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西周王朝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五十六回 张仲防楚秦仲殉国

第二百五十六回 张仲防楚秦仲殉国

    话说荆楚发生内乱,宣王下令大将军张仲前去驻守荆楚边境,防止荆楚祸及周边,也防止荆楚再次对外侵略。

    张仲将军得令,率三万大军驻守绞国与荆楚边境,随时出兵镇压叛乱。

    荆楚内乱的原因,原来是楚子熊霜突然薨毙,熊霜三弟熊堪说是二哥熊雪害死大哥,想兄终弟及,早点继位。

    熊雪说:“大哥是方叔那厮的箭伤复发而死,而且有先例为证,先祖熊康就是先例。”

    熊堪不信说:“箭伤复发,也不可能突然死掉,而且是吃了药之后,不一会就不省人事了,昏迷不醒,没有撑两个时辰,就一命呜呼哀哉。”

    三弟这么说,二哥熊雪火了,起兵三万之众,围剿三弟熊堪所在鄂城。

    熊堪何等厉害,率十万鄂城之兵,冲杀出去,两军对阵,以多胜少,将熊雪三万之军全部剿灭,一个不乘,熊堪亲手杀死哥哥熊雪,准备自立为楚君。

    四弟熊徇,已经在他们两军对阵之时,登基继位,自号楚子熊徇。

    熊堪傻了,火气十足,率兵攻打小弟熊徇,熊徇兵强马壮,率兵二十万,剿灭三哥熊堪。熊堪不敌,大败而逃。逃亡夔(kui)城,夔城,熊红之子的城邑,夔城害怕引火烧身,不敢收留,夔城主说:“我先祖曾祖雉红为鄂王,后来连名号都不敢用,所铸青铜铭取其字的偏旁改为矢王,雉王,就是野鸡王,而被杀不敢对外言,而称有疾不得立而奔夔邑,你的下场又能好到那里去,还是逃得远一点吧,到江之南比较安全,夔邑也是归属荆楚管辖,不安全,快逃吧,迟了,就打过来了。”熊堪无奈之下,逃亡江南濮殳(shu)之地避难。

    熊霜薨毙,在位六年。熊徇上表朝廷,大哥薨毙,二哥死,三哥逃亡,荆楚只有他按照兄终弟及合法继位。熊霜之子势弱,无缘君位。

    荆楚内乱,从熊延弑君杀兄熊红开始,其子熊勇、熊严争权夺位,接着熊严长子楚子熊霜被害,三子火拼,荆楚内乱何时了,让世人担忧,楚人无语,,荆楚国力大耗,实力大减。

    张仲将军,屯兵荆楚边境三月之后,看看荆楚内乱平息,上报朝廷准备回师。得准,率军回营。

    季节的更替,说来就来,秋风扫落叶,树上已经不见树叶,光秃秃的景象让人凄凉,比这景象更凄凉的是秦犬大战。

    秦仲大夫与犬戎二公子交锋两年,不得胜,也没夺回一寸土地。秦仲为何这么不中用?如申候所说,他遇到了强手,不是犬戎二公子厉害,而是他亲爸厉害,如犬戎二公子所说:“我爸是犬戎王。”这个年代比的是老子,比的是先祖,就连姓氏都很讲究的年代。现在的义渠犬戎王老,是大国之邦,不怕战争,死了一批战士,还有一批战士,前赴后继,源源不断,而秦赢是秦男,人口有限,地域有限,原来是男爵不到的附庸国,小之又小,现在虽然受封男爵,可是封地还在犬戎手里,其实还是附庸的体量,要想长大,这个过程还真的难上加难。

    为何不求助朝廷,朝廷大军一到,瞬间剿灭犬戎,就连义渠老家一样可以踏平,为何不走这步棋?

    秦仲好面子,自己这个西陲大夫好不容易得到赏封,如果不能战胜犬戎,就是不称职,不称职,就是职废,职废就是人废国废,这让秦仲如何求助朝廷大军!

    秦仲打不过犬戎,朝廷里面所有人都知道,都打了两年了,王上为何不问?

