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九回 惩罚兵疾共公迁都

第二百四十九回 惩罚兵疾共公迁都

    共和五年,王朝象征性的提拔优秀军人,同时将到期退役的兵卒全部退役,普通军人还没有军转安置。

    既然王朝专利,国人反对,那么国人专利是否也要取消,虽然朝廷没有这么宣布,但,事实中已经做了,这让六乡人民再一次受到打击,这个国人从军专利权不要也罢,现在政策也没有什么好处,正卒的入伍积极性没了,太子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共和六年,王朝兵力已经减到四十万。

    兵者横,有力者贤,暴傲者荣的时代过去了。如兵家所言,微巨之争,在心而未发,属于兵也;疾视,兵也;作色,兵也;傲言,兵也;援推,兵也;连反,兵也;朋斗,兵也;三军攻战,兵也。国人暴乱,凸显周王朝兵源兵疾,兵诚义,义兵可用,而偃兵不可留。

    朝廷新规定,到退休养老年龄的大臣,无一例外的退休。补缺的遂人和各地诸侯的贡士,得到任用。朝廷里的士大夫的籍贯,已经达到平衡,杜绝党派的滋生。

    共和七年,王朝提前实现现役军人还乘三十万人。六乡国民在朝为官人数已经少于两成。

    共和八年,太子调集申国,蹶国,虢国,方国,南仲,张仲,姞丰国,寿国,等地兵团前来驻守各地军事基地,来补充朝廷兵团的不足,彻底打破常规,乡人子弟兵,已经不再是唯一兵源。

    同时,太子靖调集与周王朝关系比较密切的十个诸侯国,晋,宋,卫,陈,曹,蔡,燕,单,吴,庸,各家御林军一千人,合兵一万人,前往宗周换防防务,相互制衡,让宗周重新开始启动王城级别防卫,当然理由一大堆,不需多说。而鲁,齐两国,虽然也属大的诸侯国,但,他们国内内部不稳,太子靖不用其兵。

    召穆公,周定公这个时候,方觉得原来用来要挟太子靖的优势已经不在,六乡国人已经失势,王朝部队已经八年没有征兵,这个两百年来国人独享的专利权力已经彻底无望延续,就连六乡籍的官员已经不多,而且官位职务在高位的中大夫以上级别的,除了六乡乡大夫,二十五名州长,五名师氏之外,其他一个没有,六乡国人对朝廷的威慑已经彻底不在。

    朝廷没有征兵,也就没有了正卒、余卒这个概念,几年过去,六乡百姓也就死了这条服兵役的心思,也就无人有人提及正卒民团之事,国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如遂人、郊人的日子好过,尽管朝廷没有明显的说打压六乡国民,但是,时间长了,也有人会发现这个问题。

    当他们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可是为时已晚,召穆公和周定公再一次就政权问题进行密商商议,他们担心厉王复出,于是决定明日朝会提出新的对厉王打压方案,做臭厉王名声,让他永不得翻身。

    难道他们要再次政变?

    可能性不大,因为时过境迁,现在的太子靖,已经不比当年,他的一班人马已经起来,就连朝廷中的中层干部,他都亲自过问,时不时的还赐官,再加上诸侯贡士提拔上来的官员,当然站在太子的队伍里。

    召、周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嘴里诗里所说的朋党比周,jian人比周的时代特征快要结束。

    大殿早朝,如往常一样,群臣队列,如期朝会。不过今天多了位共公和。

    太子靖先开口说话:“众位臣工,今天本太子召共公和一道早朝,共议朝廷大事,共公和受父王厉王受命,主政成周,管辖东方诸侯,八年来,共公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知,东方诸侯多为稽首示好,当然也有部分诸侯不服,尽管如此,也比王朝的业绩要大,父王‘厉王三难,天子旷绝’,天下人皆以此说之,善说者,言尽理而得失利害攸关,岂非为一人言哉?要想避免信而不当理,辩而不当论,勇而不当义,法而不当务的四大大乱之因,杜绝理、论、义、务,四乱之患,这就要让四者内心的扭曲价值观的转变。大臣之谏,王不听,侧成昏君,王听了就成傀儡。如何明鉴谏言忠贞,以此四者为别了。”

