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北朝世兵在线阅读 - 第十九章 令行禁止

第十九章 令行禁止

    大将军韦孝宽夜晚才到江北大营,来回巡查了好些天,对整个军府及新任世兵有了大概了解以后,方才安下心来,回到北荆州大营睡大觉。

    睡到天蒙蒙亮,就被一阵又一阵的帮子声敲得没法安眠。眼下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南方的线报全是王僧辩和陈霸先的消息。今日如果不能尽快处理,那往后的各个阶段都会一拖再拖,没法按时进行。哪知越到这个时候,便越有人添堵。

    “来人,去看看外边什么动静,怎么不老实种田?”脱衣嫌冷,穿衣又觉得睡的不舒服,犹豫徘徊之间,半睡半醒。

    那将轻吼了一声诺,倒履退了出去。

    汉家的将管理汉家军队的事,历来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制度。不过宇文泰开创军府制度以后,汉家的将领都要改姓。比如李虎赐姓大野氏,杨忠赐姓普六茹氏。

    不单单是高级将领,就连底层汉儿都要改姓,一般都是跟随着自己主将的姓氏,比如赵烈的军主赐姓达奚氏,那从其军副开始都要姓达奚氏。

    不过目前世兵作为一个暂时的外编,还没彻底融入府兵的范畴,虽然宇文泰募兵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填充府兵。

    敲打帮子的声音很大,一般只需要一个人,声音就能传出半里左右。如果方圆十几里都是人在敲打,恐怕就在旁边的大营里听,会像后世的机场一般吧。

    人们传播这种劳作方式非常快,善于学习,自古以来便是人的天长(天然长处)。改进也是非常迅速。

    从队主翻一块土,赵烈紧跟其后敲帮子,演化到先用半天挖坑,再用半天敲下种子,速度演化飞快。耕种速度也异常迅速,江北四大营的其他三营还未耕完一半,北荆州大营已经埋好了种子,准备浇水平地了。

    韦孝宽望着青青山川映衬下的二十万顷良田,心中莫名感慨。手里握着这柄弯曲的恰到好处的帮子,良久无言。

    别小看了这么个小东西,它是一种智慧的代表。虽然它比之于机械化的物品的作用九牛一毛。但是却是轻巧灵便中的上乘之作。甚至沿用到赵烈小的时候,方才渐渐消失。

    “这物件可是郑氏郑诩制作?”韦孝宽眉毛很浓,杀气很重,虽然面目很是祥和,但是常年的征伐,让他有一种莫名的、不怒自威的气质蕴藏其中。

    左右纷纷摇头,那仪同却凑上前来仔细打量这个物件,方才说道:“并非郑家子作为,我听得前几日有一营卒,是新充的世兵,祖上木匠手艺很好,这几日看众人埋头插秧苦累不说,还要费很大的周折方才能把种子埋在地下。他便做了这个物件,听说叫‘帮子’。他们都说打起来邦邦响,所以才有这么个名字。”

    众人都是一番赞许,夸赞这等物件小巧灵便,便于携带,并且可以就地取材,制作也不拘泥于古法,所以值得推广。

    韦孝宽却没有太多表示,倒是对这个士卒的名字很感兴趣。仪同官下的兵曹有详细的人员造册,查出来姓赵名烈,先父隶属于尉迟公部下,入蜀时候与当地獠人发生冲突,被推下栈道,尸骨无存。

    仪同望着韦孝宽的脸,小心翼翼地旁敲侧击:“此子虽然年少,倒也是个好手,将来用起来,兴许能发挥更大的用处。”韦孝宽恩了一声,而后说道:“这个功劳记在郑氏郑诩的名字下。”

    仪同官作揖良久,方才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他身后一众大小官员面无表情,显然对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南北几个朝堂,为何都没有寒门的士子能进入朝堂做事?如果不是如此维护,哪能有世家的江山永年?

    厮杀出来的功劳?笑话,没有哪个士卒是真的抢了大人物的尸首成了万户侯的,虽然都这么传言。当年项羽自刎,一群人争抢他的尸首四肢,一共几十人抢夺,最后杀的只剩下六七个人,而且都是武将,没有士卒。

    从最底层做起,得有一个吕公一样的丈人,方才有刘邦起家的资本。哪怕是守城门的卒子最后做了皇帝,也是要有一个大家闺秀的惊鸿一瞥,方才有了他飞黄腾达的那一天。

    纯纯的寒门,想起家太难了。

    赵烈傍晚忙着修理农具,他有些许经验,但是还不足以堪任木匠的重责。将来如果修起了冲车、望楼,该如何是好。如果修补不成,还不得让那些老匠人笑话死?

    同行相轻,两个不相干的人在一起,倒显得很是默契了。而两个同行在一起,就会用各种手段竞争,最后不欢而散。赵烈没有这方面的能耐,自然就不愿意踏入这么个泥潭。

    傍晚,队主跑过来专门安慰他,怕他因为年轻,一个不服气就惹上了大麻烦。这种事情没有的理说的。“朱门酒rou臭,路有冻死骨。”而朝堂所能做的,不过是找个没人的地方,草草掩埋了事。这种政策,叫“掩骼埋胔”。就是专门找地方把尸骨埋了,就已经算是体恤民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