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囹圄如何证清白(下)
曹和笙被问询一番,在案书上画了押之后,便被安排到一间偏厅去喝茶,待李存等人的审讯结束之后。曹和笙便施施然的走出了开封府衙的大门,当然,身后还跟着两个监视他的衙役。 府衙外早有曹家的马车等候,见曹和笙出来,便立刻有随从迎上,掀开车帘请之入内。 两个监视的衙役自然也不会怠慢,只见那等候的随从招了招手,当即便驶来一辆拉车以为营生的马车,停在了一旁。 待几人皆是坐好,马车便缓缓驶向城西的曹家宅院。 近得大门,便有管家相迎,曹和笙使了个眼神,管家当即便是明白,在进了大门之后便拦下了那两个衙役。 “两位官差辛苦了,些许心意不成敬意。” 管家从袖子内的口袋里取出两块拇指大小的银块向两人递了过去,脸上笑嘻嘻的说道。 “这如何使得?”两个衙役嘴上拒绝着,不过手上的动作倒是实诚的很,虚晃着推搡了一下之后,便紧紧的攥着那银子。 虽然曹和笙如今还未全然摆脱嫌犯的身份,但既然连周推官都亲自送他出府衙,想来是没有什么大事的。而且对方毕竟是这东京城中数得上的大商人,又是外戚勋贵,虽然远枝到没边了,但也不是他们两个小小的衙役可以得罪的。 故而,两个衙役很是清楚,所谓的监视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 那管家见两个衙役将钱收下,心中一阵鄙夷,不过脸上却露出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 “在下已遣人备好了酒饭,两位官差不妨移步?” “这多不好意思?如此就劳烦了……” 两个衙役相视一眼,然后跟这管家往偏厅而去。 而此时,曹和笙也回到了书房。 婢女上茶,曹和笙一口饮尽,然后身子靠道背椅上,闭目养神。 而管家在安排好两个衙役之后,也走了过来。 “听闻今日朝会之时,陛下一直沉着脸。”管家道。这东京城里城外的消息就跟个筛子似的,就连皇宫之内的秘闻也能传的人尽皆知,对于有钱而身份又不俗的曹和笙来说,消息来得自然也就更及时和准确了。 皇宋的朝会大致分为三种:大庆殿大朝会,一般是正旦、国有大事之时举行;垂拱殿视朝,允许宰相以下重要职事官参加,常有重要事务进奏;文德殿常朝。 其中垂拱殿视朝属于日常朝会的一种,皇帝接受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审刑院、请对官的奏事。大约在辰时退回大内吃早饭。 而文德殿常朝则是升朝官在文德殿举行常朝朝会,皇帝并不出席,只是走一个形式而已。一般在垂拱殿朝会结束后,宰相至文德殿宣敕,群臣列队。若果宣布皇帝不坐朝,则马上放朝,即朝会结束。 今日并非正旦,也非朔望日,按照历年的常例,官家是不大会上朝的,一众宰辅大臣也只需要一二位在文德殿当值主持朝会。但昨日大火半座开封城皆可看到,官家亦然,故而上了朝会。 “自然不会开心。”曹和笙将婢女打发出去,自己给自己斟了一杯茶,细细品了一口,轻轻一笑道: “官家意欲伐辽,这是京中人尽皆知的事情。自去岁末南方各路的粮草军资都在向京中汇集,以北伐辽之用。 可这伐辽的诏书还没下,官仓便被烧了两三个……” “想必反对伐辽的一干大臣们,必然会借此发难。”曹和笙放下茶杯,然后学着一位年迈的朝臣的声音道: “官仓失火,此乃天兆,意寓伐辽不吉呐!” “你若是官家,也定然不会开心的。” “东家说笑了。” 对于这个大逆不道的玩笑两人只是一个轻笑,便揭了过去。 “蓄意纵火,使广济、永丰、慧盈三仓付之一炬,十数万石粮草军械的损失,折合成钱银何止二十万贯!”管家早得吩咐,对于昨夜大火的损失,一时间甚至要比开封府衙更加清楚。 “钱银倒是小事,以那李存的本事,莫说二十万贯,即便一百二十万贯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曹和笙轻轻的摇了摇头。 “真正要命的,是官家的盛怒啊!” …… …… 东京·司农寺 司农寺在神宗之前并不太受重视,主官在上朝之时的序位还排在都水监的后面。但到了神宗熙宁变法之后,司农寺便成了推行变法的重要机构。如常平新法(即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保甲法等都由司农寺制订或执行。 而到了神宗去世之后,新旧党争几次反复,熙宁变法时颁布的许多新法都被废止,司农寺的地位便也随之再次下降。 “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司农卿候晔站在司农寺的正厅内,一脸暴怒的吼道。 司农寺的主官原本是判寺事,但在皇宋自神宗元丰改制之后,便改为了司农卿。而候晔,便是这一任的司农卿。 说起来,这候晔在司农寺已经有二十多年,从司农丞一步步的爬到了司农卿的位置,除了寺内那些个世代罔替的小吏,便没有比他“资历”更老的人了。 昨夜他赴宴喝的大醉,并未注意到城东大火的事情,谁知今日一早还未睡醒,便有内侍到其家,言陛下传召他入宫询问昨夜官仓失火一事——往常非朔望朝会的时候,在京的一干升朝官亦不需全部每日上朝的,而是轮替上朝,今日正是轮到候晔不需上朝的。 候晔当即便是一惊,酒意也全然醒了过来,连衣服都没穿好便急匆匆的跟随内侍往皇宫而去。 接着,便是被官家的一番训斥…… 从皇宫出来之后,候晔便急匆匆的往司农寺跑去。 结果到了司农寺,才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一个到达的,而少卿、丞、主簿皆不见踪影。 看着空荡荡的官衙,候晔自是一番大怒,砸了好些东西之后,才想起派人去城东探询消息,以及差人去寻一众佐官。 时至正午,司农寺的一干佐官们才衣冠不整、晃晃悠悠的到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