    共公接道:“周乱非独乱,乱必有弟,乱必召寇,所谓大乱五,小乱三,平乱又三,七灾八难,现在算算,果真如此,自从乡人抵制荣夷公专利而乱,跟着嚴狁反周,继而犬戎灭骆,周定公平嘉国叛乱,国人暴乱围宫,厉王出奔成周,召伯遇难,召公灭乡人党,再接着更改年号,厉王徙彘(zhi),到后来嚴周之战,荆召之战,姬周遇刺,最后追查刺客至今,十五个灾难一个不少,七灾八难该结束了,两天前,本公在成周抓获三名刺客,两名已经当场自毙,根据一名刺客交待,还有一名刺客潜伏在厉王身边,所以本公今天前来向太子殿下,和各位臣工,汇报此事。”

    “另外,本公要说的是,也是奉劝哪些不忠于朝廷的士大夫,既然成为一名士大夫,即为国之死士,生死之分,利害存亡关系,费能惑矣?你们要想清楚之后,再达士晋升,不要盲目从士。”共公和如是说。

    太子靖说道:“共公直言不讳的告诫各位士大夫,本太子也再次阐明,天子利天下,也是天下利天子,国君利国,国利国君,官长利官,官利官长,天下之士,应当虑天下之长利,不能因为眼前利益,利于今,而不利于后,费为也。”

    召穆公说道:“厉王染于虢公长父,染于荣夷公专利,而不利于国民,导至公民暴乱,正如芮良夫诗中所说:‘大国为屏,大宗为翰。’旧章旧典,怎可废除,革典革命,利在当今否?利在长久否?史实可以证明,桀、纣之暴,其国人没有暴乱,而虢公长父之暴,荣夷公专利之暴,让国人暴乱,桀纣之暴,逊于厉王佞臣之暴。”召公不敢说厉王之暴,而是指责厉王宠信佞臣至暴。

    周定公说道:“厉王不听召公谏言,召公曾对厉王说:‘民不堪命矣!’厉王就是不听,结果,民不堪命而暴乱。”

    召穆公又说道:“先王文王武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华燀,而自从懿王迁都槐里,后代王上就开始追求大室,台高,仪华,味众,导致内乱外患不断,这是因为阴阳不适之患也,室大则多阴,台高则阳多,多阴则蹷,多阳则痿,这都是阴阳合理之理也,就像商纣居鹿台之高,却自焚于火,阳气太过之理也。燀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同理,国民长期在高压的火炉上炙烤,就如燀热而不顺,理塞,民不敢言,道路以目,民气不顺,民逆也,祸根不在民,在于导致理塞的言路不畅,民意不察。”

    “既然召公如此说,为天下长虑,哪就广开言路,理顺民心,不处大室,不登高台,迁都回宗周,以文王武王为范,昭示国人,昭示天下诸侯,共和无王不利天下,天子利天下,行天子代天行道。”共公和大胆建议说。

    召穆公,周定公没想到共公和会来这一套,所料不及,自己说的话又不能反悔,只好应允赞成。

    不过,周定公还不死心,试探着说道:“迁都大事,是否要从长计议?”

    共公和说道:“如果大家反对召公之意的话,本公也可在成周洛邑另立王都,哪里不要迁都,什么都有,一应俱全,只要天子拎包入主即可。”

    周定公急了,说道:“老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迁都事情太大,不能草率决定。”

    “召公和本公决策办事,从不草率发言,不能一言九鼎,可以一言八鼎,你说,本公说得对吧,周公?”共公和脸绷着说。

    “共公所说极是,老臣同意迁都。”周定公说道。

    “按照召公之理,共公之意,周公赞成,决定迁都回宗周丰都镐京,昭示天下,天下士子献诗,言路畅通,言者无罪。”太子下令说道。

    其实,太子靖早就暗中决定迁都宗周,所以调诸侯之兵,管制宗周。

    共和九年,周王朝迁都丰都宗周镐京。

    共公和为何建议迁都,还得从头说起。

    共公和有意立天子,可是周王朝不称天子,当年武王建立周王朝,因为自身国小而不敢称大,故沿用王这个称号至今,从没有人敢提议变更称呼,尽管,诸侯大臣,常常在青铜器铭文中提及天子、皇天这些词,但,从没有一个王上用过,甚至王者自称小子,以此来表示谦逊的天地为大的天命观,现在共公和提出天子利天下的观点,也就是立太子为天子,因为厉王尚在,不能立王,称王,而改立称天子,这是可以的,不但是天命观问题,还是被逼无奈之举。