    这是宣王给舅舅申候的面子,申候不说,宣王也不说,大司马程伯休则说:“与犬戎持久之战是有好处的,犬戎自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就让他瘦成犬吧,拖住犬戎,就是牵住西部安定,只要相搏,他就没有时间精力侵略。”司马这是瘦身疲军之术,也许是个借口。

    可是秦人吃不住战争这么消耗,秦人已经瘦成人干了,让战争拖垮了,秦人苦啊,男丁大缺,征兵从四丁抽一,到三丁抽一,再到两丁抽一,马快要全民皆兵了。秦国的女人更苦。

    秦风诗篇中,描写秦仲首封大夫,有了侍人,有了车辇,有了车礼之乐,同时也描写女人的苦衷,《车邻》诗说:“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意思是说,一旦见到丈夫,赶紧并肩坐下弹琴,现在不行乐,将来老了徒伤悲。一旦见到丈夫,赶紧坐下弹笙簧,现在不行乐,将来死了空悔恨。”多么悲哀的情形,描写女人见到丈夫要及时行乐的急切心情,不然,到了老了,只能孤独而终,连子嗣都没有,这里的弹琴,狭义的理解,泛指谈情说爱行房事之乐。我们好想看见秦女站在风口高岗桑树下,痴痴的望着远方杨树林,希望丈夫打仗归来,好想见到丈夫啊,和他一起站在阳光下,走在小桥边,躺在板房中,一起锁定今生的幸福,相濡以沫到白头,可是这将成为她们的永远梦想。

    牺牲一代人,幸福下一代。秦仲的哀号,传到秦亭,秦仲殉国,身死沙场,振兴秦赢,保卫边疆的责任,落到下一代人的身上,不是他不想,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秦仲效命沙场,他和他这一代秦人,没有回来,死于犬戎的刀下,全军覆没。秦仲以生命的誓言,号召后代,秦人站起来,拿起镰刀,锄头,棍棒,不要悲伤,为了秦人的明天继续奋战。

    公元前823年,秦仲受封大夫五年,战死沙场,死于犬戎刀下。

    宣王六年,宣王下令秦仲长子秦其继位,继为秦大夫,继续完成其父没有完成的事业。

    当太保申候听到秦仲被犬戎所杀的哀号之时,火了,特火了,发誓要亲自驱赶犬戎,守卫西陲,这是他的先祖对孝王的承诺。

    太保申候发火,当今宣王舅舅发火,犬戎二公子他爸也还是怕的,别说他犬戎二公子自己。宣王七年,太保申率军七千重型战车,两万多车兵,发兵犬丘西和。

    秦其大夫得到朝廷兵力援助,率秦人,战死沙场的烈士的老人一师,寡妇一师,壮丁一师,甲士三师,共计十万大军,跟随太保申的七千战车冲阵拼杀,老人为被杀的儿子报仇,寡妇为被杀的丈夫报仇,仇人相见眼红,老人不打算活了,拼了老命,寡妇来了,就没打算回去,拼了,拼到倒下为止。

    犬戎怕了,犬戎再厉害,遇到复仇之人的屠刀,还是胆颤,就连他们的复仇的叫喊声,都让人发抖,犬戎的战士倒下一片,又倒下一片,在秦人的怒火中燃烧了一片,这一次,犬戎输了,败了,大败,败在秦人的怒吼中,败在秦人的怒火中,秦仲五个儿子,都战斗在一线沙场,他们要象秦仲一样,不畏屠刀,身先士卒,发泄心中的仇恨,杀父之仇,家仇国恨,他们扬起屠刀,宰杀敌人,就像当初敌人宰杀大骆族人一样宰杀他们,就像他们杀死秦人一样,杀死他们,秦人的血腥的性子到了极点,他们无法继续软弱下去,他们骨子里的血性喷发出来了,犬戎的疯狗,现在在饿狼的面前,就像点心,被一个个吞下,犬戎二公子倒下,一报还一报,犬丘落到秦人的手里,犬丘的犬戎人,一个没回,就像秦仲的所有将士一样,一个没回的全军覆灭于秦人复仇刀下。

    秦人的屠刀变得雪亮,这都是宰杀犬戎被磨光的,秦人的屠刀卷了刀口,这是砍杀的敌人太多的缘故。

    秦人开始为胜利而欢呼,开始升起篝火,为胜利而舞。

    狐鸣无泪的西部诸侯的哀声响遍西陲,不知道是为了谁?

