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金帐汗国的遗产
这个自称鞑靼人的商人叫做花拉孜米,他的祖辈是喀山汗国的高官,世代为喀山汗国服务,在喀山汗国灭亡以后,他的祖父被杀,至于为什么他的祖辈们一直效力于喀山汗国,很简单,他的家族祖先是成吉思汗的贴身护卫,后来归属为金帐汗国的建立者术赤的第二个儿子拔都。 花拉孜米接下来便讲述了金帐汗国的故事,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克普恰克汗国、术赤兀鲁思。大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以突厥民族为主,是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国家,因占统治地位的蒙古人人数很少,所以不久当地蒙古完全突厥化。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第二子拔都结束西征建立了东起也儿的石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烟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钦察汗国境内居民成分复杂,社会发展水平不一。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时,钦察汗国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兴起的白帐汗国所取代,而后俄罗斯开始崛起,蒙古人在中、东欧;西、北亚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教是金帐汗国的主要宗教,金帐汗国汗国是个军事和行政联合体,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国家向被征服的各族农民、牧民和手工业者征收繁重的租税和差役。土地和牲畜大多为蒙古贵族占有。 乌兹别克汗统治时期国势最盛。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贵族力量的增强和战争的频繁,中央政权日益削弱。各族人民反抗蒙古统治的斗争,动摇了汗国的基础。后来在库利科夫战役中罗斯联军取得胜利,使金帐汗国更加衰败。后又败给帖木儿帝国,国力损失殆尽。一百多年前,金帐汗国因内讧,解体为喀山汗国、诺盖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木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国家,而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于几十年前被俄国吞并。 金帐汗国治下的人民是蒙古人和突厥人的混合,汗国逐渐突厥化而丧失了蒙古文化的特性,不过拔都率领的蒙古战士后裔始终是社会的上层阶级,这些蒙古人包括山只斤、许兀慎、弘吉剌、乞颜。行政文书使用回鹘文与察合台文,外交文书用蒙古文,语言是使用钦察语为语言。政治地位最高的是蒙古人和突厥人,而花拉孜米就是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后裔,自称为鞑靼人是为了掩护自己家族的身份。 听了花拉孜米的讲述,杨林再次明白了为什么大明皇帝朱有孝陛下始终在强调的文化教育,不但大明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接受传统的义务教育,而且所有大明军队到达的地方都在传播大明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前年大计,只要文化传承不断,任何军事的占领都是过眼烟云,就像蒙古人占据大宋的江山以后,逐渐的被汉人所同化,最终被汉文化所隐没。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这个地方,可怜的蒙古人打下了大片的花花江山,最终是为人做嫁衣,最终还是失去了自己。 花拉孜米仅仅是讲述了这个故事的一些片段,他不可能讲述整个蒙古大军西征的历史,这些口口相传的东西并不可靠,最终遗漏的更多。但是他的家族是黄金家族的忠心护卫,相当于黄金家族豢养起来的死士,忠心于主人,捍卫主人的尊严,终生要为金帐汗国的复兴而奋斗,花拉孜米也摆脱不了这个命运。 像花拉孜米这样的家族还有很多,就算在后世,在广袤的蒙古大草原上,还有成吉思汗的守墓人,这些家族守卫了成吉思汗墓数百年,让人非常尊敬,但仅仅是尊敬而已,他们仍然无法摆脱最后的消亡,他们的思维方式不足以匹配他们的理想。 按照花拉孜米的说法,现在的许多汗国都是金帐汗国的分支,他的目的就是穿针引线,企图将这些汗国再次联合起来,目的就是想恢复金帐汗国往日的荣耀,甚至他所经商赚钱的目的也是这样,就像是后世的满清贵族破产后,他们的包衣奴才仍然坚持供养他们的主子一样心甘情愿。 杨林听完花拉孜米的故事以后,结合自己的目的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然后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向孙传庭做了回报。既然在这里有花拉孜米一样的人存在,那么我们是否考虑换一种思维方式呢?我们可以是否可以资助向花拉孜米这样的人,通过他们将一些目前还存在的小汗国联合起来,让他们作为我们的屏障,或者说帮手,代替我们挡住沙俄的步伐呢? 杨林自己没有什么决策的权利,他的任务只是收集情报,但是可以向孙传庭他们表达一些自己的主张,至于怎么决策,这是上层领导的权利。得到杨林的情报信息,孙传庭自然非常重视,他自己也无法对这样的事情做出决断,于是便将这个事情进行了研究。 为了更好的做出决策,孙传庭便和袁崇焕、卢象升、洪承畴几人联系了一下。在这些人里面,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的话,就属袁崇焕的资格最老。传统的思想是论资排辈,就算是朱有孝将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他们的地位提拔的和袁崇焕一样高,这几个人对于袁崇焕还是非常尊敬的。尤其是袁崇焕在他管理的地方经营的非常好,为更西边的几位将领提供了非常坚实的物资基础,这几位将领便将袁崇焕当作他们的老大哥,为了大明边境的安全,他们就坐到了一起研究这个战略性的问题,以便为皇帝陛下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建议。 现在的袁崇焕可不想历史上掌握大权的袁崇焕,在东北可以毫无顾忌的干掉毛文龙。开始西进的时候,朱有孝给了他很大的权力,但是还受袁应泰的制约,不可能独断专行,其次就是分兵以后,卢象升、洪承畴基本上都是独自领兵,他的手下只有李鸿基这样的新兵蛋子将领,非常听他的话,让他如臂使指,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袁崇焕非常明白,无论是孙传庭、洪承畴还是卢象升,这些人的能力并不在他以下,尤其是看到朱有孝不断的破格提拔这几个人,更让他明白这个道理。在军事战略、战术上这几个人和他的水平相近,甚至还要比他更高,不过这几个人缺乏的还有历练,那是岁月赋予的东西,唯有时间才能解决。 其实袁崇焕比这几位将领还有一个更加擅长的地方,那就是袁崇焕曾经有过地方官员的阅历,这些地方上的阅历让他对于地方的管理水平比其他三人高出很多。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中式三甲第四十名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袁崇焕在邵武知县任上的重要事迹,流传下来的主要有三件:第一,救民水火。记载:袁崇焕“素捷有力,尝出救火,著靴上墙屋,如履平地”。第二,处理冤狱。记载“明决有胆略,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第三,聚会奎英,袁崇焕企盼做一番大事业,就要联络、组织志同道合者,为共同理想而奋斗。聪明如袁崇焕这样的人,自然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因此,当孙传庭将他的意思告诉袁崇焕以后,袁崇焕很快的就将卢象升、洪承畴召集过来,为了更好的研究,更广泛的听取意见,爽当就连李鸿基、小帖木儿汗一起召集过来,共同商议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