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扬国威
公孙衍发出求和的信号,令老谋深算的魏使有些迷惑。魏国为了谋伐赵国,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未立半点功业,就向敌人求和,这不像公孙衍的作风,也不符合公孙衍刚烈的个性。再者,与赵求和,他身为魏使,有何脸面回到魏国,见到王上。魏使心情凝重,眉宇高挑,道:“王上派我等入赵,伺机灭之。我等无功而返,如何对王上说之。公孙将军,除了与赵国议和,就有没有其他办法。” 公孙衍,见魏使还没看透目前的局势,心中只记得王上的旨意。魏王挑选的这位大使,比不上季大夫的才能。季大夫懂得适时而变,这位大使只知王命,却不知局势已然对魏国不利。公孙衍乃魏国人,让他一战成名、脱颖而出的是秦国。公孙衍在秦国名声鹊起,因与同出魏国的张仪政解不同,在秦国朝堂上几番争论又败给了张仪。再加上,他的孤傲的性格,使得秦公嬴驷及秦国诸臣远离。 公孙衍在秦国难以继续施展才华,又回到了母国的怀抱。公孙衍见昔日拥有霸主的魏国,向东连败于齐,向西被秦所辱,楚国也出兵攻打魏国。就连同出三晋的韩赵,也联合起来攻打他。魏国的国政、外交,一塌糊涂。若不是因为有霸主的根基,魏国早就被众诸侯国瓜分。 魏罂也时常仰头,道:“上将军去后,魏国再无将者,能替寡人排忧解难。” 公孙衍到了魏国,欲以一己之力变革图新,改变魏国颓废之势。公孙衍到了魏国,也颇得魏*任重用。公孙衍也发挥自己的才智,联合齐国,制衡秦、楚,改变不利于魏国的外交政策。在军事上也让韩、赵两国吃了苦头。但,魏国朝政,复杂多变,牵扯甚广。魏罂也不在拥有当年的雄心万丈。他空有一身经天纬地的才学,也不能大力施展。他在魏国行事,也处处受人掣肘。‘五国会葬,伺机灭赵。’这个谋略是他提出的。魏王虽将五国会葬军队,统一交给他指挥。但他行动决策,没有魏使点头,也难如心愿。 公孙衍吸了一口气,语调有几分寒透了心,道:“等到楚、燕两国递交国书,与赵修好。我们不但错失与赵国交好的良机。局势,对我们更加不利。” 魏使闻之,略加思索,觉得公孙衍之言,未免有点杞人忧天。魏使心想?没有楚国、燕国相助,还有齐国和秦国。伐赵大业,仍旧可成。公孙将军不战,却发出求和。是因为自己入赵境没有支持他伐赵的决策,而心生怨气。或者是魏国朝堂太小,容不下他。公孙衍打算离开魏国,投入到赵国的怀抱。 公孙衍,洞穿了魏使内心中的想法,直言不讳地说道:“大使,莫非将希望寄予秦国和齐国。” 既然被人点破,魏使也不加隐瞒,桀骜道:“齐国与我国是亲密无间的盟友,魏齐两国,也曾联盟进攻赵国,大败赵将韩举与桑丘。秦国谋赵,在四国之中,心智最坚。齐国和秦国都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怎会出卖我国。少了楚、燕,大事依然可成。公孙将军不战,选择求和。不知将军是不愿意战,还是不敢战。将军的谋略是真的为国家考虑。” “朋友就是用来出卖的。”公孙衍闻言,极力抑制心中的情绪,冷笑道:“只有朋友才会有机会出卖你。” 魏使闻言,心中颇为惊骇。他不相信,齐国和秦国会抛下魏国,与赵国单方讲和。公孙衍见他面容,是质疑自己说的这句话。 “我的谋略是否真心为国,天地日月可鉴。”公孙衍,也不多为自己解释,讪笑道:“秦国谋赵,表现最突出。大使,你就不觉得很奇怪吗?” 魏使,狐疑道:“公孙将军,有什么奇怪的。” 公孙衍,情绪波动,道:“秦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魏赵两国相争。最好的结局是魏赵两国成为死敌,他秦人才能坐收最大的利益。” 魏使不愿意被他高涨的气焰所压迫压,选择用提高音调的方式,来为自己壮胆,呼道:“邦交之事,由我负责。公孙将军,该怎么做,不用你教我。” 魏使选择了愚蠢的方式与公孙衍对话。公孙衍见他桀骜之色,心中愤怒难平,不愿与他多说,起身离去。留下魏使一人,独自对着忽明忽暗的灯火。 楚国、燕国使者一早入宫,直到夜幕降临,亦不曾回归。宫内早已传出消息,说燕、楚两国,上表国书,与赵修好。此刻,赵君正用美酒佳肴招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