    宣王得到捷报,大赏秦其,犬丘既定归属秦国,升秦其为中大夫子爵,永守西陲。宣王又封在这次战役中立了大功的秦仲次子赢康在夏阳梁山建立梁国,为男爵国君,来弥补大骆长房赵成一支之国被犬戎灭国之祸的后继无人的绝决祀,也就是祭祀老申候jiejie家的外孙赵成一支之祀,这也是给申候的面子。

    秦其真的当上了中大夫,尽管是站在他的父亲秦仲的身体上,但是,秦国大了,中大夫等于子爵,封地大到七十方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秦子。秦人始祖赢非,成了名副其实的非子,这是秦人的骄傲,赢人的自豪,周人悲哀的前奏。

    申候实现了自己的威严,可又一次的犯了错误,为周王朝找了个对手,在他不知不觉中。

    犬戎义渠君,这次伤心欲绝,和秦人之间的仇恨,开始结下永远解不开的结,和秦人的战役不会这么截止,这才是开始。犬戎和周王朝的血拼,也才是开始,终有一天,犬戎会让周王朝倒下。这是义渠犬戎殇子的誓言。

    周王朝在这次战役中,争回了面子,有效的统治了西部诸侯,这个功劳,宣王还是记在了舅舅申候的名下。舅舅对于周宣王来说,具有救命之恩,具有上位之德,具有捍卫王朝之功。这是何等的功勋,这是何等的地位,如何奖赏舅舅,如何报答舅舅,这成了宣王的心里时时刻刻的关切。

    太后申得知兄弟打了胜仗,平定了西部犬戎之乱,这个二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太后申开心之下,对儿子宣王说了压在心里已久的话。

    “儿呀,你是否记得你的父王对你说过,他当年后悔没有及时灭掉谢国之事?现在该是时候了,你的舅舅申候在南方的采邑就那么一点,你看是不是把谢国封赏给你舅舅,让申国作为南方最大诸侯,和韩国一样,作为方伯统御南方诸侯,实行大国为翰,有申国镇守南方,哀家就放心了。”太后说道。

    “母后说得极是,当年父王没有灭掉谢国而后悔,想哪孝王小妾之国,乡人党经费自助的源头,父王后来才明白过来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处置此事,就出事了,现在儿臣来给他算这笔账,让父王在天之灵,也好欣慰,这样,也好还一个舅舅的人情,同时打造南方诸侯的统御城墙,舅舅就受封为南方牧的方伯。”宣王说道。

    “那就好,到时让召公虎前去为你舅舅去修建南方伯的伯都,他的召国和谢国是邻国,王上看是否可行?”太后申说道。

    “舅舅作为三公太保,召穆公作为右相,级别本身就比太保低一级,这有何不可?何况召国就在谢国边上,灭谢之后,城池必定会遭到战火的焚烧毁坏,让召穆公派召国民工前去修筑申方伯的城池,这也是情理之中,南方方伯之都,南方诸侯都得出力出钱修建。”宣王回道。

    太后申会心的笑了。太后申当年就曾经说过:“到时让召公虎为申候修城。”以此来侮辱召公虎的共和霸政的行为。

    灭谢之战,宣王还是很谨慎的对待,因为这个涉及到孝王王亲之家,还涉及乡人党的余党,包括谢国的祖先黄帝的祭祀问题,这一切,宣王都得想到。

    谢国,地处南阳之北境,北邻召国,南与噩国交界,西与淅川国临边,东邻方国,申候的采邑一角伸进谢国边缘。南申国形成西北东南狭长带,东南占据桐柏山全境,这里原来也是谢国之境,后来让蓼国占据,蓼国参加淮夷反周之乱,被厉王平定之后,蓼国交出古谢国之地,给了申候作为采邑。申候采邑现在已经远超过侯爵封地,如果谢国的封地再赏赐给申候,申候的方伯之地,可达到两倍侯爵之地。确实是南方最大的诸侯国,当然,此时的荆楚的面积还是保持在南方第一的位置。

    宣王召司马程伯休商议如何灭谢之事。

    程伯休说:“先废置,如不听从,再动武灭掉谢国。”

