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码头
崇祯五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宣府镇守太监王坤听说边外聚集的守口夷人已经散去,要登上境门亲自查看,张家口守备黄成连忙迎接。 所谓境门,就是边境之门,门内为明朝属地,门外为达子地界。 因为境门修在边墙之中,所以百姓称之为边墙口子。张家口的境门据传是一位张姓将军所修,所以称作张家口子。 黄成禀报:“王公公,昨夜之间开到境门下面的是黑郎中的几家王子,几年前被察哈尔家打散之后投奔了建奴,如今前来寻仇。因守口夷人中黑郎中居多,故而都被他们收了。” 喀喇沁意译汉语为“黑人”,明朝称“黑郎中”。 王坤手抚胸口,“他们之间打打杀杀的我们不管,只要不进边墙添乱就好!” 二人登上城墙站立在城门楼子上远眺,但见正北方烟尘极大。 黄成言道:“东达子正在放火烧察哈尔的新修库房。” 王坤道:“都是达子的东西,烧就烧了吧。” 黄成询问:“昨夜建奴遣人来索要察哈尔寄放在口内的货物,我们给还是不给?” 王坤回答:“几张烂皮子,又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才不稀罕。紧闭境门不放任何达子入口才是紧要。” 张家口守备黄成答应一声:“公公所言极是!” …… 阿济格清点在新修库房抢得的货物。 护军所取库中财物:倭缎十一、美纶缎七十九、红缎二百、葛布四十八、布六千一百五十、毡七十五、衣服五十二、妆缎面羊皮袄一、妆缎面狼皮袄一、狼皮四、水獭皮四、赤金五两七钱。 蒙古左翼恩格德尔所取库中财物:缎三百四十、布七百、虎皮十二、豹皮一百五十、水獭皮二千二百二十三、赤金五两七钱、银一千六百两。 三百护军和一千左翼蒙古骑兵不稀罕毛皮,望着六百匹缎子和七千匹布笑得合不拢嘴。 阿济格很满意,弟弟朵儿红的赎金这一把就够了。 但是新修库房没有粮食,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当下阿济格下令一把火烧掉新修库房,大军向西北开动,寻找村庄抢夺粮草。 …… 朵儿红率两白旗五百护军为满洲左翼大军先锋,连夜突破白道南口,于正午时分抵达库库和屯城下。 库库和屯明朝赐名为归化城,因三娘子长期居住在此,百姓们也称为“三娘子城”。 库库和屯的城墙全部为青砖修葺,故又名青城。 如果直接攻打具有坚固城墙的库库和屯城,满洲大军必然损失惨重。 没想到库库和屯城门大开,一群喇嘛带领一众百姓匍匐在城门口迎接满州大军。 为首几名喇嘛先为朵儿红献上哈达,再献上马奶,最后献出城池,只求朵儿红保全城中百姓性命。 朵儿红暗自庆幸,当下安抚一番众喇嘛。 朵儿红率军进得城中,发现城中虽然家家户户留有百姓,户户家家无论大小却全部一贫如洗,拷问之下确认百姓的牲畜粮食都已经提前运往黄河。 朵儿红心下恼怒,却不便发作。 德格雷率大军到来之后,二人简短商议,立刻分派各军分入城外各村收拢人畜,同时命令车尔格、察哈喇领五百军士急赴黄河。 …… 出库库和屯城不远就是黑河。 黑河发源于大青山,从库库和屯一路向西南汇入黄河。 黑河和黄河交汇的地方地势低洼,黑河在这里一分为二,东南流向的黄河在这里也一分为二。 黑黄四条水道交织在一起,水大的时候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在这里曾设东胜卫,后撤销。现在本地百姓称这个地方为河口。 河口南端,自古就是天然的一处渡口,叫做君子津。 君子津渡口再向黄河下游一百里,兔毛川河水和黄河交汇的地方也有一个渡口。过了兔毛川渡口,名义上就到了大明的地界。 由兔毛川渡口沿黄河顺流向南,就是大明山西镇的偏头关;由兔毛川渡口沿兔毛川逆流向东,就是大明大同镇的杀胡口。 目前在黄河沿线上,从九原的二里半渡口到君子津渡口再到兔毛川渡口,几百里水路上的关键地点都分布着一条龙的筏子客协助百姓西逃。 联军总指挥部给一条龙布置的任务是协助百姓到最后关头,弃舟自西岸陆路返回。 一条龙一开始手上的筏子太少,一营来了之后筏子客又不够用。 受了“青山堂”的启发,一条龙沿黄河拜访当地的各路船夫、筏子客、纤夫,组织他们成立袍哥香堂。 基本上一个渡口设一个分堂,称作一个袍哥码头,各码头各自独立管里渡口内的事务。 沿黄河的各码头合称黄河总堂,号称黄河总堂所有袍哥是一家。有事则一呼百应,无事则定期聚会协调码头间纠纷。 黄河上的船夫、筏子客、纤夫都是苦哈哈出身,一条龙和他们最谈得来。这些人见有人为他们挑头撑腰,纷纷加入袍哥码头。 一条龙帮助各码头选出大哥、立下帮规,规定小码头要结伙自保,大码头要替人行道,沿途留下芦苇筏子和简单兵器,嘱托他们摆渡百姓过河。 现在一条龙亲自坐镇君子津渡口。 君子津码头的袍哥老大指挥十几条芦苇舟,四五条征集到的木船日夜不停地向西岸抢运百姓,同时收取渡河百姓费用。 每个人每只羊的渡河费用少得可怜,但是架不住总数巨大,君子津的袍哥赚了个盆满钵满。 每每有莫日根的马队护送百姓来君子津渡口,君子津的袍哥老大还不忘分给马队一些“好处费”。 莫日根这些日子坐镇大板升城,手下有多少马队自己也搞不清。 反正马队全洒出去了,打着塔布囊的名义在草原上通知各村各苏木的百姓转移。往往打着五芒星旗的出去马队只有十个人,一回来就能变成自带干粮的五十个人。 这全都是因为草原上牧民的习惯。 草原牧民诚实、善良、勇敢,但是他们在蓝天白云之间孤独的时间久了,变得不愿意思考。 做决定成了草原首领的事。首领一旦决策,牧民会立刻毫不犹豫地执行,他们认为这是自己不容推辞的义务。 如今阿勒坦汗转世为塔布囊,持当年的阿勒坦大印解救草原百姓,牧民立即携带马匹弓箭赶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