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二回 平巢灭繁荣伯和蜀

第一百二十二回 平巢灭繁荣伯和蜀

    话说吴军江东开战,首战得胜,正虎视眈眈的准备过江之际,郝世将军率领的一万人马已经到达巢军北面的舒国边境,这一万人马,不是一般的人马,是邵王姬暇兵改后的雄狮,绝对的以一当十的勇士,个个都是经过艰苦训练,通过十年打磨的十年兵,训练场的标兵,以前攻打巢国,那是十万大军,可现在,邵王很自信的就派一军之师,前来攻打巢国军,这足以认定,周军的治军变迁,也可肯定的,自豪的说,目前的周军将士,个个都是军事素质过得硬的强兵虎将,一万之师,约等于十万大军,最起码邵王是这么认为的。到底是不是理想化的军事对抗,还是一支战之就胜的打硬仗的高手,到战场上来应证事实。

    这次平巢战役,对郝世将军来说,地形环境也是轻车熟路,参与过上次平巢战役,现在再次前来,倍感轻松。郝世将军的战法上也有所改变,也是别具心裁,他将一万人马,兵分十路,一路作为中军,九路作为独立支队,由九先锋率领九支人马,开始在巢国境内横冲直闯,他们要干什么?当然,这也是兵家忌讳打法。

    原来郝世将军要避重就轻,用一千人对弈巢军两万中军,以此来牵制巢军主力,而九支队伍横冲巢国境内九个塞点粮仓,周军所到之处,将其化为乌有,灰烬一片,九大粮仓看守都是百夫长之兵,那经得起猛虎军的烧杀,这就造成巢军后续无粮,造成巢国上下即将断粮,现在城外已经绝无粮食可言,城内的粮食,本就是贵族日常生活物资,那能用来支援前线战场,巢军前线粮食仅够两月之久,只要耗过两月,巢军无粮,不战自溃,巢军君急了,下令反攻,其实这时已经晚了,周军队伍仅仅是烧粮仓,烧完粮仓之后,已经回防,从九面围攻,和中军郝世一千人马,形成四面强攻,巢军两万大军,一时乱了手脚,方阵全无,混战三个时辰,之后,巢军撤退到城邑,以城墙防御周军。

    战后清点人马,巢军阵亡五千人,伤六千人,逃兵一千人,被俘两千人,乘下战斗力还有六千人,粮食辎重全丢。

    周军阵亡两千人,伤一千人,俘虏两千人,缴获辎重无数,以胜利赢得第一场战争,战斗力还有七千人。

    巢国君调五千虎喷守城军和前线撤下来的六千将士,合兵一处,总兵力一万一千人,从人数上还是超出周军兵力,巢国君没有死心,可前线的粮食已经丢失,城内的粮食能够维持坚持几天?巢国君心里也发毛,就算能维持半年之久,半年后就绝粮了,巢国君别无选择,只能先过眼前这一关再说。

    城邑被围困,进出已经不大可能,援兵也是搬不到的,长江水师也无法联系,只好就这么耗着。

    巢军水师统领,得知巢军大败,周军围城,自作主张将水师改陆师,前来救援解围。其实就算解围,又能怎样?这个失误,让吴军得了空袭,吴军打过大江,与周军前后夹击,将巢国水军一举歼灭,水师陆战,本是弱项,怎经得起两军夹击,前后围剿。守城士兵眼见水师前来解围,上报巢国君,巢国君下令,五千军出城迎战周军,以解水师压力,可双方相战不到两个时辰,巢军就大败而逃,巢国君下令,再次关紧城门,守城不战,水师已失,陆军守城之兵只有六千,这仗还怎么打?军心开始动摇,百官开始动摇,有人开始奉劝巢国君归降,也许还有转机,如果一路走到黑,后果不堪设想。

    巢国君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出城归降。

    这次,郝世和吴伯没有杀巢国君,因为他们知道,这冤冤相报何时了,何况邵王有所关照,夏后氏不能灭,如果彻底灭了巢国夏后氏,势必造成其他夏后氏的后人封国的群起而反之。再说,巢地几百年的夏人也不服管,接手的代价比战争的代价还大,一个民族是灭不了的,这就是当年武王推翻大商的统治之后,没有完全灭商的道理,而是另设立三国,安置大商遗民,还是由商人统治管理领导商人的原理。

    巢国君归降,大量粮食已经被烧和被周军夺得,城内粮食已经无几,巢国上下一度到了绝粮的境地,这下,巢国君要想再有非份想法,可能要再过二十年,据此情况,邵王下令撤军凯旋,留守三千驻军于巢国境内监督防范。

