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酒中人心谁能知(下)
李存看着刘庸几人渐远的背影,脸上突然笑了起来。 若是原主,李存此刻除了等着丢人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即便他找借口偷偷溜走,刘庸他们自然也会通过其他途径把自己等人做出来的“壮举”披露出来,估计以后出去自报家门之后,别人大概都会在客套的“久仰”之后,在心里默默地鄙夷上几遍吧!这还是给面子的,不给面子的,估计还会当面一起品鉴几句...... 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不过李存有三世的经历,自然不会这般被动了。 不就是文会,不就是填词吗?上一世李存也没少当文抄公,只是因为抄的有些太过于放浪,因而也惹出了不少麻烦。毕竟李存原本的才学水平在这里,突然之间出来一两篇能够流传千古的佳作还勉强说的通,毕竟写诗填词也讲究文思灵感的。但若是突然间多出来了一堆佳作,而且每一首的风格都不相同,那么就值得推敲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一世李存身上麻烦一大堆,可谓是虱子多了不痒,因此文抄公带来的麻烦也并不怎么凸显。但这一世,提早数月知晓了王朝末世的李存自是有了明确的打算,为了他那挽狂澜于既倒、改变上一世悲惨命运的目标,他要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带来不确定因素的麻烦。所以,李存本是打算这一世尽量不做文抄公的。 想到这里,李存轻笑着摇了摇头。人都找上门了,要是还缩着,这重来一次的人生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只能尽量注意些,不要像上一世抄的那么“豪放”了...... “李兄......”张看将一只手搭在他的肩上,心有戚戚的叫了声。 “他们会后悔的。”李存微微一笑,淡淡的说道。然后在张看诧异目光下折了一枝已经吐出了花苞的桃枝,径直的向不远处一张空着的桌子走去。 巳时过了大半,作为主人的李希才姗姗而来。 一同而来的,还有太学的两位博士。李存看去,人却是认识,秦臻和程诚——文会请德高望重者为评判,这是惯例,今次也不例外。 看着四十岁出头、但华发已然过半的秦臻和看起来要更加苍老几分的程诚,李存隐约记得,上一世,这两个人便是早早地投奔了李邦彦。在钦宗决议出降、太学生上书反对的时候,便是眼前的这两人带头镇压的。那时候,这两位太学博士可一点也没有顾念师生之情。 不过此时,两人还是一副德高望重的模样,备受学生们尊敬、追捧。 几人于主位就坐,一番没有多大营养的开场话之后,这场文会才正式开始。 话音刚落,离主位不远的一位齐姓士子便站了起来,向秦臻、程诚揖礼之后,开口道: “学生斗胆,就先抛砖引玉了。还望两位大人和诸位斧正。” 有一人做榜样,前面的人便或赋诗或颂词,高声咏唱。当即便有数人在一旁提笔抄写,抄写完毕之后发向四方,供大家传阅。 一连数人,有优有劣,负责评判的两位博士官自然也是时而点头,时而皱眉。 稍后,又有一人站了起来,此人一站出,周围的众人都纷纷看了过去。 只见这人一身淡青色的襕衫袍,戴着一顶儒巾,近午的阳光照去,神态潇洒,好一副伟丈夫的模样。 李存离得稍微有些距离,眯眼一看,却是内舍的唐歆。 李存是外舍的,而外舍在南熏门外的辟雍,就连上学的地方都和内舍不在同处,故而对唐歆多是耳闻,倒是也见过几面,只是不熟。 李存眉毛微皱了几分,然后扭头问道:“这程博士的亲家是姓唐吧? “正是这唐歆的叔父。”刚凑过来的韩嘉答道。“而且,这唐歆的父亲,正是如今户部的唐侍郎。 李存了然,轻轻的点了点头。这唐侍郎便是唐恪,哲宗绍圣年进士。因前年黄河决堤汴京危机之时,唐恪受命浚治始除水患,便以功升户部侍郎。 这人也是后来的投降派,还接替了李邦彦当上了宰相...... 李存有些无语,为何今日遇到的,净是日后的投降派? 不过随即便想明白了,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和这李邦彦亲近的人,自然和他是一丘之貉了。 “怪不得正这么大阵仗。”张看闻言也明白了过来,“这年节前的文宴诗会可是不少,这才多少日子?啧啧!” 旁边的李存几人也点了点头。 “对了,李兄。听说刘平之找你的麻烦——这是我在嵩阳书院的堂兄以前填的词。” 韩嘉扫了下周围,然后从怀中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叠的方正的宣纸递给李存,小声说道。 这韩嘉也是元宵灯会那日汴河旁的士子中的一员。 见李存没有立刻答应,韩嘉连忙将宣纸打开,然后小声加了句:“从未拿出来过。” 李存一眼扫过,却是一首《西江月》,填的可谓工整,放在整体水平不佳的外舍辟雍称得上是上佳之作了。即便拿到横街的太学内、上两舍去,也是中上的水平。 李存感激的看了一眼韩嘉。这时候带着之前写好的诗词文章,定然是为自己在文会上露脸准备的。这等水平的词作,李存相信韩嘉此时决然拿不出第二首来。而韩嘉此时为了帮自己,肯将之拿出,无论他出于何等目的,都值得他感激了。若是原主,此时应该已经接下,然后考虑事后该如何答谢韩嘉,不过如今,李存却是不需要的。 不待李存拒绝,前方已然传来一阵哄笑声。几人抬头一看,却是那常青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笑呵呵的说着什么。 李存两眼一眯,不用听,便知道他说道是什么内容。 果不其然,不待那常青说完,其四周的士子们便齐刷刷的向李存看来,那眼神中的玩味、鄙夷的意味远远多于好奇。 “果然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李存暗自想到。看来那日汴河旁的奇葩事,此前得有三成的太学生听说了。不过今日一过,估计用不了两天,大抵所有太学生都会知道了...... “李兄——”韩嘉将宣纸往李存胸前推了推,焦急道。 “韩兄,多谢了。”李存一脸感激的看着韩嘉说道。“不过这词却是不用了,放心!” 说完,李存缓缓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面向主位的程、秦两位博士,一脸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