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5章 人人生而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这话没错,每个人都是一个嘴巴两只耳朵,性命都只有一条。但是也有歧义,人人平等,那么不平等的方面呢? 农民一生劳累,在田地里耕作多少年,家里的余粮始终不多,能够温饱已经是善莫大焉。但是商贾家里总是财物堆积如山,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除了烦恼生意上的事情,似乎没什么担忧的事情。 秦末大泽乡起义,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打响中国农民反抗暴政的第一枪,此后的黄巢、朱元璋、李自成之流都纷纷效仿,揭竿而起,为什么反抗朝廷的都是农民或者各地军阀,而没听说过哪个商人也揭竿而起呢? 不明觉厉。 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人权宣言深入人心,但是其根本做不到真正的人权平等,黑奴依然还存在,华工依旧在被压榨,世界之大,不平之事甚多,何以见得人人生而平等? 政客编造的谎言而已,世上本无绝对公平,也无绝对平等,一方富豪留下的遗产总是给后人继承,一个老农民留下的几个田地也是留给子孙继承,中国的国情便是如此,人之常情,谁都不想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最后拱手让人。 叶重不想,每一个不是傻子的人都不想!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分工明确,士农工商,各有不同,缺一不可。 谢广坤的不情之请很有意思,既不咬文嚼字,也不引经据典,而是说着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或者开门见山地说话,这一点让叶重好感顿生。 “大王,其实草民今日前来,乃是为了国家的百年大计的。”说了老半天,谢广坤似乎放弃了兜圈子,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来意。 “噢,愿闻其详。” “不知道大王对上古先秦时代的礼乐如何看待?” “自西周末年以来,春秋战国时代皆是礼乐崩坏,国将不国,大争之世,凡有血气,必有争心,礼乐在那个战火连绵的时代似乎不怎么管用,诸侯皆视周王室于无物,所以寡人说上古先秦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 所遵循《周礼》者,所剩无几,春秋战国时代的变革十分的剧烈,华夏的思想文明就是在衍生在这样的时代的,所以寡人以为,礼乐必须要有,但是不能过于繁杂,不能过于拘泥于礼节,该做到的礼仪必须要做到。”叶重真诚地说道。 什么是天朝? 封建时代臣下称本朝的朝廷;藩属尊称宗主,封建王朝对外亦自称“天朝”。 意指本国本朝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各个方面领先于周边其他“蛮夷”的“天朝大国”,譬如清代陈康祺所著《郎潜纪闻》卷一:“蕞尔岛夷,知天朝有人,或不至骄横如此。” “天朝”亦是古代中华文化圈国家对中国正统皇朝的官方称呼。 中国自隋朝起,因国力强盛,建立了以中国为宗主国,周边国家为附属、藩属国的朝贡体系。而附属、藩属国对中国称天朝宗主国,如高句丽、琉球、吐谷浑等国称中国为天朝。 “大善。”谢广坤点头道。 “我中华自古以来乃是礼仪之邦,尊崇礼乐,威服四方,漫长的岁月经过历朝历代的变革,原本的古典礼仪已经无迹可寻,我们只能透过残存的典籍和代代相传下来的礼仪,一窥古之礼乐。”叶重郑重其事地道,“寡人提倡复古,说汉语,穿汉服,这是最基本的一点,天下皆附从。有人说这是‘皇汉主义’作祟,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何谓皇汉?” “大王是认为必须要恢复古代的礼乐吗?”谢广坤似乎有些疑惑地问道。 “是也不是。”叶重的嘴角微微一笑道,“若是尽数恢复古典礼仪,过于繁杂,寡人不喜欢繁杂,除了一些严肃的公众场合,譬如上朝、祭天的时候,寡人是不会穿上冕服的,因为冕服穿起来太复杂了,耗时又费力,老实说,寡人宁愿穿着普通的汉服也不想穿上冕服。但是没办法,冕服是君王的象征,不穿上又不成体统。” “大王是想删减一些不必要的礼节?” “是的。凡事过之则不美,让所有汉人都说汉语穿汉服是寡人的夙愿,现在有不少老百姓是在上行下效,剪掉辫子穿上汉服的,算是赶时髦吧,寡人想要将中国打造成为一个礼仪之邦,说汉语穿汉服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中华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历史长河中所凝聚成的许多优秀思想和精神,不仅在古代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生命中的险恶没有什么恐怖,生命中的孤独没有什么缺憾,生命中的高墙与埋没无关,关键是:即使在始终无人注目的黑暗中,你也要动情地燃烧,为了答谢这一段短暂的岁月! 中华文明素称礼仪文明,中华道德与中华文明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一方面造就了中华道德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中华道德的历史复杂性。 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格的尊严。 孔子说,天地之行人为贵,就是说在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人是最有价值的。孟子则进一步指出,因为人人都有良知,所以也就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 这个内在价值不是别人给予的,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内在价值的内容就是人的道德意识。正因为人有道德意识,人与禽兽就区别开来了,人就具备了独特的内在价值,人也就有了做人的尊严。 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 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也很简单,道德就是诚实守信用,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道德就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帮助他渡过难关。 道德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得。 有一个故事,名叫《程门立雪》,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讲的是一位名叫杨时的学生,有一个问题不懂,就特地赶去请教老师。 谁知老师正在睡午觉,他就让看门的门童不要打扰老师,自己冒着鹅毛大雪站在门外等老师睡醒,再问老师。 杨时是一个尊师的典范。后来,杨时有了很大的成就,成了一位学者。古人都知道尊师,今人还不应该尊师吗?尊师不正是中华道德?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做怎样的人,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由此可知,行为品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是何等的重要。 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文明是什么? 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等等。 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有的同学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的确,现代社会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对人的文明礼仪降低了要求。 恰恰相反,现代社会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了,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们只要留心一下周围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就不难发现,凡是事业有成的人他们都十分注重文明礼仪。 事实上,越是懂文明礼仪的人,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相反,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的态度,又怎么能发展事业,立足社会?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再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 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应该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