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谋划陕西,剿与抚
对于短短时间内,阁部诸臣捐出的三万两白银朱建还是相当满意的,虽说对于偌大的三边而言,三万两白银那不过是杯水车薪。 不过对于朱建而言,这主动捐出三万两白银至少还能说明一个问题,那便是皇帝对于群臣而言,那种威慑力、控制力当是存在的。 而且阁部捐出三万两白银之后,阁臣们却是向朱建提出一整套朝臣捐款方案,更是让朱建心中欢喜。 当然对于朱建而言,欢喜的不一定是捐赠的多寡,反倒是可以借此机会对于帝国官吏系统来摸一摸深浅。 “稚文,京中大小官吏捐款之事可有阁部与朕联名发出,切记!文书中告诫官员们只需量力而行便可。” “是,陛下!” 而就在朱建将银两一事交代清楚之后,众人中却是有一人无不悲痛道。 “陛下!臣听闻,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故而臣斗胆恳请这银两却是不可就这般轻易发放下去啊!” 闻声而去,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武陵侯杨嗣昌。 只因之前一直处于悲痛之中难以自拔,如今闻听皇帝要将银两救济陕西等地,心中却是大骇,忙是道。 “哦,文弱何出此言?” 对与杨嗣昌所言,朱建思忖片刻,却是亦能猜出个大概。 那便无非是个‘剿’与‘抚’的一个论证关系! 只不过朱建却是还想听听杨嗣昌的一番言语。 “陛下,臣以为此般草率将朝廷银饷下发,当是不可,微臣先父便是一味沉迷于安抚这些流盗,却是忽略了这些人那都是养不熟的狼崽子,所谓有奶便是娘!朝廷有钱给这些人的时候,这些人便会接受招安,而一旦失去喂养这些吃不饱的狼崽子所需要的银钱,这些个狼崽子很可能便会反咬一口,先父正是栽于此事之上啊!” 闻听杨嗣昌所言,朱建却是笑道。 “文弱,你却是误解朕了,饮鸩止渴的道理,朕又如何不懂?那些个流贼多是养不熟的狼崽子朕又岂能不知?只不过朕内库银饷一急满朝文武将要捐献的银饷朕可不是为了招安那些个反复无常的流盗头子用的,朕之银钱那是给我帝国那些生活维艰的百姓用的。” 朱建的话说的很是明确,钱不是用来招安的,而是救济大明帝国子民用的,至于那些个流盗们,若是放下武器,做回帝国的百姓,这钱自然会有,而至于那些个烧杀抢掠之辈,冥顽不宁之徒,朱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杀无赦! 闻听皇帝所言,杨嗣昌却是半响无语。 片刻之后,却是躬身道。 “陛下,是臣误解了!” 而面对杨嗣昌此言举动,朱建却是一把握住杨嗣昌的手沉声道。 “文弱,朕想听一听,关于陕西流寇之事,汝有何见解?” 面对这皇帝那般殷殷希冀的眼神,杨嗣昌面色却是有些凝重。 事关天下社稷,当容不得半点马虎! 杨嗣昌深深明白其中的道理,故而面对皇帝此般问来,对于他杨嗣昌而言,那定当是慎之又慎。 半响之后,杨嗣昌却是开了口。 “陛下,微臣以为,现如今陕西流寇四起,乃是苗头,陛下当是乘此机会,杀一当此敬百!以雷霆手段,扑灭这股苗头,之后,陛下便是可恩泽天下,加以抚恤,从而使得天下人皆是知晓叛离当诛,归服王化当是正道!” 对与杨嗣昌此言,朱建却也是听得明白这其中的要点。 简而言之,那便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另外一种说法,只不过朱建所求之法,乃是胡萝卜与大棒一同用之,而杨嗣昌之法则是先大棒,打痛了之后再给胡萝卜。 不过此法在朱建看来,却是有些不妥。 若真是一阵大棒胖揍,这大棒的效果不但没有,若还是给人一种窒息感,让人看不到任何一点希望,从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那便将会是得不偿失。 思及此处,朱建却是道。 “文弱,朕以为汝刚刚所言,却是有一弊端,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若果真是先一顿打压,让本就是绝望中的人看不到存与亡之间何谓顺天,何为逆天?那岂不是违了天和,故而朕看来,这打压之中,当是应给与其一丝希望,让他们在绝望中战栗中感到整个帝国、还有朕并没有抛弃他们,却是岂不善哉?” 对于朱建这席话,杨嗣昌初次听闻却是愣了愣,不过想他杨某人那也是一代大才,自然听得明白皇帝这番话中的寓意所在,故而却是道。 “微臣惭愧,今日闻听陛下所言,方知何为治世良言。” 对与杨嗣昌这一不动声色的马屁,朱建却是笑了笑,忽的面色却是有些凝重道。 “文弱,若朕欲要让你为朕去执掌这征伐之杖,你可愿意?” 皇帝的话在明确不过,那便是让自己出镇三边,对于这一点杨嗣昌又如何不心知肚明。 只不过父亲刚过世,这三年守孝那是人之纲常,何况乎杨鹤对杨嗣昌而言,那种亦兄亦父亦友的特殊情感,可断非一般人能够理解的。 当然,杨嗣昌心中却是也还有另外的顾虑所在,那便是父子二人接连督师三边,尽管是皇帝任命,但一旦久不见成效,却是难免贻人口实。 说这父子二人久镇三边,迟迟没有半点功绩,久居此处,怕是早有不臣之心。 要说这闲言碎语,杨嗣昌倒也不惧。 不过这样一来,他人污蔑他死去的父亲,他却无能为力,却便是不孝。 若真是久不见成效,有负圣托,却是不忠。 杨嗣昌不是担心自己的能力,却是担心那份托付身后的沉淀,他杨嗣昌到底能不等承受。 而另外,父亲身殒此处,杨嗣昌却也是担心,自己被情绪所控制,而掌控不了之前朱建所说的那个‘度’。 也便是大棒与胡萝卜的使用当是如何的‘度’! 想到这些,杨嗣昌心中亦是有了计较。 “陛下所托,臣本该是肝脑涂地,何况臣父命丧此处,臣也想替父报仇,一雪前耻,然而臣父刚刚去世,三年守孝之礼乃是圣人所言,臣却是不得不暂避朝堂,不能接受陛下所托,还请陛下恕臣有违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