己尴尬的处境,他们迅速的调整了阵形,而且抄后的七百名海军陆战队,也马上绕到了前面为第四旅争取时间。当然还是要感谢阿姆斯特朗炮和这该死的天气,阿姆斯特朗炮的持续轰击,迫使清军改变了攻击的路线,而这倒霉天气让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骑兵没有办法随意的驰骋。

    之后战斗就落下了帷幕,清军陷入了交叉火力之中,来复枪和重炮让他们没有接近英军阵地的可能。僵持了几分钟之后,实在无法忍受大炮近距离轰击的清军骑兵开始四散撤退了。

    方圆几公里的战场上,到处都有清军骑兵的尸体,都是些年轻而且强壮的人啊!

    “他们只是缺乏正规的训练,不然有我们受的了!他们真勇敢!”斯密斯上校没有嘲笑他的敌人,他非常尊重自己的对手。

    大沽口的僧格林沁也接到了战报,军粮城、新河沦敌,两千守军血战而归,残兵已不足千人。

    “上折子求援,腹背受敌,天津危矣!”僧格林沁忧心忡忡的望着北京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