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资敌
正如被秦国统治过的地方楚国无法征召士卒,被楚国统治的地方秦国也很难收取税赋。短短数年间,楚国治下的郡县就变得五蠹丛生,逃人众多。镇压,是不可能,不是打不过,是拖不过。特别在收粟季节,羌地的三万多楚军肯定会趁机进入秦地就食抢粮。如果启封的楚军也趁机进攻沙海,秦军哪怕只是撤退,消息传入国内也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样的形势下,粟米自然要比往年更少。此前王绾就禀告过,粮食最多支撑到今年夏天,再往后就真没有了。去年蜀地的粟米不过是延缓了灾情,保证了青黄不接时期军粮的供应,明年就不可能了。全国各郡县又一次大幅度减产,产量不及正朝年份的一半。能维持到明年夏天是极限,很可能春末就要断粮。 那时候会如何赵政心里非常清楚,可他无法弭兵休战。时间在楚国而不是秦国,战时楚国兵甲都可以提高质量,休战更不得了。不休战自己最少还有人数优势,还占据着战略上主动,休战,自己什么也不会有。 赵政毫无妥协之意,王绾目光里全是失望。与秦国休戚与共的他没办法辞相,只能看着面容严峻的赵政发呆。 “明年春日,大将军将与荆人战也。”赵政安慰他道。 “若败,为之奈何?”王绾问道。 他的问题赵政不答,赵政反而问道:“荆人有粮否?” 从灭赵开始算,秦国除了秦王政十六年休整了一年,已连续作战八年;如果从秦楚之战开始算,除了秦王政十二年、秦王政十六年间隔休整了两年,秦国已连续作战十一年。楚国于秦王政十二年开始休息,秦王政十七年五月才再度开战,到今年也有五年。 算上开战那半年,也不过休息了五年半。积粟五年半就连续作战五年半,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秦国之所以能连续作战,那是秦军的征召比例远低于楚国,连续大败后征召比例才高于楚国;其次是治下人口众多,虽然地域越广输粮的损耗就越大,然而积土成山,三百万户每户积粟三十石,也足够三百万人作战一年。 秦国如此,楚国不可能如此。此前国尉府曾禀告过楚国有东洲之谷,但东洲之谷到底如何谁也没有亲见。这一次的王绾让赵政开了眼界,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奉在手上,道:“荆人有东洲之谷,一年两收,粮秣倍于往年矣。” “这便是东洲之谷?”赵政远远的只看到王绾手中奉着一个圆圆黄黄的东西,如果他不说这是东洲之谷,他只会以为这是一块石头。 “然也。”王绾带着东洲之谷来见赵政也是为了劝说他暂时休战。“此物齐人名之曰‘荆菽’,一年两种,一秦亩少可收十七、八石,多可收三十余石。齐人退至潍水以东,皆赖此物而活。臣以为,若能弭兵两年,使我大秦亦便种此物,今后粮秣无忧也。” “一秦亩少者可得十七、八石,多者收三十余石?!”赵政浑身颤抖,他根本没有听见王绾后面的话,秦亩两百四十步为一亩,下田不过收粟三石半,上田也仅收六石三斗。这东洲之谷一亩最少也有十七、八石,五倍于粟,怎么不让他震惊。 “种、速种此谷!”赵政手还在举着,指着王绾手上的东洲之谷语无伦次。“治粟内吏何在?治粟内吏何在?!来人!召治粟内吏。” 赵政不知道五斤东洲之谷才可以顶一斤粟,当即被东洲之谷的亩产吓到了。王绾也不说破这一点,他还是想劝赵政休战。沉浸在激动中的赵政直到治粟内吏董易上来后才恢复常色,他指着案上的土豆道:“此物……” 赵政一时忘了言辞,王绾揖道:“禀告大王,此物遍植于荆地齐地,种植之法齐人知也。然尽齐人之荆菽予我,亦需两年方可便植大秦。故臣以为……” “速命齐君贡十万石东洲谷种至大秦。”赵政已不想听王绾的休战请求,他要的果决利落的处置。齐国既然已经遍植,那就让齐人送好了。 “大王,十万石谷种少矣,当百万石。”董易忙道。“如此十年内方可遍植大秦。” “善,便命齐君贡大秦百万石东洲谷种。”赵政也觉得十万石太少,立即同意董易的请求。百万石谷种,不出十年,大秦将遍种东洲之谷。 王绾神色黯然的推出明堂,他本以为可以借严峻的上计数字和东洲之谷说服赵政暂时休战,没想到不但没有说服赵政,反而坚定了赵政把战争进行下去的决心。