    邵王大赏郝世和五千凯旋将士,安抚死去的灵魂和家属,按照军改后的法则,安置第一批上过战场的军人,转业到地方工作,以及对死去烈士的后人安排顶职。这个承诺的兑现,让六乡国人,军人,倍感欣慰和自豪。

    对吴伯的奖赏战前就承诺过,巢国江东之地归吴国附庸所有,尤其是铜陵,铜陵是产铜之地,吴国早就垂沿三尺,这本是群舒国所有,而吴国也顺道纳入自己的版图,群舒国君面对战争,只好占时忍气吞声,仇恨何时相报,也在酝酿。对五千俘虏,邵王奖赏吴伯两千,其他三千俘虏,押回镐京,分赏给大臣们当奴隶。

    平巢之战为周王朝在东南的统治和安定诸侯起了一定的威慑力作用。也是对东南诸侯的警告,周王朝的实力,统治政策和强军政策,在邵王时代,不会改变。

    再说毛公,到了繁人边境,已经开战,平巢得胜的消息传到前线,毛公大力宣传平巢大军凯旋得胜后的优待政策,号召三军向先烈学习,高歌猛进,准备为国家,为人民,为自己,奋力杀敌,待凯旋之日,会得到王上,得到国人的热情表彰和欢迎。

    繁人有两支,一支是在宜国边上的江东汤山,成立繁国,汤山产赤金而出名。而另一支繁氏人,是个小族,是薄国附庸,周成王七年,成王亲征灭奄国,后将奄王迁于薄姑之地,随奄王同迁的有子姓繁氏,是殷商遗民中的十三族中人员之一,五十年发展下来,子姓繁人势力慢慢强大,繁人一支成立子姓繁氏酋长国,现在乘鲁国内乱,繁人也效仿鲁国,在薄国闹内乱独立,不愿受薄国管制,还有吞并薄国之势。要不是鲁国内乱,邵王也不会攻打繁人小邦。只不过是隔山买老牛,隔山打虎,威吓一下鲁国而已。

    又何况周邵王怎会让殷商遗民子姓繁人闹独立,于是下令毛公率三军十万之众,前来灭繁人,这阵势,一看就是真灭,不是教训,来真格的,子姓繁人,本就是迁徙移民,后成立繁族小邦,附庸于薄国也就算了,现在越搞越大,长期以往,东方必被他们搞乱了不可,如果象这样下去,殷商遗民十三姓都闹独立,那不天下大乱!邵王已经交代毛公,不但要灭国,还要其改姓,改姓什么?当然是薄姓。受薄国统治,取消薄国境内子姓繁人的存在。这就太彻底了,一个民族怎会灭亡?还是那句老话。这不要紧,邵王也考虑了这个问题,卫国境内殷商遗民七族中,还有子姓繁氏,汤山还有繁国,这不影响繁氏的延续,灭绝祀是大忌,邵王知道这个道理。

    接下来,就简单了,无保留的,无底线的战争,就不需考虑后果了,后果就是不改姓就灭,在薄国境内进行灭绝种族的战争开始上演。这个小国总共就十几万人口,还有一半不姓繁,也不姓子,也不姓奄的外族人,外族人例外,除上战场的以外,全部保留,其他不改姓就灭绝。十万大军对付五万子姓繁人,那是不在话下,尽管繁人顽强反抗,战斗不止,但碍于大军强压下,老少边穷的繁人决定改姓,薄国君派两万大军接受改姓薄姓繁人,繁薄一家。尚有两万繁人誓死不二,站不改名,躺不改姓,誓死如归,与周军同归殊途,杀一个保本,杀两个赚一个,没来得及砍杀而被杀倒下,二十年后又是繁姓好汉。

    决战之中,周军不会手软,五对一大战,也让周军砍一个上午,人到死时,谁怕谁,繁人活出去了,当最后一名死士倒下之时,周军也有五千人倒下。这场战争没有悬念,只是悲惨的程度不同而已,和想象中要好多,因为毛公子姬班极力给繁人充分回心转意的时间,如果立马砍杀,不分青红皂白,实行三光政策,那结果就不是这个结果。

