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愚计
楚人一旦激动,九头牛也拉不。对其诉诸利害是无用的,只能顺着他的性子慢慢劝解,让他慢慢冷静。可惜,接连的胜利下,没有一个人能够冷静,原先赞成撤至江东的人也渐渐觉得可以凭借大梁以及魏境长城固守淮上。 然而在熊荆眼里,淮上却是无险可守的平原,大梁只是守住了主干道,魏国紧挨着秦国东郡的大宋郡,流经陶邑的荷水拐向南面,与泗水在靠近楚魏边境的鲁地交汇,泗水直通彭城,又经下邳流入淮水。 这是大梁控制外的一条河流,顺着它秦军可以威胁彭城。即便这条河流也被楚军控制,大梁以东到大野泽这一段、大约四百里无险可守。大梁以西同样如此,魏长城外与韩国交界的上蔡郡一样无险可守。 如果秦军以陆路由魏国的上蔡郡、大宋郡分左右两路推进,那大梁、陈县、项县的防守将毫无意义,它们将被孤立在战场北面。熊荆很不解项燕为何不明白这个道理,难道因为封在了项县他就要战死在项县? 夜色已深,熊荆按下急召项燕的冲动,继续和郦且讨论军务,待第二天睡醒,他才派人持节召见项燕,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禀告大王,宗庙陵寝皆在项,故臣不愿至江东。”正寝内,项燕如实相告。 “项城可以守住?”熊荆没有直接反对,而是换了一种问法。 “不能。”项燕摇头,但他又道:“虽不能,若秦军要拔项城,当死二十万。” “二十万于秦国而言,不过九牛一毛。”熊荆叹道。“或许,这二十万并非秦人,乃是魏人,或是赵人、齐人。秦国倍于我,士卒多余我,我军死一人,秦军当死十人,项卿以为在淮上与秦决战,交换之比可达一比十?” “大王,未战而退,耻也。臣可退,士卒不退,奈何?”项燕很自然的提起了楚军士卒。“国人尽迁江东,非无田无产者,不愿也。士卒皆闻江东瘴疠之乡,彼等与其退守江东,不如与秦军一战,死则死矣,宁可死国。” “江东怎是瘴疠之乡?”熊荆失笑,但想到陈县就被中原认为是夷夏之交,又有些无语。 “臣闻大王欲率郢师由海路攻伐临淄,海虽凶险,然郢师初胜,士气大涨,无不可也。”项燕再道。“越海两千里攻临淄之师,却要未战而退至江东,大王以为常否?” 项燕的反问让熊荆神情一怔。这确实是个问题,一支能越海两千里进攻敌国国都的军队,岂能未战而退至千里之外? 楚军绝不是孙子兵法里所说的‘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的那种军队。吴起曾说过,对付楚军要‘袭乱其屯,先夺其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战争,其军可败。’ ‘气’是很关键的。有‘气’的楚军,没‘气’的楚军完全是两种表现。有‘气’,千里跃进,以一当十;没‘气’,那便全军皆惊,士无战心、卒无斗志。 “项卿何以教不佞?”熊荆忍不住苦笑。他的子民只会狂飙突进,绝不会未战而退。他苦思数年的江东、岭南计划算是白瞎了。 “臣亦知当退至江东,然”项燕也如熊荆那般苦笑。“为今之计,不如以攻为守,与赵国一南一北牵制秦军,如此天下或可守。” “赵人不安好心。我若攻秦,秦人攻我,赵人必不救我也。”熊荆道。项燕不止一次提出这个想法,但都被诸敖否决。 “然我有舟师之利。”项燕再道。“秦若伐我,不可得。” “粟米如何?”熊荆说起粟米。“秦若吞魏,再由上蔡郡、大宋郡攻我,淮上诸县皆为战场,军民何以食?” “大王谬也。”项燕道。“与其他日倾全国之兵和秦人于淮上决一死战,一分胜负,不如今日令秦人再伐我,以使淮上庶民退至江东,日后在江东再与秦人死战。如此赵国亡国可缓,秦人灭赵最少两伐,多则三伐,与我有利也。” “啊?!”熊荆吃惊的看着项燕,他今日才知道项燕竟然是这样想的。 “此臣之计也。臣愚,仅有此计。”项燕对着熊荆揖了一记,语态平静。 “再无他计?就不能、就不能全军而退?”熊荆犹豫了半响,才再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