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天下之吭(九)
顾绛点评:诸葛亮建议刘备夺取西川,跨有荆、益两州,从而使刘备确立政治上的优势,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获得军事上的依托,这种思路从表面上看正确无比。顶点小说 但是,福兮,祸所依。在这辉煌的正确下面,正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影。 错误之一:一厢情愿,低估对手 首先,低估了刘璋集团的抵抗决心。 刘璋集团是以四川士绅豪族为主体的半松散型联盟。它以刘璋为共主,其中许多重要人物拥有个人利益和自主行动能力。但极少数人勾结刘备集团,如张松、法正等人,并没有影响到大多数人的选边。 这些人清醒地认识到,刘璋引刘备为外援,那不过是引狼入室而已。一旦刘备入主益州,必然会使益州变成乱世中的一极,从而加重益州的负担,损害益州的根本利益。因此,即便有刘璋本人的干扰,刘璋集团仍然对刘备的军事进攻进行了坚决抵抗。 在得知刘备损失惨重之后,诸葛亮为了实现他在《隆中对》中占领益州的基本规划,不得不亲自出马,以自己、张飞和赵云各领一只人马增援刘备。为此,他不得不向孙权重申“借荆州”的承诺,并大幅消弱荆州驻军,仅仅留下关羽守备荆州。 即便两军合一,刘备和诸葛亮依然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才拿下成都,逼得刘璋出降。 曹cao和孙权两方则利用这三年的时间,获得了休生养息重整军力的宝贵机会。 三方再次见面,必然又是一场大战。所以,取益州,是一个三方各取所需的交换,并非仅为刘备单方面获利。 其次,低估了曹cao对刘备的必除之心。 曹cao以汉相的身份挟天子以令诸侯,至死不曾取代汉祚。刘备高调宣称汉室正宗,称呼曹cao为汉贼。降刘璋、代刘表,刘备的所作所为自然让曹cao咬牙其次,必欲除之而后快。 同时,曹cao曾与刘备同朝为官,对刘备这名出身寒微、起身草莽的的人的野心和能力知之甚深。他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cao耳”,既是试探,又何尝不是一句肺腑之言;刘备闻之大惊失箸,正是因为心中有鬼。 刘备攻取西川,曹cao立即正确判断出了刘备的战略意图以蜀为基,夺取关中,称帝长安。 但那时曹军尚在修整补充,又有孙权掣肘,只能无可奈何看着。但三年后,当刘璋出降时,曹cao便亲率大军攻占汉中,一举降伏张鲁。 汉中为蜀地咽喉,曹cao卡住了刘备的咽喉,刘备不得不争。 就此开始,蜀汉与曹魏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汉中、陇右之争,形成了三国时期最激烈的主战场。诸葛亮“不与曹cao争锋”的建策完全落空,变成了他个人的一厢情愿。 再次,诸葛亮低估了孙权对荆州的必夺之心。 荆州对于刘备而言,是个扩展实力的地方,是个攻打北方曹cao的进攻出发地。然而荆州对于江东的孙权,那就如汉中之于益州一样,是个生死攸关的咽喉。 为什么? 因为荆州就是江东头上悬着的一盆水。不是冰水,就是开水。 孙权可以在合肥与曹cao反复争夺,因为合肥属于长江流域,吴军可以凭借舟楫水军的优势,利用合肥毗邻巢湖的地形特点,四面出击,灵活打击魏军,消耗魏国的实力。 然而面对荆州以及更上游的益州,孙权没有时间和实力来做持久之战,必须一击致命。在蜀军增援翻越巫山出现在江汉平原之前,彻底消灭关羽的军队。 孙权耐心等待着,等待着骄傲的关羽犯错。终于,关羽开始北伐了,在襄阳陷入旷日持久的攻城战,同时把后背暴露给了孙权。 孙权没有错失时机,他突然出手,打了关羽个措手不及。最终,关羽在曹cao和孙权的联合绞杀下,英雄末路,走了麦城。 错误之二:逆势而为,有正无奇 所谓“势”,天时、地利、人和也。然而不幸的是,数场大战,诸葛亮都不得不逆势而动。 赤壁大战,以下游的江口水军对阵上游的赤壁曹军,是地利上的逆势;隆冬季节,西北风为顺势,东南风为逆势,是天时上的逆势。 攻取四川,以下游伐上游,是地利上的逆势。 七伐祁山,以低地攻高地,以山地攻高原,还是地利上的逆势。 既是逆势而为,须得奇正相依,虚实结合,利速战而弃持久战。 诸葛亮长于政略,短于军略,本不善以奇谋争胜。可他在《隆中对》中,偏偏制定了一个处处逆势而动的战略,以至于《隆中对》中的美好设想处处落空。 他曾经满怀诗意地幻想:“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可当他率蜀军出四川经汉中攻祁山之时,“箪食壶浆”没见着,反而见着了魏军的坚壁清野。 蜀军士卒补自蜀地,粮草运自汉中,遥遥两千里。经年征战,兵疲马乏,粮草不济。魏军即以城池要隘为凭,先是坚守不战,待到蜀军粮草匮绝,疲惫不堪,再行大举反击。是故七出祁山,有正无奇,皆是无功而返。 而曹魏集团凭借关中有利的地势,以守代攻,以逸待劳,逐渐消耗着益州有限的人力物力。最后诸葛亮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