    奉天承运,天子诏曰。周王朝发展两百多年,比大商当时强大多了,大商敢称天子,大周一样可以称为天子,而且,天子在天下人心目中早已形成,人们已经习惯性的称王为天子。

    既然厉王不能为王,已经不再称王,年号早已改称共和,共和已经十年,没有什么成效,天下诸侯几乎无人承认,也无朝贡,厉王不驾崩,又不能新立王,言下之意,就是只有共和。

    这种局面下,如果没有人出来主政,天下诸侯割地自管不朝不贡,长期以往,朝廷终将失去控制,这个时候,共公和决定改变天下格局,让天下继续一统,不能长期让诸侯散居各地,没有一个约束力,既然不能新立王,那么可以变通改称天子,有何不可?目的,地位,职权,用意,都是一个样,他就是朝廷的新主。

    共公和将此事禀告厉王,厉王赞许,公共和又禀告王后申,王后申表示说:“改变共和,难啊,他们好不容易捞到一个位置,怎可能轻易让位。但是,可以一试。”

    太保申候建议说:“可以一试,分两步走,第一步迁都宗周,第二步登基称天子。这和厉王并不冲突,年号都改了,怎么就不能登基呢?如果反对,目的何在?”

    公共和,觉得此事有望,决定一试,第一试,成功迁都。

    第二试,称天子登基。

    槐里王都大殿,最后一次早朝,人员如旧,共公和列朝。

    太子靖说道:“圣之下势,何为期?诸侯不贡,何为食?无食俸禄,何以养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众臣工畅言进谏。”

    太保申说道:“兔丝无根,可要攀附有根之木生长,有根之木,如果无头,有根无头之木,能活多久,难料也,兔丝要想不死,就得让树木出头,蓬勃生长,大家方可共同旺盛生长,否则,木枯兔丝黄。”

    共公和接道:“太保说得有理,凡物之然也,必有故,万物不同,而人大同,故,生死存亡治乱一原也,诸侯之国广巨,兵虽强富,未必安也,最贵高大,未必显赫,强大未必王也,而王必强大,今天,王朝无王,王朝储王在,储王也是王,王必强大,这是史实无须证明也,共和执政十年了,诸侯不贡,王室的储量越来越少,而我东都成周的储量可以养活王室两百年,可以养活王都大臣士子将士五十年,可以养活千里王幾百姓十年。天下任何一个诸侯国,再大再强的公爵,他要养活千里之民,可能连一年都无力。这些,还不含金银珠宝,这就是王必强大的简单道理。可是,没有王的手令,我东都主事,不敢动储粮一丝一毫也。

    第二个道理,在下可以肯定,今年天气现象不善,不善就是凶,凶年开始,因为成周去年就是凶年,达到绝收的地步。本公前去请示汾王【舍夫(hu)】,得到他的手令,我开仓救济灾民十万之众。今年该轮到王幾凶年了,大家不要不信,祸,向来不单行,如果凶年来临,天下无主,指望诸侯君救济百姓,我看难上加难,哪次大灾难来临,不是王上出面解决救济灾民问题,现在无王朝廷,谁会听?哪个诸侯买共和衙门的账?到时各位臣工能够搞定灾民?到时灾民流离失所,非闹翻天,闯进各位大臣的家不可。各位臣工,既然大家都搞不定诸侯,都不能救灾救难于人民,何不在大灾难来临之前,将储王推上位置,让他成为真正的王,立王利于天下人民,希望大家为天下人民长虑,立王是迟早的事情,太子就是太子,谁也代替不了。”

