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活在明末夹缝中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山寨工业化进程

第四十一章:山寨工业化进程

    平阳府的激战正在进行时,十月底的落梁山正在进行一项项紧凑的改造。

    万亩田地在柳莲清的管理下,一间间大棚下种。

    南山平整场地之后,被邓大虎带着人盖起一间间宽敞而整齐的屋舍、青石板街道、生活排污渠、还有集中澡堂、公厕。

    新城城墙上也架设好一幅幅守城弩。

    在唐溪东还顾不上寻找东西代替牛筋来做弓弦的时候。

    随着三千流民上山的那个秀才许三省,已经指点工匠用麻线和兽皮代替了牛筋做成了弓弦。

    唐溪东也是无意间看到城上的一幅幅架设好的守城弩,惊诧之下询问工匠才得知。

    找到正在工匠坊和铁匠混在一起的许三省时,唐溪东很是诧异,一个秀才竟然喜欢摆弄工匠物件,当然他唐溪东是个例外,此刻竟然让他这个例外发现了另一个例外。

    想想这个时代,一心苦读四书五经,整日做八股文的书生,一般都是清高之人不会接触这些工匠的活计的。

    唐溪东细细询问之后,才得知许三省从师陕西号葵心先生的王徵,王徵喜爱西学,对于西方传教士传来的很多“奇yin怪器”都有研究。

    许三省自幼跟随王徵求学,自然对于机械原理之类的东西很有研究。

    唐溪东并不知道王徵何人,如果知道的话,一定会备有好感,要知道此人在后世很有盛名,生前著有《诸器图说》和《奇器图说》等多部记载先进科学技术的著作,在这个时代,可是有数有名对于西方有所了解的大明官员。

    王徵此时还在扬州任官,许三省算是其名下弟子之一。

    和许三省交谈一番,唐溪东便发现此人对于机械原理很有见解,甚至懂得大明现有火器的制作。

    这样人物,自然不能闲置,唐溪东当即任命许三省为山寨工匠坊管事,负责器物制作。

    虽然看不起大明此时落后劣质的火器,但唐溪东绝不会不自己发展制造火器。

    等到以后把钢铁炼出来,他就准备打造一批先进于这个时代的热武器出来,而许三省届时必然要重用。

    落梁山连队的训练强度一直不曾减轻,在两边城墙都建好之后,唐溪东便让李上全带着人分成两队,分守两边城墙,而后相互演练攻守,做好以后外敌来袭的准备。

    而最近山寨前前后后又收留不少流民,人口已经突破八千。

    在所有的一切都在稳步进行之时,唐溪东开始准备打破山寨工业基础为零的局面。

    第一步,便是建造炼焦厂。

    炼焦厂在后世那个时代,基本上哪个城镇都有几个,唐溪东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自然知道炼焦的方法。

    后世炼焦窑各式各样都有,最初的时候,劳苦大众都在摸索,经过那个大运动时代之后,慢慢技术变的成熟。

    唐溪东不敢保证自己做出来的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在正是建窑之前,唐溪东还是带着几个泥瓦匠师傅先行建窑实验。

    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建造洗煤池。

    洗煤池的作用在于将煤和煤矸石分离出来,还有一点便是将煤块和泥煤分离。

    洗煤池的作用很重要,煤矸石分离出来,在粉碎之后,可以用于砖块烧制的掺料。

    而泥煤清理出来之后,可以用来做煤球。

    分离出来的煤块用来炼焦,一是运输便利,而是利于成焦成块。

    洗煤池,其实就是一个修建起来的大水槽子,上口地势较高,下口为沉淀池,中间有多个水槽,便于工人分拣煤块和矸石。

    煤料随着水流的流动,开始向下流动,煤块和矸石质量不同,便可以通过水流的浮力来分离出来,最后沉淀在沉淀池的便是泥煤。

    水槽要大,水流要多,后山无水唐溪东不得不将洗煤池放在山下的小溪边。

    挖下一个斜坡,让泥瓦匠按照自己的设计砌筑水池和水槽。

    然后让工匠在溪边砌筑一个闸门,需要用水时,用搅把将闸门提起,不需要时再关上。

    同时为了节省水流,唐溪东又派人在最后的水池中空开挖一道水槽,随着地势重新混入下流溪流。

    洗煤池基本上不用实验,除了没有防水材料,技术简单,cao作方便。

    但唯一不好的就是,洗煤池在山下,唐溪东思考之后,还是觉得将炼焦厂的厂地重新规划在山下,毕竟在运输条件简单的这个时代,要把煤运下来,从洗煤池分离,再运上去,在炼焦厂火炼,有些太过于劳师动众浪费劳力。

    想一想炼焦厂之后可是要用到官道对面的石灰和旁边边的溪水的,唐溪东觉得炼焦厂重新选址后,是最理想的地段了。

    而且溪流在两山之间的狭谷,这里风大,也省了之后炼焦窑盖起后,还需要重新做风箱向窑内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