    宣王没有听程伯休的谏言,还是选择武力灭谢,灭谢之战,宣王计划周密,准备就绪之后,大战在即。

    大司寇虞伯吹对继续受封方牧很有想法,感叹说:“厉王被逐,源于逆党利用兵源之疾,子弟兵不相残原理,厉王革典废止方牧,又导至西召东周二伯成功霸权共和而治,厉王革典之所以废置方牧,为的是去弊施政,一声喊不到底,中间另有统治方牧,就如殷商周牧文王之害一样,用一方之牧,号召手下几百诸侯反之,文王方牧大戏是否会再次重演?方牧政治体制成为第二个大商帝国被小邦周推翻的政变一个模式,这个模式都是因为一个方牧之弊,方牧一职再次出现,大商帝国的悲惨命运,在大周王朝绝对会重演,因为牧,就是一头狮子,既是手下几百诸侯都是一群羊,也可能推翻王朝。这个方牧体制弊端不变,王朝不会安稳,天下不会平静。”

    说得是否有道理?我们再看看这个牧的权力有多大。

    八州牧,一个州牧,手下有两百多个大的诸侯国,四方牧,一个方牧,手下就有四百多个诸侯国,韩国作为北方牧,北方四百多个诸侯君都要听他的,如果不听,方牧有征伐大权,杀生大权,可以动兵征伐,如果有私心,就如周文王当年一样,结果会怎么样?周人的成功经验,怎么会让别人借鉴?真实奇怪。厉王深知这个先祖成功经验,所以废止政敝,取消方牧,虽然结果被两个方牧成功驱逐,但是,厉王既然废了,后世之王就不能回头。可是,宣王还是决定再次启用方牧模式,看来这不是明知之举,不是长久之计。也是这个决定,让后世的周王朝到了政由方伯的地步,这个后果,宣王要付全责。这是后话。

    也许,宣王另有苦衷,面对支离破碎,天下诸侯不贡不朝的局面,如果不靠大家的力量,不实行方伯管制的话,可能一时两时搞不定这个已经大乱的局面,所以他不得不沿用文王武王之时的政策,实行大邦为翰,大宗为篱的政策,大讲周王朝成立之初封分的初心,让姬姓诸侯,再次团结起来,共同捍卫这个来之不易的王朝江山。

    所谓成功经验,在时间空间发生变化时,他就不是经验,而是历史。以史为鉴,就是历史告诉你,这些案例都已经做过了,不要再做。成功,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条件下,特定成功的。变革创新是唯一出路。因为要满足新的条件下,新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还是想起周公旦和姜太公的那段对话核心,“唯亲,必亡国;唯贤,必易主。”尽管鲁国还没亡,齐国还没易主,但是他们说得道理还是有的,人非其职则职废,唯有体制不赘,唯有职责不废,人尽其职,国方兴。也就是制度治国,法治治国,而不是谁亲谁贤可治国。

    方牧制度,中间多了一道墙,等于多了一个婆婆,哪有婆婆不来事的,只要婆婆在,你就不能一声喊到底,权力过度下放,垂直体制太深,纵深程度越深,弊端显现越大,扁平化程度不够,就会导至揽权霸权者的滋生,甚至成为霸主,导至王朝走向灭亡。

    虞司寇吹伯,真是能吹。

    南伯赞成虞司寇的说法。

    毛公歆也是这么认为。

    韩侯受封北方牧的时候,大家不反对,现在你不要在申候即将成为南方方牧之前说这种理论,申候会怎么想?太后申会怎么想?太后申很懂这个道理,既是宣王能够接受,其他大臣能接受吗?虢文公,蹶国公,太宰弘,召穆公,大史单,司徒山甫,司空扬等等,这帮庸才,如何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能够把支离破碎的王朝整合好,让王朝能够从新复兴,就名垂青史了,至于体制合不合理,能不能长久计,他们没有这个能力管,也没有这个心思管,他们还有一个很好的借口,就是沿用文王武王的盛德,感召天下。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们急于管好目前的残局,后面的事情,后面“大贤”来整。

    申候受命南方牧,快了,灭谢之战,大军已经压境谢国,驻扎八面,准备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