    召公说道:“共公是不是危言耸听?去年救灾十万之众,本公觉得不太可能,本公只听说去年成周受到干旱,没听说救灾之事。”

    共公回道:“召公奉命辅佐太子执政王幾,本公受王上委托,奉命主事东都成周,俸的是王令,救灾之事,本公只需向王上汇报请示,天下已经改了年号,可是王在我心还为王,他的命令还管用,其他人的命令,本公就不接了,除非他有玉玺王印。本公的职位级别,象和太子监国级别平级,比辅佐大臣高一级,所以太子和我坐着说话,尔等站着说话。”共公和毫不客气的应对。

    同仲说道:“名正则治,名丧则乱,王者既废,乱莫过于无王,无王则强者胜弱,众者胜寡,以兵相伐,无义之战不得休矣,各地诸侯,十年间,几乎将附属小宗城邑主吞并了一半,还在继续佞进,继续无义战,天下无王怎么行?”

    周定公说道:“王朝两百年祖制,谁敢带头破坏,老王没有驾崩,就敢登基称王,这还了得,我第一个反对,谁都不可破坏先王先祖的体制,否则,老臣为了维护祖制,性命可以不要,周国可以放弃。”周定公火气上来了,大有拼命保护礼制的干劲,所谓放弃周国,就是为了祖制,他要出兵动乱。

    太保申说道:“谁都不要乱来,我是太保,祖制说了,太保,就是襁褓,谁敢对储王殿下的不敬,对他的人身权利有所威慑,对他的继承权有所动摇,他不要忘了,只有太师太保有权率兵调兵,其他人等无权统帅兵马,何况当前没有太师,只有我太保一人可以率军。”

    大家傻了,原来最厉害的还是这位太保申,平时不大发话,现在经过他这么一讲,大家觉得确实如此,就是两位相国,也是没有权力统兵的。

    周定公无语,不再牛。前面说过,作色,兵也,傲言,兵也。兵者,威也。

    程不休说道:“大商称天子,大周何不称天子?奉天承运,天子诏曰。这样不就没有违背祖制,而又有了头领,天下诸侯不就有了管制,现在共和体制,再先进的政体,也没有人听,这表明社会还没发展到哪一步,共和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当今天下,还是需要天子代天行道。”

    召穆公说道:“刚才本公还在说,不处大室,不登高台,为的是不称大,这个天子之大,大于天齐,大于王也,这不是儿子爬到老子的头上去了吗?这不是翻天行为?这还了得?无益于天下长久之计也,民必反也,天谴也,不孝有三,这是其一。”

    程不休回敬说:“孝者未必爱也,大爱必孝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儿子的事业必站在老子的肩膀上,不是骑在老子的头上。想当年,周、召二公辅佐成王,而成王的武功远超于周、召二公也,成就了成康盛世,四十年没有刑罚,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世。再说穆王巡守天下十几万里,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绩,可是共王站在了穆王的肩膀上,成就了王圣依法,土地买卖确权的土改第一人,成为周王朝鼎盛之主,共王还将龙袍让公侯级别的大国之君穿戴,难道这也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吗?”

    “你们程的祖先是天官,难道你要学商汤之臣的天官伊尹摄政吗?还是借鉴大商天官巫咸摄政?大肆吹捧天命观,周王朝早就不流行天命观了。”召公训斥道。

    事情谈不下去了,太子靖也看不下去了,咳嗽了一声,大殿无人再说话。

    于是共公和放话说道:“今年王幾如果受灾,别找成周要粮,没有王令,没有天子令,本公概不接令。”公共和倒逼朝廷立王,或者立天子也。

    迁都之事还是要的。太子靖说道:“我希望父王百年长寿,我也不希望过早登基继位,我今年才四十九岁,还不到五十岁,还算年轻,登基是迟早的事情,现在本太子代父执政,与登基执政有何区别?既是登基,还是这班臣工,大事还是要商议共议的,否则要众位臣工何干?登基之后,和现在也没什么变化,只是多了个年号而已,明天各位臣工,迁都宗周,下次朝会,在宗周大殿议事,散朝。”

    散朝之后,各自忙着前往宗周丰都镐京,在此之前,各项迁都工作已经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