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仙侠小说 - 大禹治水奇遇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鲧盗天帝息壤治水

第十一章:鲧盗天帝息壤治水

    大禹带着玄弓、黄戈二人从西岳华山下来,来到了风陵渡。

    风陵渡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黄河两岸人民往来黄河都从这里渡河。渭河从西边一路流淌千里,流到风陵渡汇入了黄河。黄河从北面奔腾而来,到这里接纳了渭河,然后甩了个大弯,折向东方流去。因为这时天下洪水泛滥,黄河自风陵渡向东的河面已有十几里宽阔,两岸之间不辨马牛。

    传说这风陵,乃是黄帝的大臣风后的陵墓,风后在黄帝与蚩尤大战时战死疆场,皇帝将他埋葬在黄河渡口这里。起了一座高大的陵墓。人们管它叫做风陵。因此这个渡口便被叫了风陵渡。

    现在的帝都在河东,崇伯鲧治水在黄河中游。所以,大禹决定,自己也要过河去。

    过黄河的交通工具是羊皮筏子。羊皮筏子,是黄河两岸人民发明的一种天下独一无二的渡河工具。就是把整个羊皮,剥成一个皮筒,再用绳子扎住四肢和头尾。然后往皮筒里面吹满了气,使羊皮筒鼓胀起来。就做成了这种羊皮筏子。

    一只羊皮筒就是一只筏子。人爬在上面用手划水就可以渡黄河。也可以是将几只羊皮筒并排联在一起,绑成一个小筏子,乘坐几个人过黄河。也可以是十几只、几十只羊皮筒联在一起,做成一只大筏子,乘坐十几个、几十个人过黄河。

    坐这种羊皮筏子过黄河,既平稳,又安全,风吹浪打也不会翻船,也不会沉底。千百年来,往来于黄河两岸的人民就靠这羊皮筏子过河。

    大禹站在羊皮筏子上,仔细观察黄河。但见黄河真是名符其实的黄色的河,像一条黄色的巨龙伏卧在中原大地上,滚滚河水,卷着泥沙奔腾咆哮着向东方流去。

    过了黄河,本想奔帝都去寻找父亲,可是到了东岸打听。都说崇伯在黄河的中游治水,很少到帝都来。

    大禹听说父亲不在帝都,于是就决定不去帝都了。而是沿着黄河一路向东,一边考查黄河水情,一边到中游去寻找父亲。

    沿途看见了很多已经筑成的的防洪大堤。一打听,人们都说:“这是崇伯用“息壤”筑成的河堤,九仞高的河堤已经将滔滔的洪水挡在了堤外,洪水快要被治服了,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了”。大禹听到这些,也很为父亲高兴。

    可是越往下游走,所见到的情景就越不乐观了。水势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洪水裹着黄沙在堤外奔腾、咆哮,冲涮着大堤。大堤跟洪水比起来,显得是那样单薄,岌岌可危。

    这些挡水长堤就像城墙一样,将洪水挡在了堤外。有的几里长,有的几十里长,还有绵延几百里长的。大禹心想,一但有抵抗不住洪水冲涮的危堤险段决堤,后果将不堪设想。

    大禹沿着黄河一直走到了大河村。听人们说,崇伯就在这里治水。三个人非常高兴,一边走一边打听来到了崇伯正在筑堤的工地上,大禹远远地就看见了父亲。

    只见父亲又黑又瘦,头发蓬乱,胡须枯焦,衣衫破烂,简直就像一个叫花子。风风火火地正在工地上用“息壤”筑堤。

    只见父亲先是仰头、拱手向上天祈祷状。祈祷完毕,伸手到篮子里抓起一把“息壤”来,扬起手来“唰啦”一声向洪水中一撒,从洪水里立刻“呼隆”一声升起来一堵堤坝,就像用泥土夯筑的城墙一样,把洪水挡在了外边。

    随着他一把、一把的将“息壤”撒进洪水里,堤坝也从洪水里不断地升起,不断地向前延伸,不一会就筑起了一道长堤。真是神奇无比,大禹三个人都看呆了。

    到这时大禹这才明白。原来父亲说的治水的绝秘方法,就是用“息壤”筑堤,挡住洪水。

    崇伯鲧也看见从远处走来了一个少年公子。十二、三岁的光景,风度翩翩。在他的身后跟着两个大汉。再望身上看,只见他还戴着孝。

    等少年走到近前,再定睛仔细看。原来那少年公子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儿子文命。这才放下手上的工作。

