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捐
“那咱们就不赚钱,工厂赚来的钱,咱们捐给村里修路修学校?” 苏华年的三个儿子不遗余力地劝道,他们都看出了苏华年对家乡的执念,生怕他像另一位大华侨一样将全部身家都无偿捐回家乡。 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南洋华侨都爱国爱乡,但有一部分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执念,是他们这些后人完全无法理解的。 对苏华年的几个儿子来说,只要能保住在国外的产业,拿一部分钱回乡折腾,不管工厂的前景如何,都是划算的,就当是花钱哄老爷子开心好了。 苏华年十分挣扎,陷入了沉思,刘好好并没有来打扰他,她知道他需要时间思考,不会这么快就轻易允诺,她可以淡定地和那些重利的商人谈条件,却没有办法去利诱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 她之所以一来长福县就把宝全压在他的身上,就是因为她了解他的人品和为人,长福县后来的国际大港就是这位老人一手投资建设的,他为了长福县的发展国内外地奔走,比他们这些本土的官员还要上心。 如果没有他,长福县只是一个完全依靠外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富县,可以说是他创造了长福工业区,让一个县从此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这样的老人无疑是值得敬重的。 刘好好前世并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因为等她有资格和他打交道的时候,他已经驾鹤西去了,但是他为长福县所做的事已经成为了传说。 当初在长福县办工厂是后来苏华年回乡考察了十几次后,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刘好好的出现只是把时间提前了,所以她有把握他迟早会答应。 这一次,苏华年最终还是对刘好好的提议不置可否,只是在临走之前请村里组织建设电站,架设电线,并出资给每家每户安装电灯,请刘好好帮忙将县里自来水厂的水管接到村里,让村里每家每户都能喝上自来水,一应费用全部由他负责。 同时还购买了拖拉机、抽水机、电动打谷机给村里使用,因为国内的化肥、农药紧缺,又特地从海外购买了化肥、农药,分给村里的每一户农民。 还给村里的小学修了新的校舍和cao场,给镇上的中学捐建了教学楼和图书馆。 这些零零碎碎的加起来总共捐了一千万出头,顿时震惊全县。 长福县的华侨很多,而且不乏把持南洋经济命脉的巨商,苏华年甚至不是最有钱的一个,却是迄今为止在长福县捐钱最多的一个。 这样的大手笔把清口村的村长林贤良都吓得说不出话来了,苏华年的儿子上次回国,不过只是捐钱修了祖坟和祠堂,他本以为苏华年是个普通华侨,不明白刘好好如此热情周到的用意何在,却没想到苏华年在临走前来了这么惊天动地的一手。 苏家为什么前后两次态度相差如此之大,众人觉得这一切都和刘好好有关,毕竟她从一开始就在苏华年身上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班子私下里也议论过,觉得她热情得有些夸张了,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华侨,长福县每年这样的归侨也有几十个,也没见她这么上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