    繁人立国动乱事件就此平息。毛公率三军回朝,留下驻军三千监督防范,薄国君接管改姓繁人,这支改薄的繁人就此老实,再也没有冒出头来。

    两仗下来,天下人都知道邵王这个白马王的美丽外表下,还有一颗霸王之心。

    其实,他已经是个真霸王,天下诸侯的共主。

    三战之后尽开颜,对于邵王来说。邵王感觉良好,老虎不发威,你们当宠物猫玩,老虎一声吼,地球抖三抖。邵王亮剑有效,威震四方。

    话分两头,画面切换到蜀地。话说荣伯前去伐蜀,其实就是调停西南矛盾,说是带兵打仗,也就是做作样子罢了。

    蜀国,当年随周武王伐商,立下汗马功劳,荣伯率大军伐蜀,邵王有所交代,尽量智取,让其臣服,即可,不要树立仇恨,还要他们心服口服。这事,让荣伯十分为难,大家都知道,蜀人之强悍,不比东夷差,有过之无不及,加之地理环境特殊,山川奇多多,陡峭不用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硬打都不容易,还说要智取,这荣伯有这么高的智慧吗?何况军师岛焦也没随军。

    荣伯之所以行军慢行,缓缓而行,是因为没有考虑好计策,一天,当荣伯行军到米苍山境界时,荣伯忽然开朗,知道妙策来了,蜀国之乱,根源在予蜀地附庸和于越百濮归属问题,蜀君自大,天下闻名,蜀君好色,众所周知,矛盾的来源于蜀地附属国云阳,云阳君将一公主敬献给了庸国君。蜀国君本就视美女为菜,每天就像三顿饭一样必不可少,早、中、夜一天最少三名美女相陪方能过关,蜀国附属国的公主多为敬献给了蜀王,而今云阳公主献给了庸国君,蜀王恼怒之下,出兵要灭云阳小国,云阳与庸国联姻,现附属庸国,庸国出兵抗击蜀国,庸国公子庸毝是雍学宫宫正,王上姬暇的老师,加上庸国是周王朝的联姻之国,也是王畿的屏障,武王曾经封庸国为百濮之首,所以邵王派兵平乱,又因蜀国是周王朝开朝之功勋之国,邵王关照手下留情,不要过激,妥善平乱,故派荣伯率本部五千军人马,外加朝廷辛棣将军一万大军做后援。

    荣伯将大军驻扎米苍山,派人传来万源君,万源是蜀国联姻国,万源公主是蜀君小妾,也是蜀国君的最爱,年方十八,刚嫁给蜀君一年,还在宠幸期。万源君来到周军大营,荣伯对其嘱咐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派万源君出面出使蜀国。

    万源君得令,来到蜀国,对亲家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之后蜀国君在高冒的奉承下,在美女的诱惑下,在利益的引诱下,不能自持,答应万源君,按照荣伯之说,同意双方退兵。

    就在万源君出使蜀国之际,荣伯来到庸国都城竹山方城,和庸国君也是按计这般那般,那般这般,庸国君当然乐意,于是双方达成谅解,由荣伯说服将庸国附庸巫溪公主和镇坪公主献给蜀国君,又将蜀国附庸开江公主献给庸国君,两下联姻,二比二,平,这看似是美女锋争,实为地域利益之争的战役就此平息。美女是媒介,地域是产物,平衡是状态。爱美人,也爱江山,都是为君者的德行。

    事情还有一段隐情,看似是蜀庸之争,这其中还有一个道理,就是巴国君姬姓巴子渔翁得利。巴子国是武王封分的姬姓诸侯,分地于巴南地区,巴国君最想得到的是巴中地区的蜀国附庸小国,这次蜀庸之争,巴国君从中作jian,云阳就靠在巴国垫江邑的边上,云阳君本是蜀国附庸,在巴国君的离间下,改投庸国为附庸,并联姻。此事目前邵王不清楚。

    双方撤军之后,荣伯也要归国班师,临行前,米仓君对荣伯说:“荣伯来米仓山一趟,劳师动众,米仓也没有什么慰劳大人的,只好献上小女一名,来慰劳大人的辛苦,望大人的笑纳。”美女是米苍山米地人,号称米脂豆腐,鲜嫩润滑,天仙下凡,年方十六。

    荣伯谢之笑纳。

    平定三地治乱之后,邵王令太师毛伯父监管三地安定最少三年之上。

    毛伯父之子毛斑铸鼎铭文记下三战战争的历史,毛斑簋铭文说:

    “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土驭、职人伐东国狷戎。咸,王令吴伯曰:以乃师左比毛父;王令吕伯曰:以乃师右比毛父;(原太师虢成公)遣令曰:以乃族从父征,诞城,卫父(毛父)身。三年静东国,亡不成,仰天威,否(pi)显屯陟。公告氒(jue)事于上,唯民亡延在彝,昧天令,故亡。允在缚,隹敬德,亡攸违。”

    非专业研究铭文者,铭文可以忽略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