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红楼探秘在线阅读 - 第八章、《红楼梦》创作地点和创作时间之谜(8)

第八章、《红楼梦》创作地点和创作时间之谜(8)

    很显然,作者不愿再次遭遇“散”的命运,因为这个“散”意味着与历史的离散,与真事的离散,与自己梦想的离散。对于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来说,没有比这个结果更令他伤心,更令他失望,更令他气馁的了。正因为如此,他在书中和题壁诗文中都强烈的表达了“合”的愿望,表达了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信心。那株孤独绽放的兰花,不仅是其身份的象征,也是其这一愿望的体现。它所期待的“合”,即与画面中心的“菱花镜”之合,与六角形图案中的“早立子”和“龙”之合,当然也期待与《红楼梦》之合。

    书写者以“拙”自称,体现的正是大智若愚的特点。这个特点在《红楼梦》中表现得也很突出,我们不仅在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身上可以看到,在宝钗身上也能看到。作者对宝钗性格的描述,特别强调了其“愚”和“拙”的一面,他说:

    (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鬢儿,蜜合色绵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绵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盘,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所谓“藏愚”“守拙”,就是大智若愚的意思。宝玉对宝钗的戏,与宝玉对黛玉的戏遥相呼应,二者所体现的都是宝玉持镜自照的寓意。也就是说,宝玉眼中的宝钗和黛玉,实际上都是他自己的形象,所不同的是,一个是金,一个是玉罢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藏愚”“守拙”表面上看说的是宝钗,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形容。

    由此可见,题壁诗文中的“拙笔”与《红楼梦》中的“藏愚”“守拙”意思一样,都体现了作者以“拙”示人的意图,都表现了这部作品“藏而不露”的创作策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题壁诗文的书写者和《红楼梦》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十四阿哥胤祯。

    7、从时间上看

    题壁诗文除了有署名以外,还有书写上去的具体时间,它出现在第一首扇形诗的落款处,原文是这样写的:“岁在丙寅清和月下旬,偶录于抗风轩之南几。拙笔学书”。“丙寅清和月下旬”就是书写者书写上去的具体时间了。“清和月下旬”不难理解,指的是农历的四月下旬,但“岁在丙寅”就不好确定了,它究竟是哪一年呢?要知道,自乾隆以来有三个丙寅年,它们是:乾隆十一年(1746)、嘉庆十一年(1806)、同治五年(1866)。它应该是哪一年呢?有学者认为,“丙寅”指的应该是嘉庆十一年,理由是39号院原来是一个名叫“健锐营”的兵营,始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在此之前这里什么都没有,所以不可能是乾隆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