    崇伯鲧自从离开家门出来治水,已经有七个年头了。这七年来,从未回过家。他走的时候儿子文命才五、六岁,还是一个孩童。如今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翩翩少年。英俊、挺拔、魁伟,很像自己年轻的时候模样。

    鲧端祥着儿子,百感交集,再看儿子身上带着的孝。这才记起,几个月前确实接到过一封家书,说是莘嬉病故。自己因治水公事在身,忙得根本顾不上回家,甚至连信也未回。

    如今儿子找到了工地上来,崇伯鲧这才猛然想到,自己做为丈夫,做为父亲,亏欠了家人的太多了。

    大禹给父亲行过了礼,把母亲临死前说过的话对父亲学说了一遍。

    鲧叹息了一回,说道:“唉,我是亏欠你母亲的太多。现在,我只能努力工作,早日治服洪水,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了。今天你来了很好,就跟我一道治水吧”。

    大禹又把玄弓、黄戈引见给父亲,说道:“这两个是我小时候的伙伴,这个是猴蹬,现在叫玄弓。那个是泥鳅,现在叫黄戈”。

    玄弓、黄戈二人向前,给崇伯行礼。说道:“晚辈给崇伯大人请安了。”鲧拍了拍二人的肩膀,说道:“好啊,好啊,都长成大小伙子了。你们来得正好。治水又有新生力量了”。

    从此以后,大禹便带着玄弓和黄戈二人,便跟随在父亲身边,给父亲当个帮手,协助父亲一起治水。

    崇伯鲧是一个极具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把治理天下洪水的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时时把朝廷的重托和百姓的信任,当作鞭策自己的皮鞭。

    受命治水以来,头脑中想的只有治水二字。日日夜夜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早日治服洪水,让百姓们早日返回家园,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中原大地的洪水到处泛滥,因此筑堤拦水的工段也有多处。崇伯鲧一个人要同时奔波于好几出工段之间。每日里忙得脚不沾地,焦头烂额。可还是四处告急,险情不断。

    有一天半夜里,刚刚筑成堤坝的工段上发生了险情。随员把崇伯鲧喊起来。崇伯鲧来不及穿衣服、穿鞋,就披上衣服,光着脚丫子就望外面跑去。天黑路滑。摔倒了,爬起来再跑。赶到遇险的工段上,急忙抓了两把息壤,扬进了被洪水冲毁的长堤缺口处,这才保住了堤坝。

    平日里崇伯鲧更是忙得要命,顾不上吃饭是常事。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大禹发现,父亲治水只是采用“息壤”筑坝一种方法。就是所说的“水来土堰”。

    父亲说,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的午时,都要派得力的随员竖亥到去到豫州之南,云梦泽北岸。派长辛到冀州之南,太行山之阳。分别盗取天帝藏这两处地方的“息壤”,用来筑堵水长堤用。

    长辛和竖亥二人都是崇伯鲧的得力随员。二个人都生的身高腿长,长辛身高二丈一尺,竖亥身高二丈二尺。二人以善走著称,并且办事干练。

    因为息壤是天帝的神物,并且每次盗取来的数量有限。因此,盗取来的息壤被崇伯鲧视为无价之宝,只由自己来保管。又因为只有读过天书的崇伯鲧一个人懂得使用的法术和咒语。所以只能由崇伯鲧自己一个人来使用。

    因为崇伯鲧分身乏术,所以各个筑坝的工段都要他亲身到场,亲自使用息壤,真是让他累折了腰,跑断了双腿。

    大禹认为,父亲用息壤筑坝的治水理念与自己二位老师所教导的以疏导为主的治水方法大相径庭。于是便向父亲进言道:“我的二老师华夏子和后土都教道我要“顺水之性,不可与洪水争势。”“只可疏、导,不可堵、截”。

    可是父亲的治水方法就是堵和截,怕不是长久的办法。

    况且,前日我从上游一路走来时,看到父亲所筑的堤坝与汹涌的洪水比起来,显得是那样单薄。如果水势再增大,堤坝恐怕不堪冲涮,是要决堤的。要是真的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

    鲧说道:“我难道不知道要疏导吗?可是要那样做工程量巨大,疏就要凿山,导就要挖渠,现在百姓们正在受灾,吃饭尚且成问题,哪能再承受开山挖渠的劳役之苦?况且那样大的工程,需要用时间来完成。

    如果用上三十年,五十年的时间,那就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够完成的了。

    可是老百姓等不起啊!现在百姓们盼望早日治服洪水,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实在是等不得那么长的时间啊。

    再说,我的年岁也大了,等不了许多时间呢。

    我用天帝的‘息壤’筑堤坝,堵截洪水。是眼下最有效,最省时,最省力的方法。

    天帝的“息壤”这一种神物。洪水如果涨高,它也升高。总能克制住洪水,你就放心吧”。

    大禹见说服不了父亲,心里很很着急,也很无奈。他知道父亲的脾气向来自负的,也只好作罢。

    一日,大禹遵照父亲的吩咐,去到黄河的下游去考察水势。

    他带领着玄弓,黄戈二人乘坐木船顺流而下,一路上看到百姓们都被洪水逼到了高处居住。有的人当初躲水的时候躲到了较矮小的山顶上。后来水势越来越大,把小山上的人们都围逼到了山尖上。没有吃的,把山上所有能吃的树叶,草根都吃光了,只有坐着等死了。

    大禹见到这等情形,心都要碎了。带着玄弓、黄戈二人赶紧将船划上前去,把船上带的干粮分给大家救命。然后,抡开开山大斧,砍下山顶上被吃光了树叶的树木。用藤条扎成木排,让人们乘上木排,去到别的地方处求生。

    人们感激救命恩人,问他们是谁,玄弓告诉大家:“这个少年就是治水大臣崇伯的儿子,名字叫做大禹”。

    在考察的路上,还有一个地方,地势较高,也很广阔。在这里躲避洪水的人更多。虽然洪水并没有淹到人们居住的地方,但是人们却也生活在水中。原来是山上的雨水积聚多了,排不出去,形成了内涝。

    大禹乘船绕着陆地转了一圈,发现是一座石山挡住了排水的通道。只有把石山劈开,才能排除内涝。可是人们使用的工具都是木制的耒和耜,劈不动岩石,只得泡在水里过苦日子。

    大禹找到地势最低的地方,运起太极混元功,抡起开山神斧,使出开山三十六斧的一着“龙跃在渊”。一斧劈下,山崩地裂,乱石穿空。劈出来一道大大的豁口,洪水喧泄而出,解救了泡在水里的人们。

    人们感激他,问他名字。黄戈说道:“这个少年就是治水大臣崇伯的儿子,名字叫做大禹”。

    人们说道:“这个少年,看着文质彬彬,可是,谁知竟有如此神力。只用了一斧,便将我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一定是天上的神人下凡。看来,能治服洪水的人,就是这个神奇少年了。”

    一天,一场暴雨过后,山洪暴发。大禹乘船正行到这里,只看见山洪夹着泥石、朽木,滚滚而来。玄弓正要掉转船头躲开山洪,这时却发现在洪水中裹挟着十数个百姓,人们在洪水中挣扎着、沉浮着。

    大禹叫玄弓,黄戈二人将船稳住。自己运起太极混元功,施展开凌波踏浪步法。跃上波涛,踏着洪峰抢救落水百姓。

    只见大禹脚踏波浪,从水中提起一个人来,用力抛向船头。嘴里喊道:“接住”。玄弓、黄戈二人站在船头上伸手接着,放到船中。大禹双手不停的把人连续救起、抛出。玄弓、黄戈二人也不住手的接着。最后,连落水的小狗,小猫也救了上船。

    三个人临险救人,就像小孩子玩抛接皮球的游戏一样轻松有趣。百姓们在垂死中获救,真像做梦一样。在自己的身上掐了一把,觉得很疼,这才相信这是真事。大家都认定,这个救人的少年一定是上天派来搭救自己的神人。

    三个人撑船将被救百姓载到一处高地放下来。这里有山洞,有泉水,有树林野果,足可生存。众百姓问道:“请救我们的神人留下名字。”玄弓说道:“这个少年叫大禹,是治水崇伯的儿子。”

    自此,大禹经常到各地考查水情,凡是有洪水的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身影,大禹总是在人们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救出了许多百姓。

    人们都传说着大禹救人的故事。都说治水大臣崇伯的儿子大禹是天神转世,是天帝派来拯救百姓,治服洪水的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